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8年4月份至6月3日,我站曾陆续接到呼盟流行病研究所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报告卡11张,布病患者中有6人均为海拉尔市郊区哈克乡团结二村村民.2000年3月我们收集以往布病流行病学资料,对海拉尔市人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逐年上升,为彻底查清布病疫情、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布病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在全省14个市(县、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系统监测工作始于90年代初,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布病疫情,对调整布病防治策略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近些年布疫情态势,为进一步加强布病监测工作,2009年对全国布病监测点布局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疫情较重省区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洮南市连续承担全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工作,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9年继续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我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严重流行区,根据卫生部、农业部《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要求,从1986年起在全省范围先后设立了20多个布病疫情监测点常年开展工作。2006年根据卫生部《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重新制定了《河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现将2004—2007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及血清学监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推断的方法对二者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兵团网络直报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6.57/10万和12.1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区域血清学检测人数、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2506人、131例、5.23%;2670人、60例、2.25%和5748人、98例、1.70%;监测区域中血清学阳性率较高地区,其报告发病率也高,两者存在相关性(r=0.88,P〈0.01)。结论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上升期,开展监测对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评价防治效果和培养、锻炼布鲁氏菌病防治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以监测点为基础,联合农业部门开展疫情处置、患者治疗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等综合性防控工作,推动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7.
天祝县是甘肃省重点牧区县,也是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较严重的县,2005年被卫生部列为国家布病流动监测县后,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系统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积累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2009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畜牧业迅猛发展,牲畜存栏量加大,牛羊交易频繁,流动性大,而畜间检疫免疫滞后,病畜捕杀淘汰难以落实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势态,石家庄市疫情也不例外,近5年来,疫情呈现缓慢上升态势,全市23个县(市、区)均存在布病疫情的散在发生,年平均发病率为1.04/10万,可谓遍地开花,为了及时掌握我市目前布病的流行状况,于2009年5~10月对辖区内1251名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进行了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涉县目前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发病动态,更准确地掌握重点人群的布病感染状况,根据《河北省2009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方案》结合涉县实际,于2009年10月下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重点人群(养殖、屠宰、肉类、皮毛收购、加工及动物交易市场等场所的人群)的布病血清学监测工作,并与非重点人群(无密切接触史者)做比较。  相似文献   

10.
杨幸  叶玉美 《地方病通报》1995,10(4):101-102
云南省199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杨幸,叶玉美,窦慧芬,杨发莲,杨慧,江华(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671000)云南省1990~1992年通过对全省109个县35722名职业人群人间布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检出阳性339人,基本摸清了我省人...  相似文献   

11.
洱源县历史上无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疫情报告 ,1990年以来 ,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规定 ,进行了布病职业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现分析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择以坝区饲养乳牛为主的玉湖镇北门、三营乡四甲、江尾乡青索村 ,以山区放牧养羊为主的右所乡焦石村 ,全县 12个乡 (镇 )的兽医 ,主要以接触牲畜及畜制品加工人员为监测对象。所有的检测血清 ,送云南流行病学防治研究所检验 ,报告其结果。2 结果2 .1 不同地区人群血检阳性情况 1990年在玉湖北门、三营乡四甲、右所乡焦石村、江尾乡青索村 ,共检测 2 0 7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2011年新疆阿勒泰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了解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SAT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流行病学调查1 075人,患病3例,患病率0.78%,新发患者2例,发病率1.02/10万;血清学检测387份,阳性5份,阳性率1.29%。结论阿勒泰市需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免疫和管理工作,做好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仍是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福建省布鲁氏菌病防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福建省布病重点地区开展监测,对各年度上报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012-2017年间,在福建省8个设区市22个监测点共检测布病高危人群血清标本6 713份,检出阳性64份(SAT法),阳性率为0.95%;各类布病职业人群中,以肉类加工和饲养放牧人员阳性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72, P>0.05);年龄分布看,30~50年龄组检出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33, P>0.05);性别分布看,男女性别比为1.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2, P>0.05)。在哨点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共检测人群血清1 815份,发现病例62例,阳性率为3.42%。结论 2012-2017年间,福建省闽南沿海地区疫情较重,并有向内陆闽北山区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为及时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1998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重点监测点按照布病监测标准要求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如下。1 基本情况 在监测范围内,确定固定监测县(市、旗)14个,非固定监测县(市、旗)15个,其中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61个,非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81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建水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建水县部分乡镇采集牧民血清245份,采用血清学方法调查布鲁氏菌感染情况。结果 245人中,阳性血清19份,感染率为7.76%。结论云南省建水县布鲁氏菌感染率较高,防治工作不能懈怠,应当引起当地政府及卫生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海晏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秦豫民(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市811602)布鲁氏菌病(布病)在我省流行时间长、疫情广、危害重。四十多年来,,积极贯彻以畜间免疫为主要环节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人、畜间布病的流行基本控制。但其传染源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是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旗县 ,是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的历史疫区 ,经过几十年的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 ,人、畜间布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布病疫情有所抬头。为了掌握全旗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 ,指导评价防治工作 ,1999—2 0 0 2年分别对全旗 2 0个苏木、乡镇进行了连续 4年的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工作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范围及数量 在全旗 2 0个苏木、乡镇 (牧场 )范围内 ,设固定监测点 3个 ,每年监测 1次 ,其余为非固定监测点。每年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衢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布病监测工作统一布署和要求,血清学结果和病例判定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5988-1995)”。结果2007年衢州市畜间布病共监测奶牛1071头,阳性26头,阳性率2.43%(26/1071);共监测重点人群血清304份,发现1例布病血清阳性,阳性率0.33%(1/304)。结论衢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威胁仍然存在,今后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海东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经1989年12月至1994年10月的考核,已达到“控制区”标准。为巩固已取得的成绩,逐步达到“稳定控制区”的标准,1995~1998年我们对辖区八县的人间布鲁氏菌病进行连续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