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明君  文荣康  余殊  李慧 《四川医学》2012,33(9):1525-1526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状况和三维人格特征,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三维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某精神病医院17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三维人格问卷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的评定,然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PSP总分(61±15)。三维人格各维度和因子评分:NS1:(3.13±1.79);NS2:(3.53±1.66);NS3:(2.84±1.56);NS4:(3.78±1.84);HA1:(3.94±2.10);HA2:(4.22±1.56);HA3:(3.26±1.68);HA4:(5.11±2.30);RD1:(3.36±1.34);RD2:(5.20±12.90);RD3:(5.57±2.38);RD4:(2.96±1.33);NS:(13.28±4.29);HA:(16.53±5.61);RD:(17.10±13.55)。PSP评分与NS2和NS呈负相关,P<0.05;与RD1呈正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损害程度与特定的三维人格维度和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2.
林子江  何金彩  杨闯 《医学与社会》2012,25(7):75-76,92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及成因。方法: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对60例门诊社交恐惧症患者及60名正常人进行人格评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两组的(得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社交恐惧组在NS1(寻求刺激)因子、RD2(持之以恒)因子、在HA(躲避伤害性)维度总得分及各HA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社交恐惧组在RD3(依恋)因子上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更倾向追求刺激,躲避伤害,缺少依恋;HA(躲避伤害性)量表分的高低可反映社交恐惧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按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攻击风险性评估表、NOSIE量表及PANSS量表进行评估,对比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暴力攻击风险性评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NOSIE量表中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PANSS量表中偏执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NOSIE量表中激惹性、精神症状及PANSS量表中的激活性、攻击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奥氮平治疗。疗程4周,分别于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及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段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研究组患者的MOAS量表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好,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H)、睾酮的相关性。方法:选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依据既往暴力史及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攻击组50例及非攻击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TSH、TH、睾酮水平。用攻击组患者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各因子分及总分与血清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激素(TT4)及睾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攻击组患者的TSH、FT3、睾酮高于非攻击组(P<0.05),TT4低于非攻击组(P<0.05);攻击组患者血清中TSH水平、睾酮水平与MOAS中的对他人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FT3水平与MOAS中的自身攻击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TT4水平与MAOS中的言语攻击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血清中TSH、FT3、FT4、TT4、睾酮相关,可作为其今后的临床治疗和预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段明君  刘传新  杨彦春  李斌 《四川医学》2009,30(7):999-1001
目的 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三维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三维人格问卷对329例正常对照,84例OCD患者和48例强迫症一级亲属(OCDF)进行测评.结果 OCD组寻求刺激因子1(novelty-seeking,NS1)、奖赏依赖因子3(reward-dependence,RD3)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CD组NS、躲避伤害(harm-avoidance,HA)维度得分高于OCDF组(P<0.05).结论 OCD组和OCDF组三雏人格特征都表现为HA高分,NS和RD低分,两组三维人格特征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攻击性量表、冲动性量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19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有冲动行为患者的冲动性量表中行为分量表评分和攻击性量表总分及身体攻击性、指向自我的攻击性两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冲动行为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主要与其冲动性和攻击性人格特点有关,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直接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102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77例无暴力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型,并比较两组间的COM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伴与不伴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之间在COMT基因频率分布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不同COMT基因型与暴力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分析研究本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用观察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入院1周、4周的临床护理疗效评定,观察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前后,其行为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不受控制,由于精神分裂病症的发作,而产生暴力攻击行为,有11例患者是由于拒绝住院,而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有10患者由于和医护人员发生矛盾,而产生暴力攻击行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通过观察量表发现,临床护理干预后的激怒、精神症状因子的分数高于干预前。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恰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减少其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末和3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第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第36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ANSS总分(P<0.01)、阳性症状分(P<0.01)、阴性症状分(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P<0.05)、PSP分值(P<0.05)和ITAQ分值(P<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作为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影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A、HAMD、UCLA 孤独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例住院时间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6例正常对照进行量表评定.结果: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组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程度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森克人格测验结果显示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具有更高的P分和N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E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UCLA孤独量表评分结果与HAMA、HAMD、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的P和N维度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的UCLA孤独量表评分结果与Rosenberg自尊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的E维评分结果呈负相关(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孤独感,患者的孤独感高低与患者的社交焦虑、社会支持、自尊、人格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是否有暴力行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职业、性格内向、易激惹、入院非自愿、重大生活事件及既往有攻击行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在敌视、猜疑、幻觉及BPRS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应对相应因素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概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早识别具有暴力攻击风险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中三维人格问卷(TPQ)中文版的信度及其三维人格特点.方法 采用TPQ调查海洛因依赖者( n =358)、男性尼古丁依赖者( n =114)和正常对照人群( n =200)的人格特点.其中78例海洛因依赖者10 d后进行重测,分析TPQ的信度.结果 (1)TPQ的猎奇性(NS)、伤害回避(HA) 和犒赏依赖性(RD)3个维度在2次测查中重测相关性良好(r为0.87,0.84和0.64,均P <0.01).NS、HA和RD的Alpha系数分别为0.72,0.71和0.29.(2)海洛因依赖组HA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25±5.95)分,(13.22±6.27)分,t =13.65,P <0.01],RD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08±3.28)分,(18.29±3.83)分,t =15.07,P <0.01].(3)海洛因依赖组中TPQ3个维度的性别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男性海洛因依赖组的NS和HA分明显高于男性正常对照[(16.99±4.76)分,(15.29±4.60)分, P <0.01;(14.46±6.01)分,(12.31±6.00)分,P <0.01],RD分明显低于对照;与尼古丁依赖者比较,男性海洛因依赖组具有明显的高NS分、低RD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女性海洛因依赖组只有HA分明显高于女性对照.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中TPQ的信度尚可;男女海洛因依赖者的三维人格特点不同,前者有高NS分、高HA分和低RD分的特点,这为海洛因依赖早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交恐怖障碍共病酒精滥用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为社交恐怖障碍患者酒精使用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维人格量表中文版、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等工具对72名社交恐怖障碍患者和选取的健康对照者的三维人格特征进行评估。结果:在三维人格测试中社交恐怖障碍共病酒精依赖者与非共病组相比表现为NS、HA得分高,RD纬度得分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共病组NS纬度上得分较高、RD纬度得分较低,HA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共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S、HA、RD纬度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交恐怖共病酒精依赖者高NS/低RD得分,显示出部分社交恐怖患者存在酒精滥用倾向,我们可以根据人格特征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清睾酮的含量与其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患者100例入组,根据MOAS量表及暴力史分为研究组(有攻击行为,MOAS评分≥5分)50例患者和对照组(无攻击行为,MOAS评分≦5分)50例患者,比较两组血清睾酮水平,两组的PANSS因子分、MOAS分量表分别与血清睾酮水平之间做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男性睾酮含量为(4.60±1.18)mg/m L,对照组男性睾酮含量为(3.87±0.79)mg/m L,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睾酮含量与MOAS的量表评分攻击行为呈正相关(P〈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睾酮含量变化与MOAS的量表评分攻击行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对有或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冲动量表(BIS-11)总分、敌意量表(BDHI)总分和各因子分、P300潜伏期及P300振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病期、治疗情况、自杀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MOAS总分、MOAS自身及对他人攻击因子分、BIS-11总分、BDHI总分、BDHI躯体攻击因子分及易激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研究组中央顶部(Cz)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比对照组降低,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非攻击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CZ)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个体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对120例抑郁症患者和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结果 抑郁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情绪稳定性(N)的得分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N得分较低;抑郁症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在内外向(E)和精神质(P)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E、P得分较低.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稳定性比抑郁症患者好.抑郁症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内向,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具有精神质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攻击行为发生率及攻击行为严重程度。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攻击行为发生率为13.89%(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2%(1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击等各项攻击行为严重程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降低患者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团体生物反馈治疗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收治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团体生物反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愉悦感缺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SIE-30量表激惹、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的总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其提高社会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