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视度数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观察532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查456例892只不同近视程度的眼.对观察病例行视力、电脑验光、检影镜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组(≤3.00D), 中度组(-3.00~-6.00D)和高度组(≥-6.00D).对存在格子样变和干性视网膜裂孔的眼进行532倍频激光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 12mo.结果 中高度近视组的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高于低度近视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除合并视网膜局限性浅层脱离者外,眼底氩激光治疗术后病情稳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 近视患者无症状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在中高度近视中较高.532激光对格子样变和干性视网膜裂孔不伴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眼轴长度测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评价其差异.方法 收集不同程度近视患者55例(90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3组,同时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30眼),分别进行眼轴长度测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测量,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时将黄斑区分为9个区域.结果 低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个区域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视网膜厚度出现区域性变薄(P<0.05),高度近视组的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P<0.01).高度近视的黄斑中心凹及鼻侧内圈的视网膜厚度较低、中度组未见明显变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的眼轴较正常对照组变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的眼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近视眼眼轴随近视程度的加深逐渐延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布存在区域特异性,随屈光度的增加出现区域选择性变薄,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变薄是确实存在的,主要在旁中心凹区,而不是在中心凹.  相似文献   

3.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理性近视即近视度数≥-6.00D的近视,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性等并发症.MYP3基因是通过对混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纯性病理性近视的大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发现的,并将MYP3基因定位于12q21~q23.而该区域内的基因Lumican、Decorin以及DSPG3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引起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本文将对MYP3内的高度近视候选基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伴视网膜劈裂眼(RS)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征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研究2009年9月~2010年4月华西医院病理性近视276眼(163例)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视网膜劈裂的病理性近视53眼(42例)的玻璃体视网膜OCT图像特征.结果 OCT显示49眼(92.45%)有不完全脱离的玻璃体牵引视网膜体征,其中21眼(39.62%)后极部的视网膜有牵引性皱褶,11眼(20.75%)有视网膜黄斑局灶样弥漫性增厚,8眼(15.09%)有视网膜内界膜局团状增殖样改变,7眼(13.20%)呈玻璃体条索状强反光带牵引视网膜,2眼(3.77%)有牵引性黄斑中心凹假孔.病理性近视的高度近视患眼多引发内层视网膜劈裂,而超高度近视患眼常伴发视网膜外层劈裂或混合劈裂,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伴视网膜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普遍存在玻璃体牵引视网膜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所致视网膜内层劈裂是病理性近视的早期病理退变,可通过OCT检查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又称恶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是指屈光度高于-6.00D的屈光不正,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视力呈进行性下降,可伴有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1].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病例,由于身体发育的影响,这类患者在治疗中既有视力的提升又伴有近视屈光度的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测“健康”近视人群中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在眼科全科门诊进行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和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眼全科门诊就诊进行眼科体检的近视患者210例共210只右眼,根据等效球镜绝对值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 D,43例)、中度近视组(3.00~6.00 D,98例)、高度近视组(≥6.00 D,69例)。IOL-Master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应用Optomap Daytona 200T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拍摄视网膜,记录周边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年龄为(24.97±7.39)岁,等效球镜为(-5.02±2.11)D。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30.95%(65例),视网膜非压迫白(WWOP)检出率为26.19%(55例), 格子样变性(LD)检出率为6.67%(14例)。其中高度近视组周边视网膜病变[46.38%(32例)]、WWOP[39.13%(27例)]检出率最高,低度近视组周边视网膜病变[11.63%(5例)]和WWOP[9.30%(4例)]检出率最低。高度近视组LD检出率[14.49%(10例)]高于中度近视组[3.06%(3例)]与低度近视组[2.32%(1例)]。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WWOP检出率和LD检出率分别与近视等效球镜绝对值、眼轴呈正相关关系(均P < 0.05)。  结论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是检查近视性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有用筛查工具。无论近视程度如何,都需要仔细进行周边眼底检查,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高度近视是以高度负性球体当量(≥-6.0D)或者眼轴长度>26 mm为特征,因常引发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进行性变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又称变性近视、恶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1])。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外伤、中毒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因晶状蛋白质变性而产生的混浊。当高度近视患者合并白内障时,视力会进一步下降,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不同空间频率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测,并与眼轴及屈光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助高度近视眼的临床诊断和全面评价其视功能。方法:将近视眼患者分为低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检测其不同空间频率b波振幅,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高度近视组P-ERGb波振幅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潜时也延长(P<0.05),而这些改变以高空间频率明显。低中度近视P-ERGb波振幅与潜时间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有助于高度近视的临床诊断,而作为评价其视功能的一项措施,可为判断预后、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近视是常见的眼科疾病[1],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和眼轴的增长,眼底病发生率升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出血、豹纹状眼底等[2]。因此近视防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而豚鼠是建立近视模型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切片在实验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因视网膜结构复杂,在制作视网膜组织病理切片时,易出现视网膜断裂折叠、细胞固缩、胞核不清等问题,影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相关性。方法 采用1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门诊患者;且散瞳验光确诊同一患者一眼为正视眼,另一眼为高度近视眼;双眼均行检眼镜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 正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遍布各期,其中增值期占到总数的41.67%;高度近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没有增值期改变。结论 高度近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而且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保护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郑媛媛  付燕  杨路  陈曦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1):119-122
近年来,随着视网膜周边离焦理论的提出及周边离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将视网膜周边离焦检测技术应用于儿童近视进展的预测。同时,将周边离焦原理设计的离焦眼镜,包括多焦点软性接触镜、角膜塑形镜和离焦框架镜等用于儿童近视防控。早期研究者认为,近视主要与人眼调节滞后及形觉剥夺相关。目前比较认可的近视机制是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应用视网膜周边离焦效应抑制近视进展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视网膜周边离焦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可避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更大损害。本文对视网膜周边离焦控制近视及周边离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视是一个影响范围较广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向低龄化和高度近视化发展的倾向。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伴随发生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防控近视的发生发展迫在眉睫。近视所带来的病理改变及并发症对于视功能的影响极大,推动着临床研究的进步。近年来,在视网膜周边离焦学说的指导下,多种近视防控产品应运而生,给予患者高效、舒适、便捷的治疗,并通过减缓眼轴增长的方式达到减缓度数增加的目的。离焦镜片已成为其中的主流治疗方式。本文就现有的几种近视防控镜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F)检测了23例高度近视眼、20例轻、中度近视眼的眼动脉、后睫状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其中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与后睫状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轻、中度近视组降低。故而推断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相军  王桂云  隋桂琴  左玲 《当代医学》2011,17(23):105-105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三年间收治的年龄〉60岁,24例(24眼)高度近视(近视度数〉10.0D,眼轴长〉28mm)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4例(24眼)患者;男性3例(3眼),女性21例(21眼),患者24例中23眼有黄斑裂孔。一次性手术解剖复位21眼,复位率为87.5%。复发视网膜脱离3眼,行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6眼,视力在0.01及以上4眼。结论老年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常伴有黄斑裂孔,多发生于老年女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目前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伴有黄斑裂孔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且术后视力恢复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伴有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视乳头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20例(38只眼)高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资料(A组),与随机抽取的20例(36只眼)中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的资料(B组),以及20例(40只眼)低度近视合并POAG患者的资料(C组)进行对照,比较初次就诊时3组患者间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 de-fect,RNFLD)、最高眼压值及矫正视力等指标的差异;(2)观察3组患者的眼底照片并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1)A组患者中、重度视野缺损和RNFLD的比例明显高于B、C组,矫正视力低于B、C组;(2)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视网膜的特异性变化及视乳头周围的特征性改变等,干扰了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3)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进行散瞳检查或眼底照相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及方法。结论在合并高度近视的POAG临床检查及诊断时,应注意其视野的缺损、RNFLD,并避免与高度近视视乳头、视网膜的特异性变化及视乳头周围的特征性改变相混淆,正确认识高度近视本身及合并POAG时的临床特点,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1.近视的近年发展及青少年占比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2.近视及高度近视的危害 近视会造成视力降低,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和视觉发育等.高度近视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眼病,例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等. 3.近视防控方案之角膜塑形镜 近视发生年龄越来越小,增长速度较快.家长急需寻找一种能较好延缓近视进展的方法.尽管角膜塑形术已在我国开展20年,仍有不少家长从未听说过,或仅是听说过,并不了解其用途,或者谈隐形眼镜色变,敬而远之.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延缓青少年近视快速进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常见,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其中东亚国家尤甚。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的发展和应用,这种方便、无创、穿透性强的眼底成像技术使我们对高度近视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定量分析方面,OCTA可用于评估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灌注和厚度,以监测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病程和评价眼底手术治疗的效果。定性分析方面,OCTA可以观察近视眼底形态学变化,例如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手术后的解剖复位情况,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mCNV)后的变化。该文就OCTA在高度近视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30例视网膜脱离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中去年发病率最高,近视占74.2%,高度近视占42.7%。裂孔的形成与上、下斜肌运动的牵拉有密切关系.采用液氮浸冷式冷冻器治疗视网膜脱离,取得了满意效果,治愈率达91.5%,有效率达95.3%。强调寻找裂孔对手术是否成功非常主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与中低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09例近视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比较高度近视(n=52)-6.00 DS-10.00 DS与中低度近视(n =57)-0.50 DS-6.00 DS对生活质量影响有无差异。结果  高度近视比低中度近视生活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高度近视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结论  与低中度近视比较,高度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20.
庞宝华  杨炜 《广东医学》2008,29(8):1360-136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相关性.方法 采用1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门诊患者;且散瞳验光确诊同一患者一眼为正视眼,另一眼为高度近视眼;双眼均行检眼镜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 正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遍布各期,其中增殖期占到总数的41.67%;高度近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没有增殖期改变.结论 高度近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而且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保护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