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安胎养血合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为其在器官移植免疫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SD→Wistar),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NS10 ml/(kg.d)。II组,中药安胎养血合剂组,中药10 ml/(kg.d)。III组,CsA(cyclosprorine,CsA)组,CsA 10 ml/(kg.d)。IV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10 ml/(kg.d),CsA2.5 ml/(kg.d),两者间隔30 min。观察各组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术后第6天取血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并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结果中药安胎养血合剂可以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与CsA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明显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其方剂对移植肾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移植肾的形态和病理变化。结论中药安胎养血合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CsA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巍  毕旭东  孙德光  李晴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82-1484
目的:研究中药安胎养血合剂(AnTai YangXue Mixture,ATYXM)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与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基因肾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给予NS灌胃,NS 10mL.kg-1.d-1;Ⅱ组,中药ATYXM组,给予ATYXM灌胃,10mL.kg-1.d-1;Ⅲ组,CsA(cyclosprorine,CsA)组,给予CsA灌胃,10mL.kg-1.d-1;Ⅳ组,中西医结合组,给予ATYXM和CsA灌胃,AT-YXM 10mL.kg-1.d-1、CsA2.5mL.kg-1.d-1,两者间隔30min。于术后第5天每组随机取6只处死,取肾脏组织,通过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另6只大鼠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大鼠均在术后5天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5.33±0.52)天,ATYXM组(8.67±1.51)天、CsA组(11.17±0.75)天和中西医结合组(13.67±1.63)天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凋亡指数为(15.90±4.91),ATYXM组为(6.60±2.01),CsA组为(4.00±1.41),中西医结合组为(3.60±1.51),对照组和各个实验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安胎养血合剂通过抑制移植肾细胞凋亡的机制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并与环孢菌素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毕旭东  孙德光  王巍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45-1647
目的:研究中药安胎养血合剂(Antai YangxueMixture,ATYXM)对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和血IL-2(白介素2)的影响,探讨ATYXM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SD→Wistar),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S灌胃10mg/(kg.d)。Ⅱ组,ATYXM组,中药灌胃10mL/(kg.d)。Ⅲ组,CsA(cyclosprorine,CsA)组,CsA灌胃10mg/(kg.d)。Ⅵ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和CsA灌胃,中药10mL/(kg.d)、CsA2.5mL/(kg.d),两者间隔30min。观察各组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术后第6天取血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体鼠血IL-2水平。结果:ATYXM可以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降低受体鼠血IL-2水平,对移植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与低剂量CsA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结论:ATYXM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h1细胞产生IL-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金钱草单用或与环孢素 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药物合用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选用豚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分别观测 B 组(单纯豚鼠—大鼠心脏移植,对照组)、C 组(CsA、Aza、Pred 治疗组)、D 组(丹参联合 CsA、Aza、Pred 治疗组);E 组(金钱草联合 CsA、Aza、Pred 治疗组)、F组(丹参治疗组)及 G 组(金钱草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各实验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14.7±5.6、13.6±4.9、24.5±4.4、15.4±6.4、25.8±4.1及14.3±4.1min。结论:与金钱草治疗组及 CsA、Aza、Pred 治疗组比较,丹参能够延长异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P<0.05),但不能阻断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丹参可能对大鼠补体有抑制或清除作用。丹参、金钱草分别与 CsA、Aza、Pred 合用无抑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藤碱 (SIN)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环孢菌素A(CsA)的协同效应 ,并探讨SIN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 48个大鼠同种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WistarSD) ,将其分为对照组、SIN组、CsA组、S +C组 ,每组 12例 ,每组随机抽取 6例观察大鼠移植肾受者存活时间 ,另 6例于术后第 6天处死 ,取移植肾组织标本行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 - 1表达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SIN协同CsA对大鼠肾移植受者存活时间及对急性排斥反应时的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受体大鼠均在术后 9d内死亡 ,生存 ( 7.83± 0 .75 )d ,SIN组为 ( 9.67± 0 .5 2 )d ,S +C组为( 2 5 .0 0± 4.65 )d ;移植肾组织ICAM - 1表达平均阳性面积单位在对照组为 ( 3 7.63±4.47) % ,SIN组为 ( 2 3 .48± 2 .88) %(P <0 .0 1) ,CsA组为 ( 2 5 .5 9± 2 .44 ) % (P <0 .0 1) ,S +C组为 ( 3 8± 2 .3 5 ) % (P <0 .0 5 )。结论 SIN可能通过下调ICAM - 1表达的机制对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与CsA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可减少CsA的用量 ,从而减轻其对移植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同种异体卵巢皮下游离移植模型,并以Wistar大鼠自体卵巢皮下游离移植模型作为对照组,以补肾安胎中药复方寿胎丸进行干预,观察移植模型体质量及雌二醇(E2)的水平,探讨寿胎丸抗卵巢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将21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移植模型组、自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模型组、异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 CsA组、异体移植+CsA+寿胎丸组和正常对照组7组.移植术前1日及移植术后第7,14,21,28,35天时测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移植术前1天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血清E2,移植术后取3次血(第6 ~15天、第16~25天以及第26~35天),根据阴道涂片,选动情第1天取血测血清E2.结果:在移植后第14天,自体移植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异体移植模型组、异体移植+寿胎丸组、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在各时点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异体移植模型组各时点的E2水平均较自体移植模型组低(P<0.05);自体移植模型组和自体移植+寿胎丸组各时点的E2水平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移植+ CsA组、异体移植+CsA+寿胎丸组的E2水平分别高于异体移植模型组、异体移植+寿胎丸组(P<0.05).结论:寿胎丸不能提高自体移植卵巢成活率;寿胎丸有抗异体卵巢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但单用寿胎丸,抗排斥效果并不理想;在提高内分泌激素E2水平方面,寿胎丸与CsA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肌健力口服液对猪肝移植术后IL-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肌健力口服液与猪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关系。方法:建立小型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动物模型,并进行动物模型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相点采集的各组动物外周血的IL-2的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测以确定AR诊断,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外周血IL-2水平检测显示:强肌健力口服液(QJJL)组、环孢素A(CsA)组和QJJL CsA组IL-2的术前含量低于术后各时相,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5天血清IL-2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1)。治疗组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IL-2水平的变化与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关,强肌健力口服液联合免疫抑制剂有助于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梁春灵  曹凤  张玉婷  王沁 《新中医》2016,48(7):94-96
目的:观察参芪白血饮对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巩固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芪白血饮口服。治疗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sIL-2R、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IL-2R、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IL-2R、TNF-α水平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ML及ALL患者治疗后的sIL-2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AML及ALL治疗前后sIL-2R、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白血饮可降低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从而可能通过两种因子的免疫调节机制,增强对缓解期患者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抑制或杀伤,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茯苓素预防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茯苓素(Poria cocos)预防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原位(腹腔)肾脏移植模型,移植前按照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茯苓素25mg.kg-1.d-1、茯苓素50 mg.kg-1.d-1和环孢素A(CsA)5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大鼠移植肾功能和存活时间,测定各组术后1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并观察移植肾的病理变化。结果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移植肾和受者存活时间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延长(P0.05),而且病理损害程度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但茯苓素50 mg.kg-1.d-1组较CsA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减少(P0.05)。各组移植肾功能和尿量变化与存活时间和移植肾病理变化相一致,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肾功能异常发生时间明显晚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IL-2和IFN-γ的含量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但显著高于CsA组(P0.01);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茯苓素对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效果不如C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祛湿活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影响。方法:取100只SD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环孢素A(CsA)组及中药+环孢素A(中药+CsA)组。每组25只。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相点采集各组大鼠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测以确定AR诊断,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外周血IL-2:中药组、环孢素A(CsA)组和中药+CsA组术前含量低于术后各时相,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术后IL-2的含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各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结论:IL-2水平的变化与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关,健脾疏肝、祛湿活血法与现代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黄素抗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LEW→BN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排斥反应组)、B组(CsA组)、C组(大黄素组)3组,每组15只大鼠,术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d、环孢素A(CsA)10.0mg·kg-1·d-1、大黄素50.0mg·kg-1·d-1,连续用药8天,停药后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肝脏组织观察急性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其余大鼠继续饲养以观察存活期。结果:A、B、C组大鼠存活期(天)分别为9.50±1.64、21.57±2.15、21.29±2.21,B、C组存活期较A组明显延长(P<0.01),B、C组间存活期无明显差别(P>0.05)。A、B、C组RAI分别是7.67±0.98、5.17±0.40、5.83±0.75,AI分别是35.83±2.32、15.83±1.33、16.50±2.35。B、C组的RAI、AI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1),B、C组间差别均无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减少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敏冲剂对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1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平敏冲剂组与西替利嗪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2α,sIL-2R及ECP水平,并观察疗效。结果:平敏冲剂组有效率86.1%,西替利嗪组有效率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敏冲剂组复发率8.0%低于西替利嗪组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患者血清TNF-2α,sIL-2R及EC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平敏冲剂组与西替利嗪组比较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的TNF-2α[(36.93±9.51),(42.83±11.72)ng.L-1,(P<0.05)],sIL-2R[(46.42±10.61),(53.34±15.66)μg.L-1,(P<0.05)],ECP[(25.81±9.64),(30.16±8.68)μg.L-1,(P<0.05)]。结论:平敏冲剂对慢性湿疹具有良好的疗效,调节TNF-2α,sIL-2R与ECP的血清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抗支口服液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以揭示其疗效,进行免疫分析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依据随机对照的原则选择120例MPP患儿,观察其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放免分析方法,对42例MP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结果:①抗支口服液组痊愈率为66.1%,总有效率为98.3%;西药对照组痊愈率为42.6%,总有效率为8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CD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CD4/CD8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后比较:CD8水平差异显著(P<0.05),CD4、CD4/CD8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③治疗组治疗前后患儿sIL-2R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IL-2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疗后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①抗支口服液治疗MPP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②抗支口服液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sIL-2R水平,使其相互协调作用,共同完成机体清除病原的功能,纠正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姜氏抗癌散Ⅰ号、Ⅱ号、Ⅲ号抑制肿瘤作用和其对脾系数的影响。方法:(1)将60只移植肝癌H22瘤株的昆明种小鼠分成6组: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姜氏抗癌散1号(KW1号)20ml/kg组,姜氏抗癌散1号(KW1号)30ml/kg组,姜氏抗癌散Ⅱ号(KWⅡ号)20ml/kg组,姜氏抗癌散Ⅱ号(KWⅡ号)30ml/kg组。观察KWⅠ号、KWⅡ号不同剂量的抗肿瘤作用。(2)将50只移植肉瘤S 180瘤株的昆明小鼠分成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姜氏抗癌散Ⅲ号(KWⅢ号)10ml/kg、姜氏抗癌散Ⅲ号(KWⅢ号)20ml/kg组、姜氏抗癌散Ⅲ号(KWⅢ号)30ml/kg组。观察KWⅢ号不同剂量的抗肿瘤作用和其对脾的影响。结果:(1)KWⅠ号20ml/kg组及KWⅠ号30ml/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2%和44.7%(均P<0.001);KWⅡ号20ml/kg组及KWⅡ号30ml/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0%和46.5%(均P<0.001)。(2)KWⅢ号10ml/kg、20ml/kg及30ml/kg的抑瘤率分别为4.6%、27.2%、41.3%(P>0.05、P<0.05、P<0.01),脾系数:KWⅢ号10ml/kg组为1.044±0.219(P>0.05),KWⅢ号20ml/kg组为1.067±0.171(P<0.05),KWⅢ号30ml/kg组为1.026±0.296(P>0.05)。结论:KWⅠ、Ⅱ号均大剂量组30ml/kg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KWⅢ号大剂量也能明显抑制小鼠肉瘤S 180生长。KWⅢ号中药组对血常规没有异常的副反应。KWⅢ号中药组脾系数与对照组相似,说明对鼠体没有不良作用,但化疗的脾系数高于其它组,说明化疗法对鼠体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TSⅡ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藻酸盐串珠立体培养兔纤维环细胞,将细胞分为7组,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组为空白对照不加入药物,B组加入4μg/ml TSⅡA,C组加入10ng/ml IL-1β,D~G组在给予10ng/ml IL-1β同时分别加入0.5、1、2和4μg/ml TSⅡA.于培养3d后行Na+-K+ATP酶活性检测、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检测、MTT法细胞增殖情况检测以及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G组Na+-K+-ATP酶活性(3.23±0.28U/mgprot)较C组(1.118±0.15U/mgprot)明显增高(P<0.01),与A组接近(3.57±0.15U/mgprot)(P>0.05).G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12.48±0.97U/mgprot)较C组(3.03±0.60U/mgprot)明显增高(P<0.01),与A组接近(14.24±1.56U/mgprot)(P>0.05).G组MTT试验吸光度(0.77±0.06)较C组(0.31±0.07)明显增高(P<0.01),随着TSⅡA浓度的升高.D~G组吸光度随着TSⅡA上升而上升.G组细胞死亡细胞比例和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1.08±1.46%和8.99±0.33%,均显著低于C组(43.11±2.7,P<0.01和11.71±0.32,P<0.01).结论:TSⅡ A能够减轻IL-1β对纤维环细胞能量代谢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纤维环细胞的增殖、死亡及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STZ的方法诱导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根据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阳性药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并另取16只同龄雄性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72 h,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黄芪甲苷混悬液30、60、120 mg/kg,阳性药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混悬液200 m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测定各组大鼠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测定胰腺组织中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和MDA水平。结果给药后4周,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胰岛素水平[(9.34±1.67)mIU/ml、(10.46±1.50)mIU/ml比(7.37±1.39)mIU/ml]、ISI水平[(6.82±0.96)、(6.52±0.79)比(7.35±0.84)]升高(P<0.05或P<0.01),HOMA-IR[(43.62±5.26)、(29.37±4.51)比(61.70±5.85)]降低(P<0.05或P<0.01);且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大鼠 FPG 水平[(9.32±2.57)mmol/L 比(17.15±2.54)mmol/L]降低(P<0.01),血清T-AOC 水平[(12.20±3.36)U/L 比(9.34±2.59)U/L]升高(P<0.01);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ROS 水平[(290.52±36.19)U/ml、(245.26±27.58)U/ml 比(417.02±38.56)U/ml]降低(P<0.05或 P<0.01);胰腺组织中 MDA 水平[(2.83±0.37)nmol/mg、(1.92±0.31)nmol/mg 比(4.08±0.42)nmol/mg]降低(P<0.05或 P<0.01),SOD[(11.52±2.31)U/mg、(15.29±2.50)U/mg 比(7.53±1.86)U/mg]、CAT[(392.28±38.05)U/g、(461.73±42.52)U/g 比(280.46±29.61)U/g]活性升高(P<0.05或 P<0.01)。结论黄芪甲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电刺激脑缺血后大鼠的"曲池""足三里"穴位,观察疼痛阈值和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s-3、Bax和Bcl-2表达改变,探讨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臂丛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4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刺激组(EA组)。I/R和EA组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成功后,I/R组未进行其他处理, EA组给予"曲池""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治疗。分别于实验前(T_0)及实验第1天(T_1)、3天(T_2)、7天(T_3)、14天(T_4),通过电子测痛仪测定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观察并记录大鼠疼痛阈值。3组于T_1、T_2、T_3和T_4各取10只大鼠处死,取出右侧臂丛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臂丛神经的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实验前MWT无明显差异性(P0.05);S组MWT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与组内T_0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MWT低(P0.01);与S组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MWT更低(P0.01);与I/R组比较,T_3和T_4时EA组MWT更高(P0.05或0.01)。Western blot检测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S组大鼠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实验前后无差异(P0.05);与组内T_1比较,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增强(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S组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更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T_3和T_4时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更低(P0.01),Bcl-2蛋白表达更高(P0.01)。结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曲池"和"足三里"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促进臂丛神经修复,减少臂丛神经凋亡,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芪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38例和肝肾阴虚型26例,治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有效率两型分别为92.1%和88.5%,均优于对照组(P<0.05)。肝郁脾虚型血清激素水平 T_8、女性 E和男性 T 治后(分别为1.40±1.38ng/dl、129.30±1.23pg/ml 和496.24±1.47ng/d1)比治前(分别为1.22±1.49ng/dl、104.60±1.45pg/ml 和398.17±1.55ng/dl)明显升高(P 均<0.05),PRL 治后(2.75±4.46ng/ml)则比治前(3.20±3.82ng/ml)明显下降(P<0.05)。对血清 FSH、LH、TSH,T_4、T_3U 和 F 值均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淑惠  吴佩莼 《新中医》2014,46(5):201-203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大鼠卵巢移植术后各级卵泡及黄体的影响。方法:将21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即自体移植模型组、自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模型组、异体移植+寿胎丸组、异体移植+环孢A(CsA)组、异体移植+CsA+寿胎丸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于移植术后7、14、21、28、35天分批处死,每次6只。取左侧卵巢,HE染色,光镜下计数整张切片中的各级卵泡和黄体数量。结果:移植后7天,异体移植+寿胎丸组的原始卵泡数比异体移植模型组多(P0.05),异体移植+CsA+寿胎丸组的原始卵泡数、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与黄体数在移植后多个时点均比异体移植模型组多(P0.05)。结论:寿胎丸有抗异体卵巢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欣  张巍  申东东  任玉梅 《陕西中医》2019,(9):1170-1173
目的:探讨止咳平喘方对婴幼儿哮喘疗效及外周血树突细胞(DC)共刺激分子的影响。方法:收治的118例哮喘婴幼儿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止咳平喘方。系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DC表面分子水平、血清Th1及Th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1%(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值(10.79±3.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86±2.42)分(P<0.05)。治疗后,两组CD80、CD86、HLA-DR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CD40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细胞(32.59±7.54)%,对照组(26.38±6.86)%显著高于治疗前(18.64±4.32)%和对照组(18.52±5.34)%,(P<0.05)。Th2细胞(25.95±8.69)%,(31.65±10.47)%显著低于治疗前(37.29±14.52)%和对照组(31.65±10.47)%,(P<0.05);Th1/Th2(1.15±0.36)%,(0.83±0.14)%显著高于治疗前(0.71±0.18)%和对照组(0.83±0.14)%,(P<0.05)。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咳平喘方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协调辅助T淋巴细胞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