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16个正常成人新鲜肺叶标本进行了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与相应的标本切面进行了对照。分析了50例正常成人胸部CT和HRCT征象。结果表明,正常肺小叶呈边缘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每边长约7~22mm,小叶间隔厚约0.1~1.0mm,在HRCT上,小叶间隔呈直线状或光滑的曲线状,小叶核和小叶间隔之间呈均一的低密度区。笔者还分析了21例弥漫性肺疾病的HRCT征象:特发性肺纤维化小叶间隔增厚,小叶结构变形,小叶间隔与肺交界面不清。肺淋巴道转移癌亦见小叶间隔增厚,但与肺组织交界面清楚,无小叶结构变形。间隔内可见小结节,多个结节排列呈串珠状,即“小叶间隔串珠征”。此征高度提示转移性肺癌。本文还讨论了肺部其它病变的HRCT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HRCT能否显示正常人肺小叶结构。材料和方法:5例肺标本和40例正常人进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扫描层厚1mm~1.5mm,间隔10mm~15mm,采用高空间频率重建算法。结果:正常肺标本和活体肺小叶结构可被HRCT显示。正常人显示完整小叶0个~2个/层(平均0.05个),小叶间隔线0条~8条/g(平均1.4条)。外围肺血管的解剖特点可能有助于正常肺小叶结构的辨认。结论:正常肺小叶结构可在HRCT图像上显示和辨认,肺小叶是肺脏放射学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CT对弥漫性肺疾病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对16个正常成人新鲜肺叶标本进行了CT-高分辨率CT(HRCT)-标本对照研究,分析了50例正常成人胸部CT和HRCT图像。结果表明:HRCT在显示肺部细小结构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笔者还分析了30例弥漫性肺疾病的HRCT征象:(1)小叶间隔增厚;(2)蜂窝肺;(3)磨玻璃样表现;(4)胸膜下线;(5)小结节。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伴小叶结构变形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肺淋巴管转移癌小叶间隔亦增厚,但无小叶结构变形。“小叶间隔串珠”征高度提示肺淋巴管转移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检查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应用高分辨率CT检查3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表现。结果:表现为(1)小叶间隔增厚;(2)蜂窝肺;(3)胸膜线;(4)磨玻璃样改变。结论:这些表现有助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50例肺部疾病胸部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FP)8例,肺转移癌5例,支气管扩张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例,周围型肺癌7例,结果表明:HRCT在IFP、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0.001),在对肺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显示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笔者还讨论了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分析了影响HRCT的若干因素,指出通过缩小视野(FOV),减少象素做图像的重建放大显示肺部局部结构更为清楚方便,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定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对75例结节(<4cm)的HRCT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CT值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即典型恶性结节(19)、典型良性结节(18)及非典型结节(38)。结果:对33例恶性及42例良性结节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72.7%和59.5%。结节有分叶或切迹、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有短小毛棘或小棘状突起、伴胸膜凹陷征及供养血管等多见于小肺癌。结论:HRCT在征象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均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7.
正常肺高分辨CT表现的解剖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笔者搜集8例尸体的正常肺标本,共14侧肺。采用标本高分辨CT(HRCT)图像、软X线照片及组织学切片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HRCT图像能清楚显示HRCT图像的基本影像单位─—次级肺小叶。小叶间隔分布趋势为:胸膜下比中央部丰富,且上、中(舌)叶比下叶丰富;中央部以肺尖和下叶各基底段支气管血管束内侧丰富;纵隔面、膈面比肋面丰富。(2)我们将肺的横断层面分为周边部与中央部,周边部范围为胸膜下1.5cm。(3)全肺五个代表层面分别为:主动脉弓、右上叶前段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下肺静脉干和肺底隔上层面。这五个代表层面反映了肺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正常和异常胰腺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组和异常胰腺组CT表现的比较分析,提高对正常和异常胰腺CT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的Tomoscan-CX-Q型全身CT机,对患者行上腹部的平扫及增强扫描.正常组有120例,异常组65例.结果CT清晰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并可显示胰实质的密度及造影增强情况,还可以显示胰管、胰周情况.胰腺的异常CT征象为胰腺体积增大、肿块、胰周脂肪层次不清及增强后胰腺内低密度影等.结论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轴位,冠状位HRCT的临床价值及选用原则。方法:收集80例经临床专科检查证实无耳患的耳部轴、冠扫HRCT图像资料,与耳局部解剖标本对照分析。结果:逐层总结了正常耳部解剖结构的HRCT表现特点以及耳部轴、冠扫HRCT的不同临床价值及其选用原则。结论:耳部HRCT可清晰显示绝大部分耳部解剖结构及其病变,可对耳部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和重要的帮助。耳部CT检查应以轴位扫描为主、冠状扫描为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LD)高分辨CT(HR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 儿童间质性肺疾病60例,男4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60例中感染性41例,非感染性19例.60例均行HRCT扫描.扫描范围:5岁以下从肺尖到肺底连续扫描.5岁以上取主动脉弓水平、隆突水平和膈顶上1 cm 3个区域扫描.5例感染性ILD随访观察.2个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双盲读片.重点观察支气管血管束改变、磨玻璃影的形态及分布、支气管扩张等并结合临床对60例儿童ILD的HR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60例中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9例,僵直27例,其中41例感染性ILD中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9例,僵直26例,19例非感染性ILD中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僵直1例.60例中小叶性磨玻璃影41例,感染性32例,非感染性9例;既有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又并有小叶磨玻璃影27例,其中感染性20例,非感染性7例;大片状磨玻璃影18例,其中感染性16例,非感染性2例.支气管扩张4例.结合临床及病理演变可分为:①早期,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型,此期可合并小叶性磨玻璃影;②进展期,大片磨玻璃影型,病变虽可恢复,但病程较长;③支气管扩张型,提示病变不可逆转.结论 HRCT是确诊儿童ILD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原发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和HRCT征象及两者联合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黏液腺癌、有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病灶层面同机HRCT扫描资料的9例患者,对PET/CT早期、延迟显像及滞留指数、HR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RCT图像上表现为2例呈实性结节、病灶周围无类似卫星灶样影,6例实性结节周围伴小点片及磨玻璃样影,1例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空泡征(2例)、毛刺征(1例);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8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FDG代谢增高,早期显像平均SUVmax为3.2±2.5,延迟现象SUVmax增高6例、降低2例,平均SUVmax为3.5±2.4,平均滞留指数为(10.4±29.3)%,9例均未见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其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18F-FDG摄取与HRCT相匹配,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结节的实性区域,病灶磨玻璃区18F-FDG摄取不明显;综合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证实,9例均为T1N0M0期,与PET/CT分期一致。结论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孤立性占位患者,在单一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上病灶不均匀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其实性区域的代谢方式与HRCT相联合,可辅助孤立性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撕裂伤的CT征象并探讨其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 28例患者共累计47个肺叶(63个病灶),其中右肺上叶10个,右肺中叶7个,右肺下叶18个,左肺上叶8个,左肺下叶20个,63个病灶中34个位于肺表面或胸膜下,20个位于脊柱旁,9个病灶位于肺深部.CT表现为肺气囊14个、肺气液囊17个、胸膜下气泡影22个,肺血肿10个,肺撕裂伤周围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挫伤.CT分型为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Ⅰ型+Ⅱ型同时存在3例.25例患者伴有肋骨骨折,13例患者合并血气胸,6例患者合并皮下气肿,2例患者合并纵隔气肿,1例患者合并血管损伤.结论 CT检查可早期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气液囊及胸膜下气泡影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或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患者81例,行CT灌注扫描及常规动态增强扫描,计算病灶感兴趣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以及描绘时间-密度曲线(TDC),比较三组结节或肿块之间的区别.结果 恶性和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的BV及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三组结节或肿块间BF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恶性与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之间各灌注值有较明显重叠.三组结节或肿块的(TDC)不同.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肺内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孤立结节CT增强动态扫描的研究(附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肺部孤立结节CT增强动态扫描特征。方法:36例肺部孤立结节中恶性肿瘤(均为肺癌)24例,炎症结节7例,结核球5例。以100ml/min速度静脉注射1.5ml/kg体重碘造影剂后行动态薄层扫描,层厚2mm,层间距2mm。测量增强前后各层次病灶CT值。结果:结核球无显著强化,炎症结节及恶性肿瘤均呈显著强化,结核球与炎症结节/恶性肿瘤增强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炎症结节,23例恶性肿瘤及1例结核球呈全部强化型,1例恶性肿瘤呈周边强化型,2例结核球呈环形强化,另外2例结核球无明显强化。结论:(1)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结核球,20~60HU为恶性结节的一个指标,60HU以上高度提示炎症结节。(2)环形强化提示结核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表现为实变12例(80%),团块9例(60%),结节7例(46.7%),斑片影11例(73.3%),磨玻璃影5例(3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例(40%),支气管充气征8例(53.3%),均合并分布在实变、团块中,间质纤维化1例(6.7%),胸膜改变14例(93.3%),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26.7%),团块、实变、斑片影合并存在6例(40%)。结论肺MALT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实变、团块、结节、斑片影等,多合并存在,实变团块中多见支气管充气征,团块边缘较模糊。病程较长,病灶可以较长时间没有影像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确诊的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结果 CT表现结节63例,斑片、片样实变68例,空洞56例,薄壁空洞48例, 支气管扩张62例,树芽征25例,磨玻璃影6例,线状及纤维条索影22例.结论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与结核类似,需结合其它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梁德壬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51-2153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形式,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有原发灶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肺转移瘤的CT表现,对不典型的进行总结,探讨其与原发肿瘤的关系。结果:45例肺转移瘤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有6种:空洞型转移、自发性气胸、孤立型转移、分叶毛刺、钙化型转移、肺炎样转移及晕征。结论:充分认识肺转移瘤的不典型征象,对不典型肺转移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态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直径6~40m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其中19例肺癌,12例结核球,2例炎性肉芽肿,2例错构瘤。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进行薄层平扫后,以1.5ml/s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30s、2min及5min于相同二个中心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计算结节最大强化CT值,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全部肺癌和炎性肉芽肿显著增强,结核球无明显增强(P<0.01)。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逐渐升高,且大多数肺癌强化的峰值在注射对比剂后5min,与良性结节明显不同。全部肺癌、错构瘤、结核球和炎性肉芽肿各例表现完全强化型,1例错构瘤和6例结核球表现无强化型,5例结核球表现边缘环状强化型,1例炎性肉芽肿表现周围强化型。结论:最大强化CT值>20HU的结节提示肺癌和少数活动性良性结节,无强化和/或边缘环状强化的结节提示结核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