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与正常体检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结果观察组:1120例妊娠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425例,占37.9%,心肌酶异常(任一项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为异常,以下同)者2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6.1%;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异常心电图83例,占8%,心肌酶异常者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7.2%。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心肌酶异常发生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生理性变化,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处理,给予休息、吸氧,可以纠正,对有症状且心肌酶谱异常者需积极寻找病因给予及时、适当的对症对因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5月间在该院进行孕期晚期心电图检查的GDM孕妇155例和正常孕妇155名,分析其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41.3%,明显高于对照组12.9%(P0.05);孕妇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间期,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心电图检查作为孕期保健重要的必需检查,可筛查出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GDM孕妇,进行重点监护指导,最大限度的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形的分型与分布。方法随机入选206例无妊娠合并心脏病史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整个孕期常规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B组孕妇于孕早、中期及32~34w常规进行两次心电图检查;C组孕妇于孕早、中期、32~34w及36~41w常规进行三次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以及各孕期的异常心电图形变化。结果发现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有统计学差异,但28~34-1w组与34~41w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孕期进行两次或三次的心电图检查,比一次更能够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并且A组与B组或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孕28w之前分别与28w之后以及34w之后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以窦性心动过速、后者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者p0.01)。结论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但34w前后则无明显变化;重视妊娠晚期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且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以窦性心动过速居多;34w之后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居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CG-6511型心电图机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扫描,比较两组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心电图异常率。结果 研究组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者30例,占65.22%;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者11例,占23.91%;且两组受检者心电图异常均以ST-T变化为主。研究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主要以ST-T变化为主,临床应综合分析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的情况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为35岁以下的年轻孕妇,实验组为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孕妇均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探讨高龄组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情况会影响妊娠结局高龄组异常心电图,实验组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几率比对照组多,孕妇胎儿不稳定的几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因为高龄孕妇的抵抗力,及各个器官的机能都比较弱,所以出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情况比较多,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应该更加关注高龄孕妇,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妊娠糖尿病病例纳入该次研究,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0名为该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产前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变化特点,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为常见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和短PR间期。结论妊娠晚期女性有较高几率出现心电图异常,并与妊娠期并发症和病情严重性存在关联性,因此产科临床应做好心电图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该院收治的51例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择取同期至该院检查的51名健康孕妇作为参照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14%,比参照组(11.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电图异常最突出的表现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31.82%)和STT改变(22.73%),参照组最突出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类型是窦性心动过速(33.33%)。结论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风险较高,心电图检查可用于筛查存在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临床心电图情况,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治疗。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仪常规检查中、晚期孕妇,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作对照。结果2800例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孕妇组异常心电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显著增高的有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心电轴左偏、低电压等。结论对中、晚期孕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对症治疗,把心血管高危因素化解在萌芽阶段,以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常规检查心电图的健康妊娠期女性500名为观察组,以与该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体检者500名为对照组,要求两组受试者均在安静的情况下,平卧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观察组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别观察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1)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妊娠组大于非妊娠组χ~2=2.216,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类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妊娠组均大于非妊娠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妊娠组随着孕周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不断增加。结论妊娠导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而且妊娠后期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56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常规检查中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较非妊娠妇女高。本文对此现象进行观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2001年10月~2002年2月入院待产的孕妇430例为观察组,年龄21~36(26.0±3.1)岁,均经妊娠早期保健检查,心肺正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以4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年龄20~38(25.1±3.2)岁,均经询问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2.方法及判断标准。采用FCP-2155型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常规记录妊娠5~6个月及入院待产时心电图各一次,纸速25mm/s,增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情况及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对既往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76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年龄>35岁孕妇记作观察组,另外38例年龄≤35岁孕妇记作对照组,随访两组孕妇最终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心电图情况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结果发生率(36.8%)比对照组(13.2%)高,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孕妇中早产率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龄孕妇心电图异常多为心律失常、ST-T段改变,异常心电图孕妇最终胎儿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较高,对此应加强高龄孕妇关注,加强对其心电图变化监测,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以来,我们不断发现妊娠中晚期妇女短P 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同龄妇女,由此,我们对此情况进行了产前、产后跟踪观察及分析。1 对象与方法选2 0 0 1年1 0月~2 0 0 2年7月2 2 0例妊娠中晚期妇女作为观察组,年龄2 2~36( 2 6±4)岁,经妊娠早期健康体检、心肺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以2 0 0例非妊娠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年龄2 1~38( 2 6±5 )岁,均经询问病史、X线胸透胸片、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证实身体健康。采用日本光电932 0K 1 2导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常规记录妊娠5个月后及临产时心电图各1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的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妊娠糖尿病组,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1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妊娠高血压组,并以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图异常率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妊娠糖尿病组的心电异常发生率为35.19%,妊娠高血压组的心电异常发生率为47.54%,对照组的心电异常发生率为26.67%,三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异常发生率具备显著性差异,且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局部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高,并且同并发症和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对于高龄特别是有合并症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砷中毒患者心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情况。方法对本院接收治疗66例急性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组,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尿砷浓度、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通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砷中毒患者心电图及心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尿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检查显示,实验组异常者有52例(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均正常;肾功能检查显示:实验组有7例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尿素氮、尿蛋白、肌酐显著升高;心电图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男性异常者30例、异常率为78.9%,女性异常率为20例、异常率为66.7%;患者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且心动过缓、房室早、ST段以及T波改变、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为15.0%。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多普勒超声结果异常者28名、异常率为42.42%,多表现为三尖瓣闭合不全、心包积液、肺动脉瓣异常、舒张功能减低;对照组异常率为0%;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多普勒超声结果异常者4名、异常率为6.06%,对照组异常率为0%,治疗后正常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砷中毒对患者心脏功能有一定损害,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可准确判断砷中毒患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晚期妊娠妇女的临床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及时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干预、诊治和追踪管理。方法采用日本福田Fx-401012导心电图机对2850例晚期妊娠(孕36周)妇女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以及产后3个月复查12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对照比较。结果晚孕期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预激综合征(包括短P-R综合征)、心律不齐、低电压、期前收缩(房+室)。高龄孕妇(30岁)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低龄孕妇(≤30岁)高(P0.05)。产后3个月复查,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高龄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室)、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度、Ⅲ度)、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仍然高于低龄孕妇。结论晚期妊娠妇女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高龄孕妇高于低龄孕妇,产后3个月大多数心电图异常病例可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孕妇心血管异常,应作为妇女孕期常规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35岁)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466例高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高龄孕妇912例作为对照组,均在妊娠晚期接受ECG检查,对比分析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短PR间期、ST-T改变、低电压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减、甲亢、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子宫肌瘤、心肌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经产妇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二胎孕妇妊娠晚期更容易出现ECG异常特别是心律失常,对高龄的二胎妊娠妇女应该及时发现处理异常ECG,保护母婴安全,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妊娠晚期孕妇耗氧量增加,心脏的负荷增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本文对此进行了观察分析。 1 资料 1997年9~10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晚期待产妇,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年龄为24~33岁,平均26岁。即往无心脏疾患,多未检查过心电图。共245例,检出异常心电图91例,心电图异常率为36%。 2 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150例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电图表现,与150例非妊娠健康同龄妇女作对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三年来妊娠晚期妇女人群中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门诊非妊娠健康查体同龄妇女及妊娠晚期妇女各600名,前者为体检对照组(A组),后者为妊娠观察组(B组).B组年龄25~47岁,既往健康,无反复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史,临床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体格检查:心肺正常,心率60~100次/分.血尿常规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与妊娠周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非妊娠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250例),妊娠期孕妇为观察组(350例)。分析两组妇女的P-R间期发生率。同时将妊娠组女性按孕期长短分为三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孕晚期的妇女短P-R间期发生率与孕早期、孕中期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短P-R间期发生率比非妊娠健康女性有显著增高,而且,短P-R间期与妊娠周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