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产固定复合制剂肺宁/肺安治疗肺结核近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6~12月登记的深圳市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474例,其中试验组232例(使用FDC),对照组243例(使用板式组合药),对照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FDC制剂组和对照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达91.4%和92.9%(P>0.05);治愈率分别为97.7%与92.0%,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部X线改变,FDC制剂组有效率92.3%,组合药组为87.1%(P>0.05);两组分别有62.3%和45.7%的空洞闭合(P>0.05);两组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分别为9.3%与5.8%(P>0.05)。结论国产FDC制剂是一种疗效高、毒副反应小的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产抗结核固定四/二药复合剂(FDC)与板式组合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湖州市吴兴、南浔区登记的初治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研究(FDC)组和对照(板式组合药)组,每组100例,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病人对药物的抱怨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1月末相关临床症状的好转率,2月末及3月末痰菌阴转率,满疗程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严重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2%和5.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和2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病人对药物抱怨度,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4%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国产FDC与板式组合药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相近,病人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FDC用药简单,病人较愿意接受,且对不同体重的病人更能体现个体化的服药剂量。(3)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板式药较FDC更能鉴别是何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FDC)与板式组合药(板式药)在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完善全省抗结核药品管理及为FDC在全省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在全省10个县区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使用FDC的5个县区与使用板式药的5个县区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纳入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1 261例,其中FDC组707例,板式药组554例。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FDC组分别为92.38%和93.81%,板式药组分别为97.24%和98.62%。2组患者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FDC组97.62%,板式药组97.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中,FDC组362例(51.20%);板式药组341例(61.55%),经统计学分析,使用板式药和FDC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8,P0.05),板式药不良反应率高于FDC。按照两种制剂用量方法计算患者口服药片数,1 26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疗程下来FDC组比板式组减少了24.28%。结论 FDC与板式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FDC不良反应发生低于板式药,且用药剂量少,规模化推广应用FD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肝衰竭患者共64例接受研究,随机法为入研究组、对照组各为32例,均采用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增加综合护理,统计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性较差数量为12.50%,对照组为43.75%,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表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护理后两项得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10例(31.25%),对照组为19例(59.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慢性肝衰竭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心态,降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药学指导,比较两组血糖变化及治疗期用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BG、2h PBG、HbAlc血糖指标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用药依从性,且降糖效果好,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产4联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FDC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湛江市6个县区选择54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FDC与抗结核板式组合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人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58/270)和20.0%(54/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青壮年组(均P〈0.05);低体重组(30~37kg)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同体重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P〈0.01)。在治疗观察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1例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停药。结论国产4联FDC与板式组合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接近,且4联FDC具有按体重服药的优势,但在应用中应注意对严重不良反应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贵州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可行性。方法在贵州省6个县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和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分别对189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2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2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对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与板式药相当的治疗疗效,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各个月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至治疗结束,痰菌涂片、培养检查,治疗组阴转率为81.0%,对照组阴转率为68.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治疗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有效率分别为80.6%和58.1%;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莫西沙星的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空洞闭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素玲  陈瑞英  郑清存  甄志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90-2191,2193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择某院2005年2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并发症、各种危险因素、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嗜好为饮酒、伴发为糖尿病、房颤以及家族史有高血压、卒中的比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提高,高达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心肌损害的比率显著增高,高达7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充分重视引起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并据此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与板式组合药间歇疗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抗结核FDC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条件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抗结核FDC,对照组用板式组合药,两组均采用隔日间歇疗法方案(2H3R3Z3E3/4H3R3)。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两组2、3、6月末痰菌阴转、疗程末X线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新涂阳患者2、3、6月末痰菌阴转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显著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诸症状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测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国产抗结核FDC替代传统板式组合药是可行的,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贾华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74-2875,2878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门诊治疗的172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患者,对治疗后的相关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中治愈73例,治愈率为84.88%,对照组中治愈46例,治愈率为53.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中复发12例,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中复发40例,复发率为4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总不良反应1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1.16%;对照组总不良反应4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4.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彩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81-1283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诊断为PCI患者300例,其中脑心通治疗患者197例(脑心通组),氟桂利嗪治疗患者103例(氟桂利嗪组),分析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检测结果比较,脑心通组患者与氟桂利嗪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粘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结果比较,脑心通组患者与氟桂利嗪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脑心通组临床治愈率34.01%、总有效率91.37%,氟桂利嗪组患者治愈率17.48%、总有效率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发生率脑心通组为7.11%,氟桂利嗪组为7.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明显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DC治疗甘肃省武威市所辖4个县(区)2010年8月1日—12月31日期间发现的符合要求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入选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例627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例301例,治愈285例,治愈率为94.7%;涂阴病例326例,完成疗程318例,完成疗程率为97.5%。所有病例中有10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治疗人数的16.1%;不同性别、年龄60岁以下与60岁及以上、体重55kg以下与55kg及以上病人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C制剂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较好的高治愈率、依从性及全人群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剂加减合并西医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阴虚火旺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知柏地黄汤剂加减合并西医疗法与纯西医疗法治疗,跟踪回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痊愈率30.61%;显效18例,显效率36.74%,总有效率67.35%。对照组痊愈6例,痊愈率12.77%;显效8例,显效率17.02%,总有效率29.79%。经SAS9.1.3软件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知柏地黄汤剂加减合并西医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后不同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7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灌注治疗。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t=4.356,P﹤0.05),PVR显著低于对照组(t=4.723,P﹤0.05)。结论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安全高效,配合使用吡柔比星药物灌注,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利宾胺在肺结核治疗中护肝疗效。方法采用西利宾胺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化方案治疗608例单纯菌阳肺结核(治疗组),并以同期短化治疗的55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初、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肝功损害率分别为2.35%、5.10%,对照组分别为4.19%、18.18%,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初治单纯肺结核时,无需常规加用护肝药,复治治疗则需考虑联用护肝药。  相似文献   

17.
黄志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0-4041,4046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治以阿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对照组同时以膦甲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50 ml(3 g)/次,1次/d.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疗程,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抽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和CD3F、CD4PE、CDaPE试剂检测血中CD3、CD4和CD8水平.结果 CD3、CD4、CD8、CD4/CD8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等指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1.67%.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对带状疱疹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升高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进行抗结核治疗引起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雅安、资阳两市2011-07/2012-03期间,符合纳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条件的1 203例肺结核病患者,在全程督导下使用FDC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 20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ADRs为328例,ADRs发生率为27.27%,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系统(41.56%)和神经系统(26.89%)最为常见。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07%。患者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ADRs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肝损害发生率月度分布的趋势不明显。男性(28.64%)与女性(32.56%)ADR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60岁组(33.26%)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19.27%)(χ2=21.13,P〈0.05)。结论服用FDC的患者ADRs总体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与板式组合药相似。ADRs最常发生在治疗初期,因此治疗初期需要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ADRs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