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20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经验,阐述其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20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左叶部分切除15例,肝右叶部分切除5例。术前应用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评估肝储备功能及cT三维成像评估肝肿瘤周围血管情况,术中根据肝脏病灶部位选择手术径路,应用超声刀、钛夹、LigaSure、Endo—GIA等多种断肝方法行完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05—215min,出血量50~500ml,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5d。除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术后随访5个月、12个月发现肿瘤复发外,其余原发性肝癌患者尚未见复发,良性病变患者无症状再发。结论术前进行肝功能及影像学评估、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灵活应用各种断肝器械是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内镜下手术迅速普及,对于很多良性疾患和早期癌已作为标准手术。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起始于1991年Reich等。对肝脏良性肿瘤的部分切除术。由于手术技术复杂和费用较高,该手术到现在远未普及。我们从1996年开始施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现就肝硬变合并肝细胞癌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做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165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170例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159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成功,6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开腹组170例均顺利完成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7.6±1.3 d)显著低于开腹组(14.6±3.3 d)(t=-12.657,P=0.00).腔镜组总住院费用(31767.4±220.1元)显著低于开腹组(35127.3±392.2元)(t=-78.859,P=0.00).腔镜组肝门阻断时间(20.6±8.5 min)与开腹组(18.6±6.5 min)无明显差异(t=2.108,P=0.068).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20.8±76.5 ml)与开腹组(395.9±96.1 ml)无明显差异(t=2.157,P=0.063).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t=2.011,P=0.156).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9.6±12.2 min)显著长于开腹组(42.7±22.6 min),(t=6.941,P-0.001).结论 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肝外叶、左半肝、肝右叶下段的良恶性病灶,阻断肝门血流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或行解剖性肝部分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与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相比除手术时间稍长外,阻断肝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两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在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方面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脏类器官对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体外构建肝脏类器官,通过形态学、PCR和免疫荧光对类器官进行初步鉴定。C57BL/6小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注射200 μL PBS;治疗组进行肝左叶、中叶切除术+肝包膜移植200 μL类器官悬液。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第1、4、7天收集标本。通过血清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评估肝脏类器官对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作用。结果 类器官体外培养3 d,从直径20 μm的囊性结构扩增到约125 μm的细胞团(P<0.05),直径扩增近6 倍。肝脏干细胞标志基因EPCAM、SOX9和CK19明显上调(P<0.05),传代前后基因保持稳定。免疫荧光显示CK8、Desmin、AFP和PCNA呈阳性。HE显示术后第4天,治疗组肝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形态较清晰,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脂肪或气球样变。对照组小鼠肝细胞核仁染色加深,仍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存在肝细胞坏死区。免疫组化Ki67和Western blotting对增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增殖能力是对照组的3 倍。肝功能检测发现治疗组在术后第4天ALT、AST、TBIL和DBIL明显下降,ALB合成增加(P<0.05)。结论 具有肝脏干细胞属性和增殖能力的肝脏类器官,能通过保护肝细胞、改善部分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功能,发挥促进肝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切除术中控制肝出血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随着解剖学、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控制出血的方法有局部血流阻断和入肝血流阻断。近年来全肝血流阻断,尤其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使用得到普及。目的均是为了切除病变肝组织、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手术安全、有利术后肝功能恢复。本文就近5年来,我们应用不同方法对16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施行肝切除治疗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男132例,女29例;右半肝切除43例,左半肝切除28例,不规则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8…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93例病人进行可行性及疗效分析.结果 88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成功,5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60±17)min;术中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450±98)ml.88例术中阻断肝门15~30 min,平均阻断肝门时间(20±8.5)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住院(6.6±1.3)d.结论 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肝外叶、左半肝、肝右叶下段的良恶性病灶,阻断肝门血流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肝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1年间外科治疗12例肝肉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全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8%,其中肝肉瘤行肝部分切除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7%、14%。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治愈性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是近10年来肝脏外科手术方法的重要进展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腹腔镜器械的研制,腹腔镜肝叶、段切切除术已应用于临床。2009年2月~2010年5月,我院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32例,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肝胆疾患,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是胆道外科的主要难题。笔者自1978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2例,经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2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46岁。1.2既往手术方式本组24例以往曾在本院或外院施行过胆道手术,其中胆囊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十二管肠吻合术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内引流术2例。1.3结石分布情况经术前Bus、CT、PTC和…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治疗肝脏恶性病变108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切除各种肝恶性肿瘤10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肝恶性肿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43.8%。 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脏Hedgehog (Hh)信号的影响.方法 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以建立SD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部分肝切除术组(B)、部分肝切除术+缺血再灌注组(C).A、B和C组于术后48 h取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肝组织细胞核抗原(Ki-67)、Sonic hedgehog(Shh),Indian hedgehog(Ihh)和脑胶质瘤相关的致癌基因2(Gli-2)的表达.结果 C组ALT浓度高于A和B组(P<0.01),B组ALT浓度高于A组(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B组可见较多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少数处于不同分裂期的肝细胞;C组可见较多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多数处于不同分裂期的肝细胞.B、C组Ki-67、Shh和Ihh、Gli-2表达高于A组(P<0.01),C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Hh信号通路可能被激活,从而促进肝脏再生修复.肝脏缺血再灌注可能促进部分肝切除术后Hh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运用我所肝胆管结石数据库,回顾性分析近30年间采用外科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共1527例的临床资料,对结石的分布、手术方式、术后残留结石等进行讨论。结果肝部分切除数量及所占所有外科治疗的比率明显呈增多趋势,并向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双侧肝部分切除及3段以上(含3段)肝部分切除等复杂术式发展。肝部分切除者比非肝部分切除者残石率更低,而其中3段以上(含3段)的肝切除残石率更低。术中胆道镜与超声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结石残留率。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肝切除术自问世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逐渐发展为肝癌根治术的标准术式之一,在部分患者中获得了不逊于开放手术的肿瘤学疗效,其优势日益受到认可。依据是否预先解剖和阻断预切除肝脏的入肝和(或)出肝血流,腹腔镜肝切除术可分为解剖性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种具体术式,二者具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本文结合文献和个人经验,就腹腔镜肝癌根治术的术式选择及规范化等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手术微创化是当今国际外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已涉及腹腔所有脏器手术.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脏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能,腹腔镜肝脏手术曾被认为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改善,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该技术已从早期针对肝脏良性病变的边缘性切除和局部切除拓展应用于肝脏各类良恶性病变的大范围肝切除术、肝脏移植物切取、特殊部位肝切除术及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等复杂手术中.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癌及肝胆管结石病的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或者多次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也易并发肝脏萎缩、纤维化及肝门转位等病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腹腔镜手术在肝癌及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单位开展800余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体会和相关文献,重点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尤其是特殊部位肝段的解剖性切除术,合并肝硬化等肝脏基础疾病时的肝切除术,以及再次肝切除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18 88年 ,德国医生 L angenbuch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 1例择期肝切除术 ,但其后发展缓慢。近二十年来 ,随着肝脏解剖概念的更新 ,肝外科基础理论的发展 ,麻醉学的进步及手术器械的革新 ,肝切除术逐步成为一种标准化术式 ,并为众多经过培训的外科医生所掌握。肝硬化病人肝切除手术的死亡率由 1977年的58%下降至现在的 5%以下[1]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在院死亡率甚至可低至 0 % [2 ] 。但另一方面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机会仍很高 ,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所以医生对肝切除术绝不能掉以轻心。原发性肝癌是肝切除术最主要的适应证 ,手术…  相似文献   

16.
肝部分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苏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798-800
肝部分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肝恶性肿瘤或巨大良性肿瘤患者,而在我国肝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合并有肝硬化。这些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包括消化道症状、乏力、消瘦、低热、黄疸、腹水等。在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这类患者来说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现重点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代谢的变化和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有关肝切除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88年德国医生成功地施行首例肝切除以来,肝切除的手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近20年来肝切除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但肝脏质脆、对缺血敏感、生理功能重要,且许多医生对肝脏内重要结构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书本。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肝切除术,有必要对肝切除术中某些重要的技术问题再加以讨论。1 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技术 肝切除术中潜在的危险多来自手术出血,因此,术中如何熟练运用控制出血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得最多的仍首推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控制出血较为确切。一般…  相似文献   

18.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仍然是胆道外科中的困难问题,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无一例死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7岁,平均51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推广普及,其手术适应证也从最初的肝脏局部切除术扩大到肝大部切除术,同时也取得了不亚于开腹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近1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相关器械不断发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以“精准肝切除”理念指导的腹腔镜肝切除术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腹腔镜肝切除术也正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0.
1概述腹腔镜肝切除术自1991年首次报道以来,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止痛药物需要量小和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同时在恶性肿瘤的远期疗效上与开腹手术有同等的效果;加之随着外科器械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腔镜器械的进步,如超声刀、腔镜CUSA和各种血管夹的出现,目前腹腔镜肝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开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