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家族史、吸烟史、肥胖等易患因素高于老年组,老年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于青年组;溶栓后再通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全身合并症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我院AMI患者资料,分为青年组(≤40岁)和老年组(≥60岁),其中青年组107例,老年组16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和术后早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男性、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酗酒和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主要犯罪血管都是前降支(62.6%vs 51.5%,P0.05),青年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72.9%vs 15.3%,P0.001),而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49.7%vs 9.3%,P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以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酗酒和肥胖为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1年期预后。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727例,其中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对两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37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结果青年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及血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组,apoA1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糖尿病史比例、总胆固醇、HDL-C、LDL-C、apoB及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8)、肥胖(P=0.01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22)、高三酰甘油(P=0.021)是青年男性患AMI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复合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均为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1年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PCAD患者157例,其中男106,女51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既往史(PCAD家族史、吸烟史)、合并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双支及三支)。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年龄、体质指数、PCAD家族史阳性率、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吸烟史阳性率高于女性,高血压发生率、2型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空腹血糖、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TG、LDL-C、血尿酸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D临床特点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吸烟史阳性率、TG、LDL-C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关系。方法比较青年组(年龄≤45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5岁)AMI患者的吸烟情况及临床特点,检测青年组不同程度吸烟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PAGM)、血栓烷B2(TXB2)水平。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子较老年组少见,青年组所有男性均吸烟是最突出的特征;青年组主要是近期大量吸烟,而老年组主要是烟龄长,有的近年已戒烟。青年中吸烟量为(10~19)支/日者与吸烟量20支/日者的PA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AMI常为急性起病,多为血栓性病变,吸烟是青年人AMI独立危险因子。吸烟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聚集性,而引起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年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g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差异。方法收集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3月—2009年2月住院的新发单侧脑梗死中老年患者200例,比较中年组与老年组患者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房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以及有无吸烟酗酒史、家族史的差别;同时比较两组血浆CRP、PAgT以及Fib的含量。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性别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合并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房颤史、吸烟、酗酒及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T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患者的C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gT、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中老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血Fib、PAgT的数值升高可能对老年脑梗死的影响更大,临床应采取不同措施分别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0.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和讨论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以便对青年人的冠心病进行更好的防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45岁的患者作为青年组;!45岁的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男性、肥胖、吸烟、饮酒、高血压均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患者发生糖尿病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病变血管数以单支为主,中老年组则以多支为主,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冠脉综合征患者多为男性,而且多数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单支病变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与1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占6.25%(3/48),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3.33%(5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3±2.73)kg/m2vs.(25.16±3.05)kg/m2,P0.01]。青年组大量吸烟的比例也远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0%(36/48)vs.36.54%(57/156),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8%(80/156)vs.16.67%(8/48),P0.01;30.77%(48/156)vs.6.25%(3/48),P0.01]。青年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1.80)mmol/Lvs.(1.08±0.23)mmol/L,P0.01]。青年组血浆尿酸浓度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10±67.02)mmol/lvs.(323.77±73.82)mmol/L,P0.01]。青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且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最高。结论男性、肥胖、大量吸烟为青年冠心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高尿酸浓度也可能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青年冠状动脉病变轻,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TEMI且接受急诊PCI患者48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5岁,n=325)和青年组(<45岁,n=1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CI路径、穿刺并发症、梗死血管、支架个数、支架长度、住院期间预后及住院时间。结果青年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男性所占比例、体质指数(BMI)、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白细胞计数(WBC)高于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D-二聚体、超敏肌钙蛋白T(hs-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低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肌酐、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3支病变及梗死相关动脉B1型、B2型、C型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1支病变及梗死相关动脉病变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梗死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PCI入路为桡动脉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支架个数低于老年组,支架长度短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低于老年组,住院时间短于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STEMI患者与男性、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WBC、高尿酸有关,且与老年患者比较,青年患者多经桡动脉行PCI,穿刺并发症及植入支架少,支架长度短,多为单支病变,梗死血管多为左前降支(LAD),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分型多为A型、B1型,住院期间预后较好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各60例,对两组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中吸烟、饮酒患者、阳性家族史、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晚发组,且早发组患者中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明显少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TG明显高于晚发组,但其HDL-C水平、舒张压明显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家族史和不良生活方式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为防治青年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06名,采取调查问卷结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杓型组(27名)与非杓型组(79名),比较两组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情况。分析在校大学生家族史和不良生活方式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BMI、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是在校大学生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家族史是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大学生更易出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糖尿病与中青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比较结果。方法将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4月所医治糖尿病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分成两组,即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每组1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重型者高于中青年组(79.3%v48.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伴发症发生率优于中青年组,其中,伴发症为TG升高、TC、GPT、肥胖,脂肪肝等,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并发症包括:冠心病、肾病、高血压、脑卒中、肺部感染等,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要格外加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对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9例和中年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饮酒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阳性率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中年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中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8,95%CI(1.87,4.98)〕、吸烟史〔OR=2.13,95%CI(1.80,4.76)〕、高血压病史〔OR=2.28,95%CI(1.98,5.46)〕、糖尿病病史〔OR=3.57,95%CI(2.76,7.13)〕、TC〔OR=1.75,95%CI(1.47,4.09)〕、TG〔OR=1.88,95%CI(1.63,3.85)〕、HDL-C〔OR=1.35,95%CI(1.08,3.14)〕、LDL-C〔OR=1.59,95%CI(1.45,3.90)〕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C、TG、HDL-C、LDL-C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8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5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29~78岁,平均(60.35±10.04)岁。入选者首次行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与非冠心病组(56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等资料。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中男性、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及吸烟史的比例升高,年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OR=1.876,95%CI:1.452~2.345)、性别(OR=1.755,95%CI:1.430~2.486)、肥胖(OR=1.268,95%CI:1.011~1.567)、高LDL-C(OR=1.928,95%CI:1.478~2.559)、低HDL-C(OR=1.378,95%CI:1.045~1.981)、糖尿病(OR=2.345,95%CI:1.526~3.677)以及吸烟史(OR=2.239,95%CI:1.460~3.329)均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无高血压、肥胖、高LDL-C、低HDL-C、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史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胸痛就诊患者45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370例,冠心病组按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267例,晚发冠心病组103例。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1亚组(男≤35岁,女≤45岁)56例,2亚组(35男≤45岁,45女≤55岁)84例,3亚组(45男性≤55岁,55女性≤65岁)12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85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经统计分析血清骨保护素和早发冠心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在年龄、性别等各个危险因素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与早发冠心病亦呈正相关。2早发冠心病组在性别、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在高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饮酒、骨保护素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发冠心病组在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异常、尿酸等方面与早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早发冠心病组中3亚组各个危险因素较晚发冠心病组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1亚组在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晚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可预示冠脉病变进展;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为早发冠心病最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年龄界限应该提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性别及年龄对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例,其中男性组71例,女性组88例。所有患者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男性14例,女性26例;中年组70例(45岁≤年龄60岁),男性24例,女性46例;青年组49例(18岁≤年龄45岁),男性33例,女性16例。收集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男性组Hcy、尿酸、ALT、AST、肌酐、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组,发病年龄、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男性患病比例分别占35.0%、34.3%和67.3%,女性患病比例分别占65.0%、65.7%和32.7%。老年组、中年组女性患病比例明显多于青年组,男性患病比例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男性肌酐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男性Hcy、肌酐、ALT、AST、尿酸、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男性肌酐、ALT、AST、尿酸、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女性居多。实验室指标存在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性别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在青年与老年患者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我科收治的35例青年AMI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54例老年AMI患者病例,分析危险因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大量吸烟(65.7%)为明确诱因;危险因素中青年组吸烟、酗酒、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冠心病家族史者所占比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临床表现典型胸痛占100%,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结论 吸烟、酗酒、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是促进AMI发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培养青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对青年AM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长喜 《山东医药》2008,48(16):77-78
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4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与68例老年(>60岁)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精神压力因素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老年组AMI比较,青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P<0.0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低(P<0.05).认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6例青年组(≤40岁)和227例老年组(≥65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青年组吸烟、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以轻中度局限病变为主,老年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以重度弥漫病变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可促使其提早发生冠心病,应注意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