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西宁地区(2260m)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经验,探讨在其应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采用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建立前臂内瘘的血管条件、手术方式、近远期通畅率、并发症及临床处理原则等。结果:146例患者中,143例手术成功建立血管内瘘,手术一次成功率98%,内瘘初级通畅率97.9%。内瘘使用后0.5年和1年通畅率分别为97%和96%。结论: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汤锋  彭燕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2):225-225
病例 男性,36岁,于2009年1月确诊为"慢性肾脏病5期",行"右侧颈静脉置管(后因内瘘成熟拔除)",与"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并开始血液透析治疗,2次/w.后转至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2010年10月因血压低导致内瘘闭塞,开始静脉-静脉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至2011年8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的再循环是部分已透析过的血液不经过体循环直接从静脉向动脉端的回流,影响了透析的充分性.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一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图谱同时针尖斜面向下且向心穿刺可明显延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用动静脉穿刺图谱,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人员制定安全、直观、有依据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尽可能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的发生.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治疗对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降低血液透析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畅通对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1]。行动静脉造瘘术患者由于机体纤溶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动静脉内瘘易出现阻塞,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需对其实施溶栓治疗。本次研究为论证超声引导穿刺在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曹晔  孙建新  杜巍  宋晓东 《人民军医》2012,(12):1244-1244
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是其“生命线”,而人造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主要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内瘘中一旦形成血栓,不但影响血液透析效果,严重者甚至失去使用功能。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波长640 nm红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血液透析后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血液透析患者78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8例,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红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栓形成、内瘘动脉瘤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内瘘狭窄发生率(5. 0%)低于对照组(21. 1%);治疗组内瘘闭塞发生率(2. 5%)低于对照组(15. 8%);治疗组血栓形成发生率(5. 0%)低于对照组(23. 7%);治疗组内瘘动脉瘤发生率(2. 5%)低于对照组(18.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640 nm波长的光子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代伟 《西南军医》2008,10(3):144-144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而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我院11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血液透析方法已能使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20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对血管通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动静脉内瘘(I-AVF)是患者长期血透的必备条件,其好坏直接影响到透析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制作和保护内瘘,成为血液净化工作者及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从1990年开始采用钛轮钉作内瘘术,建立长久性血管通路,至1999年共458例,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 458例病人均为慢性肾功衰、尿毒症需长期血  相似文献   

9.
理想的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质量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并发症少、通畅时间长等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方法,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格尔木地区(海拔2 808 m)低压、低氧等对人体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动静脉内瘘是否适合高海拔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值得关注和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1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我院(海拔2 808 m)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年龄(44.6±16.5)岁。基础病因为慢性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例、原因不明1例。2使用方法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10.
对23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压迫止血方法,观察并发症的情况。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评价开放手术、腔内介入术和复合手术治疗血液透析通路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24例透析通路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中介入手术10例,开放手术12例,复合手术2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2个月,评估血流量、狭窄程度、透析时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4例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患者术后透析通路血管搏动及震颤恢复正常,透析流量满意.复查彩色超声均显示狭窄处解除,血液流速恢复.随访期间无再次狭窄或闭塞发生,瘘口流量可满足透析需要;无心功能异常或肢体远端缺血、严重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再狭窄或闭塞效果确切、安全,透析通路长期通畅率良好.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周和经皮穿刺股动脉导管注入尿激酶对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内瘘血栓形成的病人分别进行了外周溶栓和股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方法是12例病人于内瘘的动脉端穿刺后输注尿激酶,4例病人在DSA下经动脉插管至血栓部位,灌注尿激酶,尿激酶用量为75~100万U,外周溶栓输注时间为3~4h,导管溶栓时间为45~60min。结果 12例外周溶栓病人再通6例,外周溶栓成功率为50%,6例失败,其中4例进行了插管溶栓,3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为75%,再通后的内瘘次日可行血液透析,并随访了6~44月,情况良好。结论尿激酶局部输注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揭剑 《人民军医》2012,(10):952-95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40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采用碳酸盐透析,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及内瘘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50mg,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双嘧达莫50mg,每天3次。比较两组1年后内瘘通畅率及内瘘血流量。结果:1年后,观察组内瘘通畅率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9%(P<0.05);两组内瘘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优于双嘧达莫。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穿刺技术是血透室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传统穿刺使用止血带,这种方法可以使静脉充盈,穿刺时更加清晰地了解静脉位置、走形及血管条件。但常规血液透析病人多有动静脉内瘘,上肢静脉弹性较差,走形也由于内瘘导致继发移位。近几年来,通过对部分病人采取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随着血透血管通路的不断改进,动静脉内瘘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基本模式。我院自1997~2000年,用钛轮钉血管吻合器在92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科从1990年开始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内瘘,采用钛轮钉将前臂表浅静脉与相邻动脉端端吻合,共458例,其中有8例术后一年内于局部形成假性动脉瘤。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3~51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做左前臂桡侧动静脉内瘘6例,右前臂桡侧2例。穿刺内瘘行血液透析,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时间分别为1、3(2例)、3.5、5(2例)、6、12个月。临床表现为内瘘口近出现的球形或卵圆形肿块,有明  相似文献   

18.
王霞  程悦  邹蓉  袁媛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112-1113
目的探讨点状按压止血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透析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内瘘点状按压止血(试验组)或传统压脉带环状按压止血方法(对照组),对比两组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效果。结果随访观察1年中,试验组仅有2例由于按压不当出现皮下轻度淤血,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穿刺处动-静脉血管瘤,1例发生内瘘闭塞,并发生肿胀手综合征1例,内瘘感染1例,皮下淤血6例。结论点状按压止血并发症少,能有效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推荐病员透析结束拔出穿刺针后,采取点状按压止血,以提高透析病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至关重要,目前较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直接穿刺法、深静脉置管术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1].上肢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行自身血管内瘘,或多次自身血管内瘘闭塞,不得不行人造血管内瘘.  相似文献   

20.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至关重要,目前较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直接穿刺法、深静脉置管术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1].上肢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行自身血管内瘘,或多次自身血管内瘘闭塞,不得不行人造血管内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