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PCI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60-346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患者60例实施急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均行非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心绞痛、心衰、心源性死亡、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AMI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提高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53例在介入治疗期间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7例在介入治疗期间未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心肌损伤情况、心电图、时间窗开通时间、住院时间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肌钙蛋白I(c Tn I)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K-MB达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心电图指标均较对照组高,时间窗开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7%(2/53),其中心力衰竭1例,休克1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4%(10/57),其中心力衰竭6例,休克3例,死亡1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极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通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标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15μg/(kg·min)静脉泵入24 ~ 48 h,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率,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60 min ST段完全回落45例(93.8%,45/48),对照组为35例(72.9%,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治疗组为95.8%(46/48),对照组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分别使用溶栓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 0 1 2年1月-2 0 1 3年2月在平顶山煤业集团六矿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 9例,结合患者治疗时间前后分为观察组(4 4例)和对照组(4 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再灌注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两组患者在发病时、发病3 h时c Tn 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患者在发病6 h时c Tn T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同时观察组患者CKMB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介入治疗相较于溶栓治疗,其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 h内的治疗效果更加良好。  相似文献   

5.
王淑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316-4317,4319
[目的]分析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患者175例,分为A组:既往糖尿病史+急性高血糖组,B组:急性高血糖组,C组:无急性高血糖组;对3组患者入院时的各项指标和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血糖值和心肌酶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Killip分级构成比与A、B两组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肌酶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无院内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血糖、心肌酶、Killip分级与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STEMI急性高血糖患者院内发生不良事件及死亡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入院时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各20例(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同时设置药物对照各20例(各种原因致患者未能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120例入选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PCI术后TO值均明显低于各自术前,而TS值显著高于术前,尤其是高危组表现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个月前后中低危组TO、TS均无明显改变(P﹥0.05);高危组药物治疗后TO降低,T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CI后较药物治疗后各组TO、TS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值明显降低,TS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UA患者尽早进行介入干预(尤其是对高危者)可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无再流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给药5 min后,观察组有效31例(73.81%),对照组有效20例(47.6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再流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其左室收缩同步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9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效果较佳,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早期组(52例)术前6h使用替罗非班,晚期组(52例)于冠脉造影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前、术后的TMPG分级,PCI术前测定CK-MB、cTNI,术后于12h、24h复查,观察PCI术后住院期间及1个月后心脏事件(复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死亡)和并发症(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结果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术前、术后心肌灌注获得TMPG2-3级比率分别为61%和76%,明显高于晚期组(分别40%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PCI术后12h、24hCK-MB、cTNI升高水平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1个月后的心脏事件、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的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灌注血流,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释放,并没有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给予0.15PNA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连续治疗14d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I指数评分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42.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尿激肽原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所致脑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16-2917,292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富萍  张景轩  葛华  孙奡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92-5093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 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BN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的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高秀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43-3444,344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8月,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IL-6和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变化不大(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瑜  黄雪汝  吴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01-4303
目的 应用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在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2h内ST段回落率、无复流现象等疗效评价指标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联合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等安全性指标方面,则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中,联合应用替非罗班及血栓抽吸导管,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并且安全可靠,在紧急救治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和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急救医疗中全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41-2343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发病72h以内的急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d7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两种脑神经保护剂在治疗急性脑缺血上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相比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1周及1个月后实验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其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S0)均较对照组升高,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从而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8.
吴开毅  吴智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11-4613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联合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用β-七叶皂甙钠和乌拉地尔,连续使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 d以及随访90 d时的临床疗效,比较NIHSS评分和ADL评分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87%,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 d,90d随访时的NIHSS评分,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7d、14d,90 d随访时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七叶皂甙钠联合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3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及对照组109例。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非PCI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和3个月后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治疗前1 d和对照组下降(P0.05),但对照组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后血浆ANP和BNP水平下降,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马丽娜  李兴  崔晓红  吴和弟  蒙绪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79-2880,2882
目的了解全自动持续正压呼吸机(Auto-CPAP)干预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OSAHS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无糖尿病史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Auto-CPAP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比较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呼吸机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uto-CPAP干预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OSAHS患者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