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全民健康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本文从优生优育、心理健康、未病先防、理解医疗、了解死亡等方面探讨全民健康的重要性,以深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四个面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军人的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人生财富:对常人而言,健康是一种幸福;而对军人而言,健康就是战斗力。那么,什么是健康?21世纪军人的健康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健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往往总是以躯体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为尺度,局限于“无病、无残、无伤、无痛或者是“身体强壮、结实和完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充实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许多人心目中,健康已成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要想拥有并保持健康,就要对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多数人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只要能正常生活就不用去医院;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身体没病,我很健康”。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是身体没病还不能算是健康,真正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要想拥有并保持健康,平时要不断排除有害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  相似文献   

4.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具体做法是在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并鼓励和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和维护自己的健康。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我们在平时对它就应该细心呵护、精心打理,并做一些必要的健康投资。所谓“健康投资”,是指人们在处于相对健康状态时为了获得医疗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体魄而付出金钱、时间和努力,而不是指人们在生病后为了改善病症、恢复健康而支出费用,为治病而支出费用属于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对气候与人类健康关系认识的逐渐深入,生物气象学与天气预报相结合的“健康天气预报”应运而生。健康天气预报的任务,就是预测自然气象条件是否适合人类的健康和活动,指导人们如何适应天气的变化、如何预防易发疾病等。目前,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先后开展了花粉、紫外线强度、舒适度、感冒指数、晨炼指数等项目的健康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7.
朱兴宝 《西南军医》2007,9(5):86-87
健康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健康保护是人的基本权利,故尽可能使所有人都达到最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世界性的重要目标。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在逐步取代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人类的健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对人类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认识,本文试图提出人类健康的完整概念,同时探讨健康保护的全方位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张素玲  刘万芳  刘冰  王春秋 《武警医学》2010,21(11):981-98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明显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可喜的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参加健康体检的人们越来越多,但是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工作却未跟上。本研究对2008~2009年某单位体检职工进行健康管理,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潘承法  李晋涛  张玉涛 《人民军医》2012,(11):1139-114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军队是一个特殊群体,更强调军人健康水平的保持和军事作业能力的提升,而健康体检不仅是了解和掌握部队官兵健康水平,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疾病,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门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炼炼  刘建华  袁莉 《西南军医》2008,10(6):159-159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护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门诊工作中,健康教育显示出比治疗更为重要的地位。所谓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护个人和群体健康。由于门诊病人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因此作为门诊护士,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和疾病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促使民众对预防保健的意识越来越高。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几年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移动健康成为可能。作者对目前国内外移动健康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进行健康体检不仅可以使职工了解到自身健康状况.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保障[1]。2013年,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对2364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在整体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方式使每个孕产妇安全渡过生育危险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开兴  李岚  吴可欣 《人民军医》2008,51(5):317-318
1 建立健康学的时代背景 1.1健康概念日臻完善“无病即健康”是一维健康概念。“体壮日健,心怡日康”是二维健康概念。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就把“健康不仅是无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和谐统一”写进了宣言中,首次提出了生理、心理和社交健康的三维健康概念。之后,WHO先后把道德、环境也作为健康内容。21世纪是健康世纪,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拓展,宋为民教授又提出健、寿、智、乐、美、德等多维健康概念。  相似文献   

16.
健康的处方     
如果有人问:当代社会中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话题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健康。可以断言,没有人会怀疑,只有拥有了健康,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呢?如果让保健专家来说,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中医、西医,配方、单方,偏方、验方……如果让我这个外行说,处方就一个,那就是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白卫  曾敏  付艳 《西南国防医药》2000,10(2):104-105
病人健康教育顺应护理专业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需求,它是指医务人员对疾病状态下的特殊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康复以及有关医疗、护理和自我保健等知识的系统化教育。它贯穿于医疗、预防和康复等全过程中,不仅有助于病人主动参与配合、促使其身心康复,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我科1998-01-12结合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1998-01-12期间结合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对住院的293例病人实  相似文献   

18.
提到健康,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多运动、锻炼身体,或注意食补,或重视医疗保健。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健康源自良好的心态。古人云“养形不如养神,调身不如调心”,调整好人的心态对健康至关重要。那么,应当怎样保持良好的心态呢?古人总结了许多调整心态、愉悦心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首先,要有博大的胸怀,要能包容万事万物。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如果我们能有博大的胸怀,把万事万物的出现及存在看作是客观世界的必然反映,认…  相似文献   

19.
健康管理在卫勤保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英 《武警医学》2009,20(12):1139-1140
健康管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现代医学和信息管理技术上,从社会、心理、生理多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健康保障服务、协助人们有效地把握与维护健康的一门学科.笔者对健康管理在卫勤保障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1].  相似文献   

20.
宫静萍  罗敏 《武警医学》2002,13(6):374-375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广 ,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护士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方式 ,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1] ,这就是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我科自 1998年 6月开始由专业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系统的健康教育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目标设定使患者较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对疾病有较好的应对心理 ;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配合治疗 ,康复的方法 ,出院后的治疗 ,检查及预防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