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低分子肝素加硫酸镁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和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素与前列地尔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合并呼吸衰竭 5 0例 ,应用肝素与前列地尔 (商品名 :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而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均以动脉血气分析为主要依据 ,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2 5例。治疗组中男性 2 0例 ,女性 5例 ,年龄 5 2~ 79岁 ,平均年龄 68.3岁 ;对照组中男性 18例 ,女性 7例 ,年龄 5 3~ 81岁 ,平均年龄 69.7岁。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控制感…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与肝素合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肝素合用对52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52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注射液4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1次/d,及普通肝素6250u,2次/d,皮下注射,7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应用川芎嗪和肝素后患者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红细胞变形系数、血栓形成系数等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液存在“浓、黏、聚、凝”的病理过程,川芎嗪和肝素合用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缓解支气管痉挛及降低痰液黏稠性,有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10 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 ,10 0IU/kg ,q .12h ,疗程 7d ,治疗前后监测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血凝及纤溶指标 ,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肺平均动脉压下降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凝及纤溶指标有变化但未引起出血现象 ,治疗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变化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肺动脉压 ,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 1996年开始应用山莨菪碱和小剂量肝素治疗 4 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并呼吸衰竭患者 ,并与同期住院采取一般综合治疗的 4 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2例住院患者均经综合病史、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心电图及 X线等检查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全部患者 Pa O2 <7.3k Pa,Pa CO2 >7.3k Pa。并排除以下情况 :1出血或出血倾向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4血压超过 180 / 110 mm Hg;5新近手术而创口未愈。按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 0例 ,…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心病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6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占住院心脏病38.5%-46%。往往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肝素配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50例,取得很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强心利尿合剂与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46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强心利尿合剂与肝素联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人采用基础治疗措施如氧疗、改善通气、控制感染等.治疗组46例联用强心利尿合剂与肝素;对照组49例采用洋地黄、利尿药及硝酸甘油等常规方案.经过7日至10日比较两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9%,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则为显效率39%,总有效率74%,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组方法可以改善肺心病的血液微循环障碍,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肝素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对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粘度、凝血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12 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用小剂量肝素 5 0 m g加入 5 %~ 10 %葡萄糖液5 0 0 m l静滴 ,每日 1次 ,疗程 1周 ,观察血粘度 ,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血气变化。结果 :小剂量肝素抑制在凝血因子 阶段的血液凝固过程 ,同时改变血粘度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 ,改善肺循环。结论 :应用小剂量肝素干预血粘度、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性状 ,有利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我院14年来,超声对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的诊断,进行总结与探讨。方法超声采用多角度、多切面进行探查,分别对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时房间隔瘤的基底部宽度、膨出面积、膨出方向等进行观察与测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瘤,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间隔瘤,排除左心系统疾病合并房间隔瘤。结果本文超声诊断的房间隔瘤,是按照Hanleg分型标准,将房间隔瘤,分为Ⅱ类Ⅱ型,其中Ⅰ类为累及卵圆窝型,Ⅱ类为累及整个房间隔,膨向RA侧为Ⅰ型,膨向LA侧为Ⅱ型;本组21例均为Ⅰ类,累及卵圆窝型,其中Ⅰ型(膨向右房侧)6例,占29%;Ⅱ型(膨向左房侧)11例,占52%,还有4例为双向摆动,占19%。结论通过观察发现,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与先天发育异常、后天退行性病变、右心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左心压力增大、房间隔卵圆窝处薄弱及左右心压力阶差变化密切相关,超声对肺心病、肺气肿合并房间隔瘤的诊断,简单、可靠、准确性高,为临床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中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56-185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额外进行护理干预。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北方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心病患者123例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结果表明,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入量中,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硒,镁,铜,锰,VitB1,VitB2,VitPP,VitE与每人每天营养标准供给量(RDA)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VitA,VitC与RDA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临床医师,营养师应重视这些患者的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16.
奥扎格雷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D-二聚体(D-dimer),同时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组比较,TXB2、Fbg和D-dimer显著增高(P<0.01),6-keto-PGF1α和AT-ⅢA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Fbg和D-dimer显著降低(P<0.01),6-keto-PGF1α和AT-ⅢA显著升高(P<0.01),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TXB2、6-keto-PGF1α、Fbg、D-dimer和AT-ⅢA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注射用阿魏酸钠对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41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止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持续低流量吸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静脉滴注阿魏酸钠300 mg,1次/d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血流变、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全血高切黏度[(4.91±1.60)、(5.78±1.65) mPa·s,P=0.042]、血浆黏度[(1.56±0.49)、(1.87±0.65) mPa·s,P=0.041]明显下降.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结论 阿魏酸钠对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与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4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31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1例。并在肺心病组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BNP(889.41±606.38)ng/L,肺心病组(374.00±377.95)ng/L,分别与对照组(12.08±9.24)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衰组与肺心病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肺心病组血浆BNP与PO2、PH、PCO2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BNP升高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用于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随机试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搜集比较加用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无语种限制。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记分表评价。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30篇,均为中文发表。治疗组疗效症状评分的合并效应量RR(相对危险度)为1.20,95%CI(95%可信区间)为1.15-1.26。血液流变学指标多数因异质性明显不能进行合并计算。由于报道病死率、血小板聚集、氧化物/抗氧化物指标的纳入试验太少,不能得出有推广意义的结论。结论 根据本系统评价,加用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对提高疗效尚无肯定结论,在改善血液流变性及体内氧化物/抗氧化物失衡方面,也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所选用的实验室指标变异较大,且缺乏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及一些重要的长期结局指标,目前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尚需要设计更加合理、严格执行的大样本随机试验。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0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共达126例次。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8.25%(86/126)、室性心律失常14.29%(18/126),传导阻滞17.46%(22/126),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占9.52%。大部分合并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衰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衰是诱发的常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是治疗重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