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近年针刺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体针治疗1·1按痉挛优势劣势侧选穴位针刺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Brunnstrom提出了偏瘫六阶段恢复过程,依肢体痉挛异常运动模式,分出痉挛优势肌和痉挛拮抗肌,按照抑制痉挛肌原则选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1·1痉挛拮抗肌取穴肖淑杰等[1]采用拮…  相似文献   

2.
刘琴仙  邹光莉 《重庆医学》2005,34(12):1909-1910
脑瘫是出生前、生产中及出生后1个月内造成的非进行性脑部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或全部失去控制脊神经能力所表现出的中枢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四肢痉挛、肢体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运动障碍和步姿、步态异常、平衡失调,尤以双下肢多见。目前,多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v.SPR)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下面是对69例脑瘫患者SPR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从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痉挛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45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和45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手指点穴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出现,使患者出现异常痉挛模式,阻碍患者随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甚至可能终身致残。因此,尽早打破偏瘫痉挛模式对于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运用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对脑卒中后痉挛进行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何晓华  王舒 《疑难病杂志》2004,3(6):374-376
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出现限制了患肢再学习随意运动的能力,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能否有效的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尚无长期、特效的药物。主要从理疗、功能训练等康复手段着手。从现代康复医学的角度看,脑卒中偏瘫患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与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业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施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yer积分(FMA)及Barthel指数(MBI)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FMA积分和M引指数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有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压氧 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灸治疗。利用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电针拮抗肌腧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83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42例予以电针拮抗肌腧穴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d,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腧穴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可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直接影响着患的生存质量,是偏瘫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痉挛性瘫痪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常发生于软瘫期后,以肌张力异常增高、产生痉挛,出现异常运动模式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腧穴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每10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约1 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连续治疗6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12.
李贺  侯刘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8):5286-5289
目的 探讨姿势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5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姿势管理支持).观察两组肌肉活动、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Ashworth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Ashworth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痉挛评分较对照组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焦辉 《中外健康文摘》2007,4(6):178-179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已显著降低。然而其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因此,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脑血管病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R)和对照组(C),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用Brunnstrom6级法和Barthel指数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力奥来素在脑血管意外偏瘫痉挛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力奥来素对脑血管意外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治疗和对照组63例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两组均采用运动疗法中抗痉挛模式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力奥来素。起始剂量为5mg,每日3次,每3天增加5mg,根据治疗效果来确定维持量,最高剂量为每日60mg,用药4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肌张力按国际通用Ashworth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测定(ADL)采用Barthel量表计分方法评定,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力奥来素对脑血管意外偏瘫痉挛期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大脑瘫是指从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由于损害不易逆转,往往病发较为严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可达0.6~5.9‰,英国为2.6‰,日本为1.5~2.0‰,我国部分地区统计在0.5~2.0‰之间,其中60%以上为痉挛型,并以下肢痉挛肌张力增高和异常步态最为常见,严重者可有肢体畸形,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目前对脑瘫还没有确实可靠的方法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52-1354
目的:观察运用张仲景"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的肢体痉挛症,达到抑制和缓解肢体痉挛状态,从而利于肢体康复的治疗。方法:选择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45例,均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治疗2周后,评估肌紧张、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8例,占40%;有效24例占53.3%;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经观察证明,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组,每组38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以中药内服.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7.31%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寻找疗效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1组(55例),治疗2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量表的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结果: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总体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比较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01);治疗后治疗1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