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技巧。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56例,其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31例,大脑镰旁17例,矢状窦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按simpsoll切除胞膜瘤分收标准,I级切除18例,II级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中央沟静脉,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波  汪平  王宏  杨彦平 《吉林医学》2011,32(25):5283-5284
目的:探讨矢状窦中后部窦旁和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上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妥善处理矢状窦,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16例(47.1%);Ⅱ级切除14例(41.2%);Ⅲ级切除4例(11.7%)。无手术死亡,随访1~72个月,仅有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7~2009年该院手术治疗的28例上矢状窦旁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者7例(25.0%),SimpsonⅡ级切除者19例(67.9%);余2例SimpsonⅢ级切除(7.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良性肿瘤24例(85.7%),非典型肿瘤4例(14.3%).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9例,其中暂时性肌力下降5例,出现永久性肌力下降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26个月,SimpsonⅢ级切除者1例复发.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应力争在显微镜下达Simpson Ⅰ或Ⅱ级切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对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上吻合静脉、瘤周重要引流静脉和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全切率,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3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与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6例(74.3%),Ⅱ级8例(22.9%),Ⅲ级1例(2.9%)。死亡1例,死于颅内出血、糖尿病。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约占脑膜瘤的17.0%~20.0%,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7.86%[1],且因瘤基底部附着在上矢状窦、大脑镰处,此处常有颈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手术难度及风险大.2004年5月~2006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Ⅰ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Ⅲ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巨大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治疗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晋健  廖述才  陈淳  冯文  郑宏伟 《四川医学》2001,22(12):1142-1143
目的 探讨巨大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方法 对42例巨大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采用手术切除,其中SimponⅠ级切除33例,SimponⅡ-Ⅲ级切除9例,术后γ刀治疗7例。结果 治愈39例,症状改善2例,死亡1例(死于糖尿病)。结果 巨大矢状窦大脑镰 旁脑膜瘤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下,通过准确定位,无张力切除肿瘤,沿界面分离,术后γ刀治疗等方法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3例(77.7%),Ⅱ级5例(16.7%),Ⅲ级2例(5.6%),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德刚 《安徽医学》2007,28(4):321-323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56例经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受累矢状窦的处理及对无法切除之残留的补充治疗。结果手术全切肿瘤48例(85.6%),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15例(26.7%),SimpsonⅡ级切除33例(58.9%),余8例SimpsonⅢ级切除(14.4%)。术后随防6~72个月,无手术病死。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及镰旁脑膜瘤2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雍成明  黄录茂  杨代明 《安徽医学》2010,31(12):1443-1445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28例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3例(82.1%),Ⅱ级切除5例(17.9%),手术死亡1例。随访2~18个月,2例患者复发,1例行r-刀治疗,1例二次手术。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方法,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26例。结果按Simpson切除脑膜瘤分级标准,SimpsonⅠ级切除24例,SimpsonⅡ~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4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及方法切除镰旁脑膜瘤,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和血管的损伤,提高全切除率,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皮质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不同类型窦镰旁恼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方法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近10年收住35例皮质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依据Sknposon分级。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32例病人。18例不全偏瘫症状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2例不全偏瘫病人维持生活功能。1例偏瘫无改变。术后5例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为3-8年,均行二次手术。结论皮质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手术,若选择合适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肿瘤大多能全切除,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侵犯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侵犯上矢状窦的脑膜瘤患者,共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4~63岁,平均49岁。颅内压增高者9例,癫痫发作3例,偏瘫等定位体征4例。肿瘤部位均为单侧。对14例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同时行受累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11例,受累上矢状窦部切除3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结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9例颅内压增高患者,术后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3例癫痫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缓解,4例术前偏瘫等定位体征患者,术后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1例患者术后脑膜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其余13例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镜下全切除,同时行受累矢状窦切除,或上矢状窦壁切除加重建上矢状窦,可有效治疗侵犯上矢状窦的窦旁脑膜瘤。  相似文献   

15.
熊斌 《中外医疗》2013,(31):19-2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8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该组内侧型12例患者中9例(75.0%)达Simpson I~Ⅱ级切除标准,3例(25.0%)达Simpson lI~IV级切除标准。外侧型16例患者中13例(81.3%)达Simpson I~Ⅱ级切除标准,3例(18.7%)达SimpsonII~IV级切除标准,肿瘤全切率为78.6%。术后2例患者并发神经功能缺损,1例并发脑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窦封闭型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1~2 cm的硬膜和大脑镰,结扎切除受累封闭的矢状窦.结果:10例病人术后均未加重神经功能障碍,9例恢复顺利,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例70岁的老年病人术前右侧肢体完全偏瘫,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术中切除矢状窦不会加重病人的神经功能障碍,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中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21例为A组,选择199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常规手术治疗的矢状窦中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15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区出血率、症状改善率、肿瘤切除情况、癫痫控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为(800±220)mL,肿瘤全切除率为66.7%,症状改善率为80.0%,术区再出血率为20.0%。A组术中出血量为(400±150)mL,肿瘤全切除率为88.0%,症状改善率为92.0%,术区出血率为8.0%。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术区再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A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上述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全切率达92.0%,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有癫痫11例,7例患者癫痫消失,4例患者抗癫痫用药量减少,无术后新发生癫痫患者。B组术前有癫痫9例,3例患者癫痫消失,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余4例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其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血肿形成,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临床症状,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易勇  周世军  王东 《四川医学》2014,(7):818-821
目的:探讨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矢状窦中部巨大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3年5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矢状窦中部巨大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显微外科手术过程及策略。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累及上矢状窦窦顶或一侧窦壁外层15例,肿瘤突入窦腔4例(其中1例完全闭塞窦腔),肿瘤位于镰旁未累及上矢状窦4例。达 Simpson I 级切除5例,II 级切除15例,III 级切除3例。全部23例患者平均随访期21.3个月(3~72个月),9例术前合并不全偏瘫症状的患者中有7例术后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术后短期内加重,3个月后改善同术前。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 MRI 示有肿瘤残留者3例,全部患者在随访期内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中央区皮质及重要桥静脉的保护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中部巨大窦镰旁脑膜瘤的关键。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与合理的手术策略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2例。随访1~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