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1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1例反复肝功能异常、HBsAg阴性HBV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肝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分析,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按慢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分级(G)及分期(S)。结果31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8例肝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7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18例肝组织学检查HBsAg阳性2例,HBcAg阳性16例;病理分级、分期G4S4有7例,G1-3、S2-3有11例。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水平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分别用 HindⅢ、Bam H1、Taql 消化细胞后,以~(32)P 标记的克隆 adr 亚型 PBR322 HBV DNA 为探针,通过转移印迹分子杂交法检测24例 HCC,6例肝硬化,2例正常肝的肝和肝癌组织和5例 HCC 病例的胰腺组织中的 HBVDNA。24例 HCC 的血清学检测发现9例 HBsAg 阳性(37.5%),1例 Anti-HB_s 阳性,1例 Anti-HBs 阳性,余13例全部阴性,组织 HBs Ag 检测显示10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我国肝癌患者癌组织与乙肝病毒的关系,我们对10例肝癌组织及肝癌传代细胞系(PLC/PRF/5),以及1例HBsAg阳性肝炎尸肝及1例HBsAg阴性尸肝进行了核酸分子杂交,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Ezrin在不同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或肝穿刺患者61例,其中肝癌30例,肝硬化患者23例,正常肝组织8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Ez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肝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肝癌组织;肿瘤直径大于3cm的肝癌组织Ezr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组织;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Ezr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结论Ezrin的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80例患者进行生化、病毒标志物及病毒定量检测,并和肝脏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光镜下见肝组织基本正常者1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者48例,中度以上者19例,占23.75%,活动性肝硬化者12例,占15%;抗Hbe阴性组纤维化程度要重于抗Hbe阳性组,其中大于S3的抗Hbe阴性组患者占总数的60%,阳性组为26%,但肝脏炎症程度与抗Hbe水平无关;血小板和胆碱酯酶对于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结论 对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应尽可能进行肝脏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血清HBV标志物、HBVDNA水平、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45例患者中,23例(51.1%)感染途径不明,25例(55.5%)无任何自觉症状,肝功能异常和病理损害均为轻度,但8例(17.8%)肝脏病理诊断为早期肝硬化;45例患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均有至少一项阳性;43例(95.6%)患者血清抗-HBs、抗-HBe和抗-HBc出现单独或联合阳性,而仅4例(8.9%)血清HBVDNA阳性。结论HBsAg阴性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病理损害相对较轻,但其危害不容忽视,明确诊断需检测血清HBVDNA和(或)肝组织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7.
探讨HCV/HBV重叠感染重症肝炎的发病机制。用直接酶标法检测肝组织内HCVAg,用PAP法检测肝组织内HBsAg、HBcAg。在264例肝病肝组织中共检出15例HCVAg阳性患者(5.7%),肝内HCVAg阳性细胞表现为脑浆型9例、核浆型2例、核型4型。脑浆型HCVAg阳性患者肝组织内还检出HBsAg阳性5例、HBcAg阳性3例,脑浆型HCVAg阳性肝细胞疏松水肿,并可见淋巴细胞围绕。HCV/HBV重叠感染重症肝炎组与单纯HBV阳性重症肝炎组相比较,前者肝损害程度严重,结果提示HCV与HBV二者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加重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35例肝细胞癌、26例肝硬化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中HIF-1 α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IF-1α蛋白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但肝癌组织中因大片状坏死后伴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肝细胞条索中HIF-1 α蛋白的表达强度高于肝硬化组织,肝硬化组织HIF-1α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肝癌组织(54%与31%,x2=4.09,P<0.05);westernblot和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HIF-1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有关(x2=4.64,P<0.05),与有无肝内外转移有关(x2=7.15,P<0.05);但HIF-1α的表达与门静脉有无癌栓、预后及HBsAg表达无关。 结论 HIF-1 α蛋白在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只受缺氧因素的影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肝癌的转移有关,但与有无门静脉癌栓、HBsAg表达及预后无关,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血清、肝组织HBV DNA、HCV RNA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22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斑点杂交HBV DNA的检测,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肝组织的HBV DNA、HCV RNA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8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者分别为3例、4例、0例、1例、2例、0例,斑点杂交HBV DNA阳性1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4例、6例,HCV RNA阳性分别为3例、4例,14例病理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数分别为14例、4例、2例、7例、0例、3例,斑点杂交 HBV DNA阳性7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10例、10例,PCR HCV RNA阳性4例、4例。结论:对乙、丙肝免疫学标志物的分析应结合PCR检测结果;慢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与感染HBV和/或HCV有关,以HBV感染为多见,少数为HCV感染;血清和肝组织PCR HBV DNA、HCV RNA具有一致性,血清检测结果基本可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症状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约10%的患者成为病毒携带者,临床表现为慢活肝,最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无症状的病毒携带状态.后两者偶可清除HBsAg,产生抗-HBs,而发展成慢活肝甚至肝硬变者一般被认为HBsAg永远阳性.作者观察到5例乙型慢活肝和2例由HBV引起肝硬化的患者,经2~14年携带状态后血清中HBsAg被清除,其中4例出现抗-HBs.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6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转氨酶增高(90~3000~?/ml),血清HBsAg阳性,均经肝脏活检病理证实.其中5例患者(慢活肝4例,肝硬化1例),在1~30个月不等的时间内投用常规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有的还合用硫唑嘌呤,但至少在HBsAg被清除前3年停药.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与临床表现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正常肝脏组织、18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HBV相关肝癌患者肝组织IL-12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分级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肝组织IL-12以弱阳性表达为主,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的比例仅为26.8%,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的比例分别为36.6%和48.6%,均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HBeAg阴转且HBV DNA阴转的CHB患者肝内IL-12阳性表达比例为64.3%,显著高于HBeAg阳性伴肝功能异常者(30.0%)和肝功能正常者(20.4%)(P<0.05);未发现IL-12表达与肝脏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IL-12可能参与HB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12.
王欣欣  岳竹君  谢棒祥  刘晖  张世杰 《肝脏》2013,(10):690-692,717
目的探讨LZTS1蛋白在正常肝、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方法选择我院正常人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标本共5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肝组织样本中LZTS1蛋白,光镜下观察LZTSI阳性细胞表达定位和分布,按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半定量计分。同时培养HepG2人肝癌细胞系,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内源性LZTS1的表达,并以正常肝细胞L02为对照。SPSS统计分析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LZTSI蛋白在正常胆管上皮胞浆中表达。肝细胞包膜和胞浆中均表达,且阳性细胞呈规律性分布。LZTS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14/20例(70%)表达强阳性,5/20例(25%)中等表达;癌旁肝硬化结节中10/17例(58.8%)强阳性表达,6/17(35.3%)例中等阳性表达;慢性肝纤维化组织中1/3(33.3%)例弱阳性,2/3例(66.7%)中等阳性。20例HCC组织中有17例为HBV—HCC,其中13例(76.5%)LZTSI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LZTS1蛋白主要表达于正常胆管上皮和肝细胞胞浆,且在肝腺泡中呈规律性分布。在肝癌、肝硬化组织和HepG2细胞中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对疑难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不能确诊的疑难肝病患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8例疑难肝病患者中,肝脏占位性病变24例(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脓肿3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肝结核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未能确诊2例;慢性肝炎与肝硬化鉴别困难者12例(慢性肝炎轻度3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慢性肝炎重度1例,早期肝纤维化1例,肝硬化3例);隐源性肝炎5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隐源性肝硬化3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2例);慢性肝炎中度伴结节性肝硬化1例;急性淤胆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寄生虫病1例。病理组织学确诊46例。结论疑难肝病中以肝脏占位性病变多见,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最常见。对疑难肝病行肝活组织穿刺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2 7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 ,揭示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4 3例原发性肝癌标本、2 1例肝硬化标本和 16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 P2 7表达情况 ,并对2 9例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P2 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少有表达 ,肝硬化组阳性表达有所增加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2 7在原发性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0 4 % ,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1)。肿瘤直径 >5 cm、多个瘤灶、低分化和有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P2 7呈低表达 ;P2 7高表达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P2 7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 ;P2 7与原发性肝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DNA芯片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HBVDNA的应用,并与雅培试剂、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比较。方法用点样仪将PCR扩增的HBV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15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患者的血清及肝活检组织、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雅培试剂检测HBVDNA、HBcAg、HBsAg、HBeAg。结果15例慢乙肝HBsAg、HBeAg阳性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均阳性。15例肝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法HBcAg阳性15例,HBVDNA原位分子杂交阳性14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14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标本中,HBcAg阳性67例、HBVDNA阳性53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6例;32例HBcAg、HBVDNA阴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检测肝组织及血清HBVDNA,其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感染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方法2003-06~2004-02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6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时行肝穿、胃镜、肝功能、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采用SP法检测肝及胃黏膜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1)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成正比(r=0.483,P<0.01)。(2)56例中26例胃黏膜组织中可检测到HBsAg和(或)HBcAg,其病变以中重度为主。34例HBVM阴性患者中,病变以轻中度为主(P<0.01)。(3)肝组织与胃黏膜组织中HBsAg同时阳性17例;HBcAg同时阳性6例(P>0.05)。(4)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同时阳性26例;HBVDNA同时阳性22例(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了HBV可侵犯胃黏膜组织,并在其中复制,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因素。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胃黏膜组织HBV感染、肝组织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血清及肝组织中HBV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内蒙等地区HBsAg携带者,各型B型肝炎、B型肝炎后肝硬化及HBsAg阳性肝癌患者共520名,检测了D型肝炎抗体(抗-HD),发现6例D型肝炎抗体阳性,皆为蒙族。其中1例检测为HBsAg/ayW亚型。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D型肝炎的患者,临床表现较轻,病理检查除1例为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外,余皆为慢性迁延  相似文献   

18.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55例晚期血吸虫病病例肝脏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并检测肝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88例(56.8%)乙肝抗原(HBAg)阳性;30例(19.4%)肝细胞核内存在嗜酸性包涵体,其中18例(60%)HBAg也阳性。这些包涵体可能是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肝内感染的标志。肝内HBAg或包涵体阳性患者的肝实质病变显著加重。表明合并其它病毒的肝内感染也可加重晚期血吸虫病的肝脏病变,并可能是发生门脉性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硬化和肝癌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方法在1982例肝癌和19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规检测HBV标记物,并在其中12例患者取得肝组织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61.7%和74%(P<0.01);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合并后,血清抗HBe阳性者血清HBVDNA≤103拷贝/毫升者占69.1%,高于HBeAg阳性者的21.6%(P<0.01);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107拷贝/毫升者占6.4%,低于HBeAg阳性者的42.0%(P<0.01);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6.1lg拷贝/毫升和3.8lg拷贝/毫升(P<0.01);在送检的12例肝组织,HBV DNA均阳性,HBVcccDNA阳性8例。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比例较高,肝组织HBVcccDNA仍可被检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原表达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丙型肝炎抗原表达进行了标记和分析,同时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并研究它们的相关性。结果肝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在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组中最高,单独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次之,无病毒感染组最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BsAg、丙型肝炎抗原表达与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45、0.46,P值均<0.01。结论肝癌遵循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趋势,有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其血清肝纤维化水平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者。一方面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长期的病毒血症会加重肝脏组织病变,所以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干预治疗对肝癌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