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心脉康对鹌鹑实验性AS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心脉康能明显升高鹌鹑血清HDL—C,降低TC及TC/HDL—C比值。对AS斑块发生率及肝系数也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血脂方面探讨如何避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方法:对133例AMI患和1733例健康查体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MI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均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D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DL-C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预防AMI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预高密度脂蛋白的希望、困惑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SP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21-622
许多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LDL—C升高和HDL—C低下与冠心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低HDL—C血症是冠心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有临床研究提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对动脉壁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并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因此,人们对于升高HDL—C的治疗措施寄予了极高的希望。然而,新近也有临床研究获得了令人感到意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3 mmol/L)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并具有正常HDLC水平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CTA检测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分组,统计分析血浆HDL功能指标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HDL氧化/抗氧化指数与其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HDLC水平、PON1活性下降,HDL氧化/抗氧化指数升高,显示为氧化状态,而ApoAI水平没有差异。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PON1活性逐渐降低,HDL氧化/抗氧化指数逐渐增高,而HDLC水平、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斑块性质分组分析显示,钙化斑块组PON1活性高于软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PON1活性与HDLC、HDL氧化/抗氧化指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DL的功能检测中PON1活性对于冠心病的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良好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64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分为斑块组和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VCAM-1浓度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斑块组患者的血清sVCAM-1、TC和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斑块组患者的sVCAM-1又明显高于单斑块组(P<0.05),与主要血脂指标尤其是LDL-C的变化相一致。结论 脂代谢异常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中又常伴随着血清sVCAM-1水平的升高。VCAM-1可能是作为炎症反应递质参予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低水平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HDL—C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它具有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作用,减少脂质的摄取沉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促进胆固醇从血管壁排出,将其运送至肝脏清除,并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斑块破裂。此外,它还能保护内皮屏障功能,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并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具有冠脉保护作用。本文主要阐述HDL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糖基化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载脂蛋白E(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ApoE~(-/-)小鼠颈动脉套管手术配合高脂饮食的方式诱导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将术后4周经后尾静脉注射糖基化HDL的ApoE~(-/-)小鼠设为G-HDL组,注射正常HDL的小鼠设为HDL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小鼠设为PBS组;术后6周将小鼠安乐处死,取小鼠的颈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组间血脂水平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L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GHDL组颈动脉斑块体积较小、粥样斑块内纤维帽细薄、脂质核心大融合成片,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油红O染色颈动脉斑块内红染区域明显增多(P0.05);Masson染色显示斑块内胶原面积显著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平滑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结论:G-HDL不影响血脂水平,通过增加斑块内脂质沉积、斑块内纤维帽变薄和巨噬细胞增加,使得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本研究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启动子区域—78bp位点G→A置换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及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PCR扩增apoAI基因启动子—259至—1bp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MspI酶切的PCR产物,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后的DNA,确定基因型。结果共检测CHD患者169例(CHD组),健康对照者11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总体看基因型不影响血浆apoAI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cHD伴HDL-c低下的患者中,AA型纯合子例数,尤其是男性患者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28)。结论AA纯合子并伴有HDL-C低下的男性患者患CHD的危险性可能会增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伐他汀(10mg)对颈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时效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普伐他汀10mg/d,A组服药8周,B组服药12周,治疗前后检测总动脉、颈内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面积,同时观察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分别治疗8、12周后,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普伐他汀10mg治疗8周后可显著缩小颈动脉斑块并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且方便安全,对于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脂联素(APN)、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为钙化斑块组50例、混合斑块组36例、软斑块组42例;另选取同期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APN、VCAM-1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及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患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APN水平低于对照组,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患者HDL、APN水平低于钙化斑块组,VCAM-1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软斑块组患者HDL、APN水平低于混合斑块组,VCAM-1水平高于混合斑块组(P0.05);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钙化斑块组(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N、VCAM-1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有关(rs值分别为0.798、0.862、0.306,P0.05)。结论 ANP、VCAM-1和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及炎症反应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05~2013-04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彩超检查颈动脉显示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93例(观察组),不伴有颈动脉斑块39例(对照组)。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血清TC和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两组的hs—CRP、TG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高TC和高LDL-C可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而hs-CRP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自2010年到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67例(观察组)及健康体检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观察期颈动脉硬化斑块状态,同时对两组患者的CRP、LDL/HDL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67例观察组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患者57例,检出率达85.1%,60例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患者11例,检出率达18.3%,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颈动脉斑块通常位于同一侧,且以通常位于颈动脉分叉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RP、LDL水平较高,HDL的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CRP与LDL/HDL水平相互关联,共同影响脑梗死的形成,反应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对于脑梗死的干预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性高血压病(EH)、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60岁以上的疗养员879例,分EH组、CHD组和老年性冠心病并高血压病(CHD-EH)组,另139例老年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HDL-C的含量。结果:EH组和CHD-EH组的血清HDL-C含量显低于对照组(P<0.05);CHD组的血清HDL-C含量非常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TC/HDL-C=2.72;EH组、CHD-EH组、CHD组的血清TC/HDL-C分别为3.45,4.37,4.57,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EH组、CHD组和CHD-EH组的血清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血管内超声的方法检测了71例患者冠状动脉中斑块的稳定性,并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抽取两组患者血液,利用自动生化仪检测了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ELISA)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炎症因子的浓度,同时检测了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TC、TG、LDL—C和hs-CRP浓度升高及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炎症因子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清TC、TG、LDL.C和hs-CRP浓度更高而HDL-C浓度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稳定斑块组炎症因子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量指数也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体内脂代谢、炎症因子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发达国家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低水平的HDL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故提高HDL水平可能会带来积极作用。采用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HDL)治疗可使粥样斑块消退,重塑斑块。据报告,rHDL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摄取,提高其胰岛素水平——其广泛应用前景令人鼓舞。rHDL强大的抗炎作用也被用于减少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炎症反应。此外,由于HDL是一种惰性颗粒,也可用作药物载体。本文讨论迄今为止关于rHDL治疗的相关资料,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随机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LD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的影响。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确定为稳定性斑块的135例患者,分为3组:辛伐他汀20mg组47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45例,瑞舒伐他汀10mg组43例。随访3-6个月,观察给予不同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的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v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浓度变化及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斑块体积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血清LDL—C、HDL—C、hs.CRP浓度及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斑块体积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后,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治疗的3组血清LDL.C浓度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达标(P〈0.01),且瑞舒伐他汀最优,阿托伐他汀其次,辛伐他汀最后(P均〈0.01)。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浓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8),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辛伐他汀组血清hs—CRP浓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ntravascularuhrasound—virtualhistology,IVUS—vH)检测,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3%-+15.38%眦7.87%-+1.04%,P〈0.01);阿托伐汀组治疗后与基线相比,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4%±3.25%帆7.91%±1.27%,P=0.007);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坏死核所占百分比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斑块体积在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86);但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斑块体积明显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5±10.77)mm。vs.(33.31±10.75)mm3,P=0.041;(30.69_+8.12)mm3ys.(36.337-+12.15)mm。,P=0.013],且治疗后两组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2)。结论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标准剂量对稳定性斑块疗效不同:对于LDL—C,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治疗后均可达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升高HDL—C,降低hs—CRP;辛伐他汀无遏制斑块向不稳定进展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有促进斑块稳定,逆转斑块的作用,瑞舒伐他汀可阻止斑块进展及逆转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血浆总胆固醇(TC)<6.0mmol/L、甘油三酯(TG)<2.0mmol/L的104例冠心病患者和20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组血浆TG、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HDL-C和HDL3-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3-C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对TC<5.2mmol/L和TG<1.6mmol/L的39例冠心病患者和72例对照者进行分析,结果基本相同。提示在非高脂血症的人群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HDL-C、尤其是HDL3-C水平的降低,其次为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病理改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危害人类健康。近年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心血管急性事件和风险成反比,提高HDL水平,改善HDL功能以促进胆固醇逆转运(RCT)及防止血栓形成是当前防治AS和稳定斑块最新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HDL亚组分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抗AS机制。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饲以普通饲料;AS组6只,饲以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6只,饲以高脂饲料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400 mg/(kg·d)。1 2周后酶法检测血脂;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采用化学沉淀法检测HDL_2/HDL;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动脉斑块/血管面积。结果实验12周后,与AS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TC、LDL-C、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PON1活性明显升高(P=0.000);HDL_2/HDL明显降低(P=0.000),主动脉IMT明显减小(P=0.000),斑块面积/血管腔面积明显降低(P=0.002)。结论普罗布考通过提高PON1活性,降低HDL_2/HDL而改善HDL功能,减少主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管腔面积,延缓AS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