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内脏动脉栓塞术是介入性放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医学影象学、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是在动脉造影后,经导管内注入人工栓子以栓塞所选插的动脉,使血流中断,造成血管远端组织缺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自70年代初应用以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改进,设备的不断更新,已发展成为对某些腹部疾病的特殊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53具成人尸体与"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有关的动脉进行测量:测量受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长度、管径及横截面积;自股动脉起点至腹主动脉各主要脏支起点的距离及各脏支起点间的距离;腹主动脉各主要脏支及其主要分支的长度、管径、横截面积;各主要脏支与腹主动脉纵轴的夹角。这些数据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导管的选择、导管插入的深度以及导管插入某动脉分支时动脉开口的寻找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对53具成人尸体与“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有关的动脉进行测量:测量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长度、管径及横截面积;自肥动脉起点至腹主动脉各要脏支起点的距离及各脏支起点间的距离;腹主动脉各主要脏支及其主要分支的长度、管径、横截面积;各主要脏支与腹主动脉纵轴的夹角。这些数据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导管的选择、导管插入的深度以及导管插入某动脉分支时动脉开口的寻找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血管造影(MSCTA)在腹部动脉的应用日臻成熟。MSCT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对腹部动脉血管进行二维及三维展示,已经从显示肝动脉、肾动脉等腹部主要动脉分支,发展至膈下动脉、胆囊动脉等分支小动脉,能够为血管造影术及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本文对MSCT显示腹部动脉解剖、变异的各种成像技术及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40具成年尸体上,就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行径及方位、血管干长和直径,及其与椎骨的位置关系等进行解剖观测。参照Seldinger氏方法,首次应用7F聚乙烯导管在尸体上经股动脉作模拟插管,并对至各靶动脉的插管长度与身高进行统计学分析。阐述和讨论了腹部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关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喜树碱微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喜树碱微球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8例无法手术及晚期的膀胱癌患者,采用髂内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髂内动脉后跨过臀上动脉,根据血管造影找到膀胱肿瘤的供血动脉,把喜树碱微球170mg(含喜树碱20mg)通过导管栓入此动脉。结果 栓塞治疗后17例患者肿瘤出现不同程度坏死,瘤体缩小,血尿症状全部消失,示见明显毒副作用,1例无效。结论 喜树碱微球经髂内动脉分支超选择栓塞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血管病变的颈外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烂基 《广西医学》2005,27(4):528-529
目的 探讨颌面部血管病变的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8例颌面部血管病变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病变的血供来源及范围,利用栓塞颗粒超选择性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病变血管。结果 8例经造影显示,病变血供均来源于颈外动脉,其中3例行双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5例行单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栓塞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无并发症发生;追踪临床手术记录,临床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难度大大减小,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结论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颌面部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的、临床效果明显的辅助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对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造影剂优维显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再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明胶海绵粒栓塞治疗。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子宫(含瘤体)缩小情况。结果:118例患者血管造影均有明显富血管情况,栓塞治疗后,子宫(含瘤体)体积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90.87%。结论:经导管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显著,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无明显影响,是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盆腔动脉造影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造影解剖及其最佳投照体位,指导超选择盆腔血管插管,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正常成人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造影资料51例,测量其双侧髂总动脉间的夹角、双侧髂内动脉开口的高度和髂总动脉长度;观察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正位、对侧斜位、同侧斜位造影片上显示程度;分析髂内动脉及分支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造影解剖类型。结果:①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57.22°±8.39°,正常成年女性双侧髂总动脉夹角均数为66.41°±7.99°,女性髂总动脉夹角大于男性(P<0.01);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②对侧斜位是显示髂内动脉及分支的最佳体位;③本组正常成人髂内动脉造影可分为四种解剖类型。结论:对盆腔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性别及其髂内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类型、髂总动脉的主干长度,选择最佳投照体位,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插管至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孕囊供血动脉后,经导管灌注杀胚药物氨甲蝶呤(MTX),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及腹部超声;宫颈妊娠需结合清宫术处理;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术后3个月于月经干净后3~7d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以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其中3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治愈率达97.2%。另1例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并带环受孕患者,术后24h出现下腹剧痛,超声见盆腔内少量积液,经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约5mL。急诊重复介入治疗,术中发现右侧膀胱动脉分支增粗、增多且参与孕囊供血,超选择插管至右侧膀胱动脉栓塞后,疗效满意。结论经子宫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能有效保留生育功能及预防致命性大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鼻出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方法: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进4FHead-Hunt导管或Simmons导管行双侧颈总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出血动脉及有无颅内外危险吻合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出血的颈外动脉分支。用医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直到责任血管全部栓塞为止。结果:8例病人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为颌内动脉分支或面动脉分支,在栓塞术完成后立即取出鼻腔填塞物均未再出血。观察3d~10d后好转出院,随访2个月~30个月无复发。栓塞术后出现面部疼痛、肿胀感、张口受限、低热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好转。本组未发生误栓颈内动脉系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具有安全、快捷、简便、止血效果可靠等优势,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斯锐  吴宁  林福煌  赵军  邢丽 《海南医学》2005,16(6):115-116
目的探讨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脉性消化道出血41例,男33例,女8例。皆经内科治疗后行血管造影。经选择性插管造影,筛选出出血动脉后,留置导管于肠系膜上动脉或于出血动脉,必要时采用同轴导管法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诊断出血的阳性率是70.73%。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33例中28例有效,2例复发;超栓塞治疗组有效率100%,无复发。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不明原因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中有着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超选择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临床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技术,对16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 其中15例达到立即止血目的,其中1例因合并筛前动脉出血,后经筛前动脉结扎出血控制。结论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技术下,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因导管技术的限制,对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仍应采用传统的动脉结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可在活体观察局部血液供应状况,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动脉造影术的插管技术可将导管插至较细小的动脉分支,把药物送达病变局部,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选择性动脉造影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猕猴的心血管系统与人体比较,在分支走向上有差异,血管口径也较细。猕猴动脉造影技术和造影图像必有其不同于人类之处。国内外文献中尚未找见猕猴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猕猴施行经股动脉的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术,解剖测量猕猴与造影术有关的心血管部位,研究猴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技术,分析猴颈外动脉造影数字减影图像与人类图像的异同。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对4只广西产猕猴施行了  相似文献   

15.
颈外动脉是头、颌面、口腔、颈部的重要供血动脉,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观测屡有报告。Aaron对113具标本经解剖后对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提出了有15种类型,并发现数支血管起始于同一主干,有5.9%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同干,20%舌动脉与面动脉同干,2.7%甲状线上、舌、面三动脉同干,解剖变异甚大。而颈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选择性导管插人造影技术的开展,就进一步增强了对颈外  相似文献   

16.
肖宏 《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87-587
急性创伤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本文介绍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创伤出血2例,讨论其栓塞技术。1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31岁,左大腿霰弹近距离击伤,进行性肿胀4 d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左股动脉及动脉搏动正常。经右股动脉穿刺置管至左股动脉影显示左股深动脉一分支造影剂外溢,并呈团状滞留。左股浅动脉正常。随之用5F Cobra导管经Terumo导丝引导超选择插管至分支血管近出血点处,释放4mm×20 mm弹簧圈2枚,栓后造影示出血动脉支闭塞,左股浅、深动脉通畅。术后1周肿胀逐步消除。随访半年,患者精神良好。病例2,男性,17岁,车祸伤肝破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对26例子宫肌瘤患者超选双侧子宫动脉造影,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26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迂曲,分支增多,双侧子宫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对比剂滞留染色;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完全阻断肌瘤血供,3~17个月随访结果表明,月经量恢复,经期缩短,疼痛缓解,超声显示肌瘤明显缩小.结论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搜集的20例严重鼻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明确病变血管,后行超选择性责任动脉插管,栓塞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栓塞后达到立即止血,1例有眼动脉参与供血患者栓塞后仍有少量鼻出血,后经局部压迫,药物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未能栓塞。结论:采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是微创、安全、高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骨盆骨折并发盆腔大出血休克的患者,急诊行出血动脉和(或)髂内动脉主干栓塞术,伴有肝脾破裂患者同时行肝脾动脉栓塞术。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超选择插管至该血管,以相应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证实栓塞效果。结果19例患者可见明显的对比剂外溢,出血动脉为髂内动脉主干5例,臀上动脉8例,阴部内动脉或闭孔动脉4例;2例表现为髂内动脉分支中断,2例血管造影未见明显阳性表现,全部22例均在1.5h内完成栓塞治疗,术后24h内全部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90~120/60~90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3例合并MODS死亡,其余都得到有效抢救而治愈。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骨盆骨折大出血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血管造影表现和血管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入路,分别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采取超选择插管对肿瘤颈外系统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栓塞后7d内行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患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7例,双侧颌内动脉分支供血2例,患侧颌内动脉及咽升动脉分支供血1例,患侧颌内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1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栓塞后,11例7 d内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平均出血约300 mL.结论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治疗鼻咽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