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
目的:与鼻胃管喂养方式对比,探讨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奶瓶喂养方式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找寻进一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喂养方法。方法:将127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奶瓶组63例和鼻饲组64例,奶瓶组用奶瓶喂奶,鼻饲组用一次性新生儿胃管喂奶。在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下,观察比较两组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吸人性肺炎、误吸所致窒息、呕吐、胃出血、腹胀等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肠道营养达120kcal·kg^-1·d^-1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结果:奶瓶喂养组低体重儿胃出血、呼吸暂停、呕吐和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鼻饲组(P〈0.01);因误吸所致窒息、吸人性肺炎发生率也低于鼻饲组(P〈0.05);开奶时间、肠道营养热能达到120kcal·kg^-1·d^-1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问,奶瓶喂养组较鼻饲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出生体重1500-2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微量奶瓶喂养较鼻饲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少,开奶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早。  相似文献   

3.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9):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按微量喂养从0.5~4.0ml·kg-1·d-1开始;常规喂养组44例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1·d-1开始,并对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变单一静脉营养的依赖性,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5.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20):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1h内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由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吸吮、吞咽功能差,给喂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保证新生儿营养和热量的供给,常采用管饲喂养法:包括经口腔插入胃管喂养,简称口饲喂养;经鼻腔插入胃管喂养,简称鼻饲喂养法。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06例,依据喂养方式随机分为A、B两组,观察两种喂养方式对其呼吸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方法选择 98例早产儿 ,分成三组 ,一组采用静脉内营养 ,其余两组在消化道喂养同等条件下 ,对其中一组采取头高脚低 (成 2 0°角 )斜坡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消化道喂养组与静脉内营养组比较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进 ,配合全面的综合护理 ,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和维持正常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低出生体重儿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由于围产医学和NICU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我院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间共收治52例低出生体重儿。经早期合理喂养、保暖、吸氧及辅助药物,输新鲜全血、血浆等支持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营养的使用时间,提高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提高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方法 对68例低体重儿进行鼻饲喂养与护理。结果 鼻饲组低体重儿的体重和成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及时合理的鼻饲喂养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低体重儿的体重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滴服喂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滴服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滴服喂养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最佳间隔时间,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3组,以1 m l为起始剂量,A组23例间隔6 h、B组23例间隔4 h、C组24例间隔2 h喂养1次,逐渐增加奶量至150~1601 ml/(kg·d ),达到全胃肠喂养。结果 A、B、C 三组婴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次数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5),尤其是A组与C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肠外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1 ml、间隔6 h启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内营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较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10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初乳口腔免疫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喂养及治疗情况、经口喂养情况(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干预后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得分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实验组开始喂养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纠正胎龄得分、行为得分、口型得分、口腔反射得分、非营养性吸吮1 min及断喂养≥6 h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进行口腔护理利于患儿尽快恢复正常体重,改善患儿喂养情况,使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并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患儿生后禁食,3 d后开始经口或经导管喂养.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13例,发生率为36.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生后第3天血总胆红素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口服培菲康能显著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加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完全达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完全达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行微量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成熟,从而缩短胃管喂养时间及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五胞胎的发生率极低 ,约 1 6 0 0 0万 ,我科 2 0 0 2年 4月 16日与 2 0 0 3年 9月 2 6日收治 2组五胞胎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精心治疗与护理 ,第 1组全部存活并痊愈出院 ;第 2组除次女经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 4名患儿存活并痊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1.第 1组五胞胎为三男两女 ,胎龄 31周 ,因胎膜早破剖宫产娩出 ,出生时Apgar 1、5、10min评分分别为 :长女、长子、三女均为 5、7、9分 ;次子 0、3、7分 ;次女 3、5、8分。出生体重 :长女、长子、次子均为 1.1kg ;次女 0 .6kg;三子 1.3kg。 5例患儿均为早产儿貌 ,发育营养差 ,刺激反应差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经口胃管喂养的效果,找出有效的管喂方法。[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重力经口胃管喂养)、对照组(间断经口胃管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时喂养耐受程度、胃食管反流及胃肠动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重力经口胃管喂养比间断经口胃管喂养患儿胃肠耐受性好、胃食管反流少、胃肠功能更成熟。[结论]重力经口胃管喂养能有效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少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肠动力,提高了患儿肠内营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为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结果: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及吸入性肺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使其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VLBWI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1].因此解决VLBWI喂养不耐受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喂养的方式。方法将265例早产低出生体质儿随机分为3组,实行胃肠内喂养(经口胃管喂养)A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B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h;C组:87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1d,每次间隔3h。观察出生至出院每组低出生体质儿每天腹胀、呕吐、胃出血、胃潴留情况及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3组低出生体质儿喂养期间腹胀、呕吐、胃出血和胃潴留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及胃潴留发生率较低(均P<0.01);3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及住院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01),吸吮动作出现时间较早(P<0.001),出生后至出院体质增长速度较快(P<0.001)。结论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的喂养方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其是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初乳口腔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初乳口腔滴注,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口腔滴注,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出生10d时胃潴留次数、潴留量、肠道菌群定植情况及肠内营养进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潴留次数及潴留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4.129,P<0.001;t=35.816,P<0.001);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t=16.585,P<0.001; t=13.272,P<0.001);达完全不潴留时胎龄和全肠内营养时的胎龄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4.039,P<0.001; t=3.490,P<0.001)。结论 初乳口腔滴注可减少胃潴留的发生,改善肠道微生态,推进喂养进程,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