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常伴有脑膜炎或CSF淋巴细胞增多.患者主诉不是头痛、项强等脑膜刺激征,而是神经痛和根痛.此症的发病,据认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神经节炎扩展到脑膜和CSF所造成的.在西德,尤其是w?rzburg周围地区见到的蜱咬后脊髓脊膜神经根炎与红斑,可能是树状病毒(arborvirus)引起的.潜伏期后红斑及蜱咬区相应节段出现严重根痛,常有节段性轻瘫或触觉减退与CSF中度淋巴细胞增多;有时有锥体束征.根痛有力地表明病变累及了后根(包括神经节),脊膜炎或CSF淋巴细胞增多,推测是后根病灶  相似文献   

2.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莱姆病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莱姆病国内外报道甚少 ,现将我院收治的 13例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对象为 1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 13例中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19~ 37岁 ,平均 (2 0± 3)岁。均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并有蜱咬史。既往无精神障碍史及精神病家族史。出现精神症状前无精神创伤 ,未服用过能诱发精神症状的药物。入院身体检查 :躯体蜱叮咬处的皮肤呈现环形红斑或丘疹样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躁狂、兴奋、抑郁、焦虑或木僵等 ;出现时间距蜱叮咬 2周至 6个月 ;病程为 2~ …  相似文献   

3.
有关硬脊膜外造影的报告颇多。应用硬脊膜外麻醉行此检查时,常出现“脊髓癫痫”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著者为予防“脊髓癫痫”不需硬脊膜外麻醉,对123例患者用9~10%泛影葡胺行硬脊膜外前腔造影,其中120例为椎间盘性神经根炎,2例椎管肿瘤,1例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术前不用任何药品。患者取坐位,皮肤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动静脉瘘(AVF)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85%,典型的AVF血流经脊髓静脉返流至脊髓。伴有硬脊膜外引流或全部向硬脊膜外引流的AVF也曾见报道。但是首先引流至硬脊膜外再返流至髓周静脉者少见。  相似文献   

5.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包括髓内动静脉畸形(AVM)、髓周动静脉瘘和硬脊膜动静脉瘘(AVF)。髓内AVM是指由脊髓动脉供血,位于脊髓髓内的畸形血管团。髓周AVF是脊髓前后动脉与静脉在脊髓周围形成直接交通。而硬脊膜AVF是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锥间孔附近与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直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常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炎、脑炎、急性或复发性脑膜炎;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多发性神经炎、单神经炎,植物神经系统损害。作者尚观察到一例根据脑脊液高度嗜碱性淋巴细胞增多、肝细胞溶解和血清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E—B病毒感染者合并有脊膜神经根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 7例均表现为慢性双下肢麻木及无力,1例伴有神经根性症状;脊柱MRI显示6例病变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交界区;所有病变均达到手术全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脊柱MRI示病变位于硬脊膜外脊髓背侧或一侧,且有经相应椎间孔向外生长的趋势;手术切除病变较为容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37例腰椎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神经鞘瘤20例,脊膜瘤4例,先天性囊肿6例,神经根囊肿5例,肠源性囊肿2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脊柱稳定性下降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腰椎MRI示椎管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6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肿瘤,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脑积水为脊髓脊膜膨出的常见并发症,约占脊髓脊膜膨出患儿的65~85%。一般认为预后不佳: 智力发育差和存活期短。此并发症对选择新生儿脊髓脊膜膨出进行手术治疗显得很重要。但是,脊髓脊膜膨出在出生时往往缺乏脑积水的常见物理体征,而是要到出生数天或数周后才出现。作者对156例脊髓脊膜膨出患儿进行了较长时间(3~10年)系统的追踪观察以研究此类脑积水的临床过程。患儿出生后即进行有关头围以及颅高压体征(包括是否有前囱隆起、颅缝分离与头皮静  相似文献   

10.
脊髓脊膜囊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提高对脊髓脊膜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组14例,症状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二便障碍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及神经根袖套囊肿(Tarlov囊肿)。结果:14例均行手术。随访表明12例症状消失,2例好转。结论:对脊髓脊膜囊肿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手术要点为封闭漏口,切除囊肿壁并保护神经根及(或)脊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一侧改良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脊膜外及硬脊膜下髓外病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硬脊膜外及硬脊膜下髓外病变26例,其中硬脊膜外病变5例,髓外硬膜下病变2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肠源性囊肿3例,椎间盘脱出3例,硬脊膜外血管畸形并出血2例,神经根外膜下血肿1例,毛细血管瘤1例,转移瘤1例;26例病变均达到全切,其中4例脊膜瘤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下切除,3例肠源性囊肿在内窥镜辅助下完成.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早期即可作肢体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36个月,平均9.8个月,21例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所有病例未出现脊柱畸形或不稳定,无病变复发. 结论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病变能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肌肉韧带附着点及后柱的完整性,手术经改良后可以切除大多数椎管内病变,安全有效;术中接触式激光刀、内窥镜等辅助能提高病变全切除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脊髓脊膜膨出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髓脊膜膨出(MMC)是胚胎期的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骨裂处膨出的先天发育畸形,其临床症状较单纯脊膜膨出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1994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共诊治15例MMC,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使许多逐渐加重的临床症状得以控制,随诊疗效良好。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10例,年龄2个月~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周~3年,随诊4个月~6年。1.2 临床特征 ①症状和体征:全部病例均以腰背部囊性膨出就诊。病变部位:颈椎1例,胸腰椎1例,腰椎2例,…  相似文献   

13.
在北美洲和欧洲,burgdorferi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urg)是莱姆(Lyme)病的病因。莱姆病的临床分为Ⅲ期:Ⅰ期,其特征为慢性游走性红斑;Ⅱ期,以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特征。在出疹后几周至几个月发生脑膜炎,颅神经炎(尤其是面瘫),也可发生周围神经根炎,或轻微的脑炎症状;Ⅲ期,Ⅰ期后几周至几年发生关节炎,也可有神经系统的症候。作者报告了8例神经系统Bburg感染的病例,其中1例的病情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体会和方法。方法在脊神经肌电监测下,对4例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病人(2例为再次手术,2例为第3次手术)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囊肿,彻底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根,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缝合硬脊膜,防止术后再黏连。结果2例神经根型和1例脊髓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立即改善,另1例术前二便失禁的脊髓型病人术后无明显改善。随访6~1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广泛切除复发性蛛网膜囊肿的囊壁可有效减压;在脊髓肌电神经监测下.彻底松解黏连严重的脊髓和神经根,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人工硬脊膜修复缝合硬膜可预防术后再黏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莱姆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姆病是由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包柔螺旋体感染性全身疾病。约15%~20%患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颅神经炎、脑膜炎、脑炎及血管闭塞等多种神经系统表现。大剂量青霉素、菌必治治疗有效。皮质类固酵对并发脑脊髓炎、根性疼痛等神经症状,效果较显著。本文尚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疾病分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硬脊膜动静脉瘘(AVFs)在中青年人较常见,但颈段硬脊膜AVFs则罕见。作者报道1例表现神经根病症的颈段硬脊膜AVFs病例,并结合文献12例复习。 患者,男,51岁。入院前2个月在打高尔夫球后第2天感到左上肢无力。神经系统检查:左侧三角肌,肱二  相似文献   

17.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发生在硬脊膜或邻近区域的异常动静脉分流。虽然该病多数被认为与外伤、炎性反应、感染或压迫有关,属后天性疾病,但目前临床上遇到的绝大多数病例中很难确定其真正原因,文献中能确定原因的病例报告也极少。笔者在2006年6月诊治了1例在椎板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于术后8个月在原手术区域出现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收治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1~66岁,平均41.6岁。有搬运重物史2例,高血压病史1例,妊娠高血压1例,8例无明显诱因。1.2临床表现早期均表现为突发性胸背部或颈部放射性痛,后呈持续性胀痛,继之出现肢体瘫痪、尿潴留、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感觉丧失。本组病例双下肢瘫9例,四肢瘫3例,血肿相应节段以下感觉丧失、尿潴留及大便失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h9例,42h1例,3d1例,7d1例。1.3MRI表现椎管内硬脊膜外梭形占位,占据2~4个椎体节段的硬脊膜外间隙,上颈段1…  相似文献   

19.
最近,应用注入泵向鞘内或硬脊膜外输注吗啡控制癌性顽固性疼痛的优越性已有报道。本文报导1例可能因此方法并发的硬脊膜外肿块,迄今尚无报道。病人,女性,67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入院。10个月前,为控制肺癌引起的胸痛,曾用注入泵硬脊膜外插管,每4~5周滴注吗啡一次。吗啡有效浓度为50mg/ml。未服用其他止痛药。检查:身体消瘦,双下肢深感觉减退,肌力及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阴性。胸部拍片示左肺切除改变。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显示周围神经变性病。碘葡酰胺脊髓造影,于T8~9(位于硬脊膜外插管末端周围处)硬脊膜外有一大的光滑的充盈缺损影象。脑脊液蛋白56mg/ml,分析其吗啡含量为24mg/ml。CT扫  相似文献   

20.
16例椎管内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2001年,我们共收治椎管内脂肪瘤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占同期收治椎管内肿瘤的3.5%。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8例,男女比例1:1,年龄9~58岁,平均28岁。病程为2个月至10年。主要症状及体征:两下肢或四肢麻木或乏力1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6例,突发背痛1例,皮下肿块6例,其他原因就诊体检发现1例。3例为脂肪瘤术后复发,复发时间为6-10年。硬脊膜外脂肪瘤2例;软脊膜下脂肪瘤7例(包括完全髓内肿瘤1例),均位于胸段;软脊膜内外脂肪瘤7例,均位于腰骶段,并均不同程度合并脊髓低位、隐性或显性脊柱裂、脊膜膨出及皮下窦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