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应用进口或国产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16例髋关节疼痛、难以履行假体功能的人工髋关节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假体松动可能与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形成有关。(2)彻底清创以及建立良好的骨床是髋关节翻修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假体选择对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治疗4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42例。根据股骨峡部皮骨完整情况及Vancouver分型情况分别采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骨水泥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结果 3例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及18例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6例; 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0例及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3例,采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同时应用钢丝进行固定; 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例则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进行翻修治疗; 46例患者愈合情况均较好,未出现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末次随访时,38例患者可独立缓慢行走,而余下6例仍需依赖单拐行走。手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7/46)。结论临床应根据髋关节假体骨折患者Vancouver分型,综合考虑患者股骨峡部骨质条件,选择适合的翻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翻修原因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例患者进行随访,用Harris评分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术后随访6~48(34.0±8.6)个月.27例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清创灌洗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术前Harris评分(45.0±14.9)分,术后(89.0±10.2)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042).结论 疼痛性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的翻修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等选择不同的假体类型,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功能锻炼,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性假体相比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术后疗效优于生物型。  相似文献   

5.
梁坚  彭宇 《现代保健》2013,(8):135-136
对于髋关节退化、创伤后或风湿性疾病髋关节磨损及髋关节骨折或缺血坏死等,现多选用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e法可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及康复较快及较好。但对于选择选择骨水泥型的假体还是非骨水泥型的假体来进行治疗却争论不休。现普遍认为使用骨水泥型的假体在置换后很少会出现肢体的疼痛,且较少发生股骨干劈裂,置换后可获得很好的髋部活动功能,并且降低了假体的翻修率。但选择非骨水泥型的假体,其费用低,手术时间断,且不会因骨水泥而引起类似的并发症。现分别对文献中报道的骨水泥型假体及非骨水泥型的双动头假体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分析,从中对比出两者在其中的疗效、使用年限的长短及舒适度,及其适合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樊效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30-5731,5734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某院2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实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分别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临床效果评价以Harris评分为主,影像学评价以假体松动,假体位移,骨溶解,异位骨化为主.结果 无1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1例患者因为假体松动而行翻修术,但聚乙烯内衬磨损和假体周围骨溶解比例较高.结论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治疗在中期随访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占岭  陈长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61-396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自某院收入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3例及髋关节翻修患者45例,患者术后根据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分为骨折组及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外伤史、骨质疏松、髋部感染史、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及髋关节翻修史等情况,计算各因素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有外伤史、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外伤史、无骨质疏松患者,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固定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骨水泥固定假体(P<0.05).骨水泥柄发病率低于非骨水泥远端固定柄及非骨水泥近端固定柄(P<0.05).有髋关节翻修史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髋关节翻修史患者(P<0.05).结论 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5.8%,外伤史、骨质疏松、骨水泥柄、有髋关节翻修史以及骨水泥固定是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行保留股骨矩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2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取保留股骨矩的双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骨折分类Evans Ⅰ型18例,EvansⅡ型6例,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矩,大转子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分次行骨水泥型双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按美国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手术时间55~74(67.00±5.26)min;术中出血200~450(307.29±49.60)ml;24例患者术后随访6~24(19.55±5.29)个月,无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75~94(85.37±6.49)分.优11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83.3%(20/24).结论 保留股骨矩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允许患者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伴股骨上端骨折的原因,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4年8月~2006年5月治疗并随访观察的I5例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均采用记忆合金钢板固定骨折,同时行无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3个月~2年),骨折端均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假体位置佳,假体稳定,无松动现象。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96分。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上端骨折,采用记忆钢板固定骨折,并行无柄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早期离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其处理和对策。方法通过29例(48侧髋)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疼痛、功能以及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1侧髋关节疼痛较明显、4侧髋关节轻度疼痛外,余关节无疼痛。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8°(0°~70°),改善为术后平均80°(50°~120°);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2°(0°~90°)改善为术后平均165°(110°~250°)。术后全部患者生活可自理,2例需扶拐,23例可做轻体力劳动,4例可做中等体力劳动。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人工股骨头脱位1例,后期髋臼假体松动和脱位各1例,股骨假体下沉5例。结论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适宜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和髋关节外侧切口,术中强直髋关节处理措施得当,人工假体选择合适,术后康复手段完善和规范,能达到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纤维母细胞样基质细胞(FBSCs)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从人工假体周围假膜标本中分离FBSCs并作体外培养并加入骨水泥颗粒,检测FBSCs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FBSCs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加入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骨保护素或抗TNFα中和抗体;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并比较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假膜组织来源的FBSCs均表达RANKL和TNFamRNA;骨水泥颗粒组FBSCs RANKL和TNF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倍和2.1倍(P=0.002;P=0.004)。共培养细胞培养终末时见到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同时象牙磨片上有虫噬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OPG完全阻断共培养组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阳性多核细胞以及虫噬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而TNFα中和抗体对上述现象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骨水泥颗粒显著增强人工假体周围假膜中FBSCs RANKL和TNF mRNA的表达;FBSCs通过表达RANKL而支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中远期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12年1月因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治疗,并施行髋关节置换的18例患者,将随访3年以上的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前、最后1次随访HHS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通过对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假体松动及留存率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中远期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6.67±2.61)年。死亡8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8.6%,中位生存时间为8.00年。术前及最后1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22.33±20.42)、(81.60±14.01)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1,P<0.05)。死亡病例为死亡前最后一次随访评分。所有病例无感染、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股骨柄假体无菌性松动2例,臼杯侧无松动病例,假体松动率13.3%。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结论 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并发症多,假体松动率及病死率高。但大多患者在生存期内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此类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AIM: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failure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Between 1986 and 2002, 486 total hip replacements (THR) in 403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at the Clinics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 Surgery (St. George University Hospital, Plovdiv). 315 (61.8%) of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HR for coxarthrosis, 171 (35.1%)--for traumatic or pathologic subcapital femoral neck fractures. 312 (64.2%) of the patients were women and 174 (35.8%) were men. Right and left arthroplasties were carried out. Patients' age was in the range of 28 to 53 years (median age 59.6). Complications were diagnosed in 97 (19.9%). L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53.6%) as aseptic loosening of the prosthetic components, superficial and deep hematogenous infections, prosthetic dislocations an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s were predominant. RESULTS: Complications were categorized as intraoperative, postoperative and late--a finding,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in the literature. Among th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ost common were malposition of the capsule (7 patients) and of the stem (4 patients) and longer stem (in 1 patient), but they caused no complaints.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sisted of hematomas and seromas wich were treated with early revision surgery. The main causes for late complications were postoperative ossification in 28 patients. Aseptic loosening of the prosthesis was seen in 11 patients. 8 of them complained of acetabular and 3 of thigh pain. Capsule dislocation was registered in 3 patients. CONCLUSIONS: Complications in THR are not infrequent. Their avoidance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skill and qualification of the team and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care. Adequate risk assessment and prophylaxis are essential in disease outcome.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翻修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术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病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2例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采用动力DHS的治疗方法,65例术后DHS内固定物松动再次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髋部的功能评分丢失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异同。结果DHS组有63.7%内固定穿出骨皮质现象,而人工股骨头翻修患者则无明显的假体松动依据,两组患者松动率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DHS内固定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的肥胖状态对术后远期翻修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行THA的患者418例,其中男性262例,女性156例,以术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30 kg/m2)和非肥胖组(BMI30 kg/m2),比较两组患者THA术后远期翻修情况的差异。结果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THA术后5年人工关节翻修率分别为5.4%和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患者THA术后10年人工关节翻修率分别为15.5%和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10年,肥胖组患者的翻修风险是非肥胖组患者的2.12倍(OR=2.12,95%CI为1.13~3.98);肥胖组患者因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松动而行翻修手术的风险是非肥胖组患者的2.63倍(OR=2.63,95%CI为1.03~6.77)。结论 THA术前肥胖会增加术后远期翻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的31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8个月,平均时间为4.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进行评定法,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髋关节置换组91.8±6.1,PFNA治疗组96.3±8.1,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突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的31例6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和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接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1例,ⅢA型8例,ⅢB型3例,Ⅳ型2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8个月,平均时间为4.2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进行评定法,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髋关节置换组91.8±6.1,PFNA治疗组96.3±8.1,两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突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