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共收治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5~18岁,平均年龄13岁;体重13~57 kg,平均体重35 kg。所有患者均行同种异体主动脉带瓣管道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同期行动脉导管结扎加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2例,动脉导管结扎、TOF根治、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TOF根治、左右肺动脉吻合术1例,右心室双出口根治术2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14.29%),因手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中停机困难死亡。1例患者术后7d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胺碘酮口服后好转。随访6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随访期间有1例术后6个月因持续发热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最终死于脑出血。5例生存患者紫绀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生长发育良好,已恢复正常学习。结论同种异体带瓣管道在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舒涛  江泽熙  杨楚墩  舒龙  皮名安  林红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108-110,i001
目的 研究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疗效。方法 制备同种带瓣管道 89根 (主动脉 5 5根、肺动脉 3 4根 ) ,临床应用 3 1例 ,其中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 14例 ,Rastelli手术 11例 ,右心室 -肺动脉连接 (RV -PA) 3例 ,肺动脉瓣置换1例 ,Ross手术 1例 ,改良Fantan手术 1例。结果 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组 14例 ,1例术后 3d死于右心功能不全 ,存活 13例 ,随访 ( 4 3± 3 .2 )个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瓣膜启闭功能良好 ,无增厚及粘连。复杂性先天心脏病矫治组 17例 ,死亡 7例 ,存活 10例 ,随访( 3 4.3± 6.3 9)个月 ,管道血流通过顺畅 ,管壁无变薄、钙化。结论 ①同种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 ,易于缝合 ,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左、右室流出道的重建 ;②同种带瓣管道补片既能加宽右室流出道 ,且有良好抗返流作用 ,有利于术后患儿心功能恢复 ,使部分复杂的病例能够一次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心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31例 ,其中 ,右心室双出口 6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 1例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2例 ,三尖瓣闭锁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应用同种主动脉 2 7例 ,同种肺动脉 4例。 结果 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 ,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 ,同种瓣膜活动良好。 结论 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具有生物活性和完整的瓣膜功能 ,可从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上矫正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至21302年11月我们为2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CD)幼儿应用同种带瓣管道(VHG)移植重建右心室一肺动脉(RV-PA)外通道行外科治疗,为进一步改善婴幼儿CCCD手术疗效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心脏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我们在临床上研究了温血心麻液连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选用17例先心病温血心麻液灌注组及16例冷晶体心麻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温血心麻液组在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率、手术室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冷晶体心麻液灌注组。本研究证实温血心麻液连续灌注在先心病术中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避免了心肌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7.
楚军民  吴清玉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2):1391-1393
自1971年首次报道Fontan手术应用临床以来,该术式经过不断改良,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不能进行双心室矫治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因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该类术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术方式,并且也有了较大发展。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ECTCPC)由于其良好的治疗结果及相对简单的手术操作,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右心旁路手术。现就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结合我科进行的1例复杂先心矫治术后呼吸循环功能支持病例,对有关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 ,在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 ,我们采用胃瓣与食管吻合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0 2 8例 ,男 5 73例 ,女 45 5例。年龄 3 2~ 82岁 ,平均 5 1.4岁。均经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证实。术后病检示 :腺癌 987例 ,鳞癌 41例。术后联合化疗 912例 ,放疗者 2 17例。术后均随访 5~ 10年 ,失访者按死亡统计。 3年生存率 62 .7% ( 64 5 /1.2 8) ,失访率 1.3 % ( 13 /10 2 8) ;5年生存率 48.0 % ( 4 93 /10 2 8) ,失访率 2 .0 ( 2 0 /10 2 8) ;10年生存率2 1.7% ( 2 2 3 /10 2 8) ,失访率 2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52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40例为双向Glenn手术后行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等。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其中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0例治愈出院。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40例肌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12例),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93%±3%vs.94%±3%)、死亡率(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2.5%vs.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5例(90%),随访时间6~5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血流动力学更符合生理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操作简捷,是不能进行双心室治疗时的有效手术术式;分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较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手术适应证广泛,术后恢复较好,更易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对1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采用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方法予以纠治,其中3周岁以下者1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4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3例。12例一期根治,5例分期纠治。结果 手术死亡1例。5例分期手术中的3例已成功二期根治。随访1~40个月,所有病儿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0~Ⅰ级。结论 肺动脉右心室直接吻合应用于纠治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满意效果。对无同种带瓣管道可选用的婴幼儿病例,此术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报道23例介入性心导管术与心脏外科手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经验。方法外科术后镶嵌治疗:1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心脏术后留置室间隔缺损(VSD)的复杂CHD行经导管封堵术。2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分支肺动脉狭窄分别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1例肺动脉闭锁合并VSD根治术后出现体肺侧支血管(APCAs)破裂行介入栓塞止血术。外科术前介入治疗:5例室间隔完整的大血管转位(TCA)病例行大动脉调转术前行球囊房隔造口术(BAS),1例有巨大APCAs的重症。TOF在根治术前予以侧支血管堵塞术。结果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及复杂CHD残留VSD病例均封堵成功,分支肺动脉狭窄病例介入治疗后狭窄减轻或治愈;侧支血管破裂病例栓塞止血后出血停止。BAS病例介入术后低氧及酸中毒改善,大动脉调转术后3例治愈,2例死亡。TOF病例APCAs堵塞后成功行根治术。结论心脏外科手术与介入性心导管术镶嵌治疗是治疗小儿CHD术后残余分流及部分复杂疑难CH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外科治疗 187例年龄小于 6个月的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病儿年龄 3d~ 6个月 ,平均 (4 15± 2 32 )个月 ;体重 3~ 7kg ,平均 (4 4 2± 0 5 6 )kg。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三房心、重度肺动脉狭窄、右旋心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等。结果 术后死亡 9例 ,死亡率 4 81%。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残余分流、肺炎肺不张、肺出血等。平均机械通气 (17 5± 9 7)h。平均术后ICU停留时间为 (4 9± 1 5 )d。随访 4~ 4 8个月 ,生存病儿心功能良好 ,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QY  Li HY  Zhang MK  Chen XP  Pan GY  Xi JC  Xue 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05-807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C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并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进行讨论。方法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68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ECTCPC。包括单心室伴有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狭窄45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9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4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双向Glenn术后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18例(其中包括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左肺动脉狭窄双向Glenn术后1例),单心房、单心室、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多发粗大体肺侧支1例。全组采用体外循环下手术共57例,其中8例患者因需要矫正心内畸形在主动脉阻断下手术外,其余49例均在全身麻醉并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2.9%。其中1例死于术后反复肺内出血,1例死于上消化道反复大出血。66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无晚期死亡。所有患者症状消失,血氧饱和度90%~96%,恢复良好。结论ECTCPC方法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较少,效果好,较其他术式有较大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氧供量和氧耗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氧合状态.方法测定了22例心脏复跳后连续应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情况下体外循环中、停体外循环后30min、手术结束、术后2h、术后16h的心脏指数(CI)、氧输送量(DO2)、氧耗量(VO2)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1)体外循环中和体外循环结束DO2和VO2有高度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0.811;(2)体外循环中与体外循环后30min各数据比较CI、DO2、VO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0.01),ERO2无显著性差异;(3)体外循环结束后各点数据比较,CI能维持在3L@min-1@m-2以上,DO2能维持在550ml@min-1@m-2以上(术后16h最高,明显高于手术结束,P<0.05),VO2能维持在120ml@min-1@m-2以上术后16h最低,术后2h最高,且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后30min和术后16h(P<0.05).结论(1)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2)心脏复跳后应用多巴酚丁胺能改善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3)体外循环后连续应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很难进行DO2、VO2、CI的超正常值维护,但CI高于ShoemakerWC提出的在治疗心源性休克所需维护的水平,即应不小于3L@min-1@m-2;(4)手术后16h循环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仍需继续加强正性肌力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改良外管道Fontan术治疗心脾综合征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总结改良外管道Fontan术治疗无脾或多脾综合征伴发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经验。方法 青紫型复杂先心病病儿11例,无脾9例(右房异构,单心室合并共同房室瓣6例,房室连接不一致的右室双出口2例,纠正性大动脉错位1例) ;多脾2例(左房异构,右室双出口合并共同房室瓣)。平均年龄(6 3±3 7)岁,平均体重(2 1 0±5 5 )kg。直接行改良外管道Fontan术3例,双向Glenn术后行二期外管道Fontan术8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肾衰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胸腔引流(12 0ml d) >10d 2例。超声提示上腔吻合口通畅(流速0 6~0 8m s) ,下腔血流速度0 3~0 5m s ;动脉血氧饱和度9例在0 92~0 95 ,2例为0 86 ;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无早期死亡。随访中超声显示上腔静脉血流速度0 8m s,下腔静脉血流速度0 4~0 7m s ,随呼吸而变化。外管道通畅,无血栓形成,管道窗口直径0 34cm ,血流右向左分流。肺静脉回流无梗阻,心室射血分数>0 6 0。心电图未见明显心律失常。生长发育正常,活动自如,经皮氧饱和度>0 90 ,无慢性渗出、蛋白丢失肠病等并发症,无中期死亡。结论 改良外管道Fontan术适用于治疗无脾或多脾综合征型复杂先心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科修补术与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病儿心理行为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不同年龄段病儿治疗前、后心理行为的差异.方法 采用中国标准化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CHD病儿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年进行心理行为测试,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病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并分别对两治疗组中高、低年龄段病儿进行治疗前、后比较.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各组CHD病儿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男、女各组均表现有抑郁、体诉、社会退缩、违纪行为.治疗后1年测试,男、女两治疗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外科组男孩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高于介入组(P<0.05),外科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高于介入组(P<0.05).术前高年龄组病儿心理行为总粗分均分别高于低年龄组(P<0.05),外科治疗后高年龄组心理行为总粗分高于低年龄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病儿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病儿的心理行为状况.与介入治疗相比,外科修补术后较长时间内应给予病儿更多的心理帮助,以利身心健康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超声检测心内分流结合血气分析的评判方法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手术适应证。方法23例CHD合并重度PH者,年龄2~58岁,平均(24.5±18.2)岁。其中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17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部分为合并病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入院测股动脉血氧分压54~82mmHg,平均(72.4±3.8)mmHg,血氧饱和度0.82~0.95,平均0.93±0.01。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在缺损处呈双向分流病理改变。以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向右分流时间必须≥70%心动周期,右向左分流必须≤30%心动周期,同时,扩血管治疗后股动脉SaO2≥0.94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指征。术中测肺、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0.75~1.00,平均0.84±0.08。房缺、室缺均采用补片修补,个别病例外加房间隔缝成1.0cm右向左单向活瓣;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闭。手术前、后均应用氧疗、硝普钠、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结果术后早期因右心衰死亡2例。16例随访8~56个月,平均(31.3±14.3)个月,除1例6岁病儿右心进行性扩大外,其余恢复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采用超声对分流定性分析结合血气分析判断手术适应证,可使部分CHD合并重度PH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心脏瓣膜的保护和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 YF  Zhu LB  Wang DQ  Li BJ  Wang Q  L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57-65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因瓣膜功能不全再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再行瓣膜手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8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后3例,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1例。第1次手术时即存在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新出现瓣膜功能异常6例,其中2例因补片漏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因前叶腱索断裂致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因残留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因伤及主动脉瓣并发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中,行二尖瓣置换6例,三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并二尖瓣、三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3例。同时修补残余漏,疏通右心室流出道。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3例。2例术后早期分别死于脑气栓和呼吸循环衰竭。11例术后痊愈出院,随访1~8年,心功能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应注意心脏瓣膜的保护,合并的瓣膜功能异常应积极修补,及时地再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