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川崎病超早期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嵊州市人民医院的52例川崎病患儿,按使用丙球的不同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在发热5天内联合使用静注丙球2g/kg和阿司匹林30~50mg/kg治疗,B组32例,在发热第6~9天内联合使用静注丙球2g/kg和阿司匹林30~50mg/kg治疗,观察两组使用丙球后持续发热时间、总发热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使用丙球次数。结果 B组使用丙种球蛋白持续发热时间为(1.03±1.56)d,与A组的(3.04±1.52)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4.83,P<0.05)。 B组使用丙球次数为(1.23±0.66)次,与A组的(2.07±0.51)次相比(t=5.09,P<0.05)。 B组追加使用丙球为9.38%(3/38),低于A组的50.00%(10/20)(χ2=4.27,P<0.05)。两组总发热时间和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和2.35,P>0.05)。两组患者2周、1个月、6个月后冠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2.11、1.18,均P>0.05)。结论两组使用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均有一定效果,以第6~9天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47例川崎病患儿病情基本相似,治疗除了丙种球蛋白剂量不同外基本相同,即均联合阿司匹林口服。A组常规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 d;B组超大剂量疗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输注。治疗期间均由专人观察、记录临床疗效。结果B组超大剂量疗法在缩短退热时间和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常规剂量疗法(P<0.05)。结论超大剂量疗法对迅速退热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胡江 《中国卫生产业》2011,(9):56-56,58
目的分析2种不同药物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胡57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5倒,对照纽32例,治疗组应用ASP加IVIG治疗,对照组单用AsP治疗。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总热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血沉和C-反应蛋白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可明里提高疗效,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4.
郭淑枝 《现代保健》2009,(24):31-31
目的观察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3例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溶血反应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型微创剥脱器与传统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大隐静脉曲张9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2例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进行手术,B组46例则行传统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61.4±17.5)min,出血量(23.3±15.4)ml,住院时间(4.6±1.7)d,手术费用(5345.0±1024.6)元,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72.5±18.6)min、(98.4±45.1)ml、(7.8±3.4)d和(6028.6±1032.8)元](P〈0.01)。A组术后2例剧烈疼痛,3例皮下淤血小腿局部血肿,1例患肢小腿麻木,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6、3例](P〈0.05)。结论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川崎病的诊治疗效。[方法 ]对 4年间入住我院的 18例川崎病患儿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 +阿斯匹林及潘生丁治疗。[结果 ]患儿平均入院确诊时间 0 5 5d ,热程平均 7 1d ;14例治疗后当天体温降至正常 ;4例第 2天降至正常。 4例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者 2个月复查恢复正常。[结论 ]该病宜早期诊治 ,采用IVIG 1g/(kg·d) ,1~2d方案疗效最好 ,也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冠状动脉探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检测的影响和临床意义,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61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儿按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组(2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17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血清MMP-2和MMP-9的变化。结果对照组MMP-2和MMP-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P-2和MMP.9[(266.4±88.0)、(443.5±113.4)μg/L]与治疗后[(181.8±46.4)、(254.9±113.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和MMP一9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MMP-2、MMP.9减少值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显著降低川崎病患儿血清MMP-2和MMP-9的表达,对减缓冠状细胞外基质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65例川崎病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效果.结果 65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64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好转后出院.结论 川崎病患儿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亦能减轻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早期川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东莞市康华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早期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与B组各36例,A组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B组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B组为9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与B组的3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早期川崎病均有满意疗效,但小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力研 《健康必读》2009,8(6):34-3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产胎儿宫内窘迫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A组61例使用氨茶碱、维生素C治疗;B组46例使用5%碳酸氢钠治疗。结果A、B两组用药后胎心音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娩出后阿氏评分1分钟内窒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分钟窒息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用药后胎心音改善和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阿氏评分明显优于B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治疗前后及有无冠脉并发症患儿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为川崎病炎症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比较45例川崎病患儿和45例健康儿童血清IL4、IL-17和TNFct含量差异;观察川崎病患儿给予IVIG治疗前后及有无冠脉并发症患儿血清IL4、IL-17和TNFct含量差异。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清炎症介质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儿血清炎症介质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患儿组中18例冠脉并发症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并发症者(27例)。结论检测血清炎症介质对诊断川崎病,对判断其疗效和有无冠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川崎病炎症机制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来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通过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新生儿人数为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静脉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HCT、Hb、RBC等数值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在接受治疗后,在血清总胆红素、HCT、Hb、RBC等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皮肤的黄疸消退时间也提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具有显著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2种不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1g/kg的丙种球蛋白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2g/kg的丙种球蛋白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川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热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2mg/kg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外周血CD19+CD23+、补体活化物C5a的水平,分析其与川崎病发病的关系,为川崎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实验组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川崎病患儿30名,根据B超检查进一步分为冠脉扩张组与无冠脉扩张组。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无免疫系统疾病及血管炎性疾病患儿30名。在丙种球蛋白使用前后,检测活化的B淋巴细胞CD19+CD23+、补体活化产物C5a及外周血抗体IgG、IgA、IgM的水平。结果丙球使用前后,实验组CD19+CD23+、C5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丙球使用前:t值分别为12.40和14.10,均P<0.05;丙球使用后:t值分别为10.90和11.60,均P<0.05)。丙球使用前,CD19+CD23+,C5a在冠脉扩张组与无冠脉扩张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8.78和12.80,均P<0.05);丙球使用后,CD19+CD23+、C5a在冠脉扩张组与无冠脉扩张组之间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t值分别为18.11和10.50,均P<0.05)。结论 B淋巴细胞活化,补体C5a水平增高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C5a可以作为预测川崎病冠脉损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用于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A组使用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B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及孕妇、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前,B组血糖值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血糖值显著优于A组(P〈0.05);B组使用药物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且B组糖化血红蛋白值指标优于A组(P〈0.05)。B组母体及新生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对血糖进行控制疗效明显,能够使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尽量接近正常值,尽可能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保证孕妇及胎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合用消心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随机分为葛根素注射液合用消心痛注射液治疗组(A组)30例和丹参注射液合用硝酸甘油作对照组(B组)29例,治疗前后观察血脂,心电图变化及心绞痛的疗效。结果:A组治疗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96.66%,明显优于B组72.41%(P<0.05),心电图的改善率A组与B组差异显(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与消心痛注射液合用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干预效果及临床预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7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丙种球蛋白组(Ⅰ组)20例,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Ⅱ组)25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Ⅲ组)25例,Ⅰ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1g/kg的IVIG治疗,Ⅲ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2 g/kg的IVIG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记录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随访3个月,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Ⅱ、Ⅲ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Ⅰ、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20)、4%(1/25)、4%(1/25),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的发展、预后可能与血清炎性指标升高有关,丙种球蛋白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及缩短症状缓解时间,1 g/kg与2g/kg临床疗效相当,建议发病初始给予1g/kg的IVIG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A组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除术(TCRP)。B组行TCRP术后放置曼月乐。C组行TCRP术+子宫内膜去除术(TCRE)。结果(1)术中情况: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膨宫液用量多于A组和B组(JP〈0.01);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膨宫液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经改善情况:三组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术后3、6、12、24个月经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个月经量开始增多,至术后24个月,月经量明显多于B、c组(P〈0.05),B、C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变化不大(P〉0.05),但B组术后24个月月经量低于c组(P〈0.05)。(3)息肉复发情况:A组术后24个月内复发率[18.57%(13/70)]高于B组[3.17%(2/63)]和C组[3.08%(2/6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组息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后放置曼月乐和TCRP+TCRE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好,其术后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张吉玲  张国宁 《中国保健》2010,(11):105-10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单纯西医+针刺+中药灌肠组(B组)。单纯西医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及支持疗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双侧足三里+中药灌肠;观察2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梗阻解除时间等情况。结果A组有9例中转手术、B组有3例中转手术,其余均经非手术治愈。2组患者梗阻解除率分别为78.57%,92.85%(P〈0.01),B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A组缩短(P〈0.05或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可缩短老年性肠梗阻解除及康复时间,表明对老年性肠梗阻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7,(6):872-874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儿按600mg/(k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B组患儿按1 g/(k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C组患儿按2 g/(k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三组患儿均按30 mg/(kg·d)剂量口服阿司匹林,观察三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儿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眼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及手足硬性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心包积液、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并发症、二尖瓣返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65.0%,B组治愈率为9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84,P>0.05);C组治愈率为95.0%,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25,P<0.05);B组与C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0,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显著,1 g/(kg·d)与2 g/(kg·d)的注射剂量治疗效果优于600 mg/(kg·d),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儿病情适当选择合适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