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用利多卡因联合安定宫颈注射与2%利多卡因单独宫颈注射用人工流产手术进行对比,了解其扩张宫颈、镇痛效果、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不同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1999年1月~2000年6月孕6~10周要求终止妊娠者200例,按《妇产科学》[1]人工流产适应症及禁忌症选择病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100例;其中有人工流产病史65例,平均年龄是31.3岁。对照组即单一用药组100例,有人工流产病史71例,乎均年龄是33.8岁。1.2 观察项目: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宫腔大小、…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骨膜、关节、肌腱等组织的损伤,而骨科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且有不同材料的金属置人人体,疼痛更是经常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患者自控镇痛(PCA)是目前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的新方法。它具有止痛效果好、方便、省力、省时、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在使用PCA中仍有部分患者需再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药。除个别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影响外,最主要的是镇痛方式的选择。经过1a多的研究,我们认为静脉输注镇痛(PCIA)方法更适合骨科术后患者的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A泵)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病人172例,其中108例术后使用了PCA泵为研究组,64例未用者为对照组,于术后3d内进行观察其镇痛效果、情绪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减轻,甚至无疼痛的感觉,疼痛反应用VAS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情绪反应较为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研究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嗜睡、抑制呼吸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泵镇痛效果良好,但有一定的副作用。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5.
曲马多与芬太尼PCSA用于心外科术后镇痛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建刚  安建雄 《天津医药》2003,31(4):222-224
目的:评价曲马多与芬太尼经皮下病人自控镇痛(PCSA)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21例ASA I-Ⅲ级心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T)组与芬太尼(F)组,其中T组10例,F组11例。F组药物为芬太尼25mg/L和利多卡因10g/L的混合液,T组药物为曲马多10g/L和利多卡因10g/L的混合液,PCA设置;负荷量2mL,单次剂量1mL,限量8mL/h,锁定时间5min。负荷量注射完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12、24,36、48h记录各项指标。结果: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术后12h药物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T组多于F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后24,36,48h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与曲马多PCA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初始镇痛曲马消耗量明显增加,而副作用也随之增加,缩短锁定时间,适当降低单次剂量,增加有效按压次数,中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开胸手术应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qidural analgesia,PCEA)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胸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即PCEA组)和B组对照组(即术后肌注哌替啶组)30例,A组硬膜外负荷量(吗啡2mg 氟哌啶1.5mg加生理盐水5m1)加PCEA(吗啡5mg加氟哌啶5mg加耐乐品125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ml),按2ml/h速度恒速注入;B组术后按患者疼痛情况再肌注哌替啶镇痛处理。分别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VAS评分和用药量,观察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镇痛评分(VAS)A组明显低B组,B组用药量明显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开胸病人应PCEA疼痛效果好,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并发症少,优于传统止痛法。  相似文献   

7.
李晓蓉 《成都医药》2003,29(3):153-153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在妇科腹部术后病人中应用的优点。方法:将70例病人分为两组,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35例为观察组,肌注度冷丁35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种方法术后镇痛评定有明显差异,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法效果优于度冷丁肌注法(P<0.05)。结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是一种快速、持续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硬膜外阻滞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7年1月以来开展常规术后镇痛治疗,至2003年8月已对5258例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本文通过综合观察及评定,回顾总结了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超前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抑制环氧合酶,降低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弱有害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使有害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这些性质似乎使NSAID成为超前形式给药的理想药物,即在有害刺激作用前给予,预期可降低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从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0.
开胸手术是外科手术中较大的手术,术后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利反应,其中惧怕术后疼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疼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情绪,并影响机体的恢复。我院开展的术后自控镇痛(Pat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镇痛完善,较少的副作用等优势,受到了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欢迎。本文对开胸术后应用PCA的观察,来研究PCA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镇痛(PCA)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上肢手术后病人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A,n=34)与对照组(B,n=34)。A组于术毕病人回房后将英国产PCA泵接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之套管针上,并实施PCA;B组则不施行PCA。两组均记录术后8h VAS评分和术后4个时间段的MAP、HR指标。结果:A组病人各时间段的MAP、HR基本稳定,B组病人各时间 段的指标波动较大,两组相比P<0.05。术后8hA组VAS多数<5分,B组>5分,全部不满意,两组相比P<0.05。结论:PCA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效果确切,易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注射吗啡是近年来最常用的一种解除手术疼痛的方法。我院1989年3月~1999年3月对860例妇产科术后患施行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效果较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罗哌卡因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腹部手术4~12岁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毕A组硬膜外持续注入芬太尼2μg/kg+罗哌卡因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芬太尼2μg/kg+布比卡因10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并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观察两组镇痛及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两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加入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后镇痛安全、可靠,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4.
金晶  叶林峰  周绪红 《医药导报》2006,25(12):1290-1290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用于鼻咽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鼻咽术后疼痛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100 mg,q12h,po;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50 mg,经直肠给药,q12h。术后15 ,30 min,2 ,6 ,12 ,24 ,48 h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定伤口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镇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尤以用药15 ,30 min,2 h较为明显(P<0.01)。结论尼美舒利分散片用于鼻咽手术镇痛,使用方便,起效快,作用强,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手术后疼痛是绝大多数手术患者经历的一种痛苦体验。自控镇痛技术(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应用,患者术后疼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而减少或避免了因疼痛所致的心肌缺血、肺不张、褥疮、静脉血栓形成、失眠、疼痛性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应用自控镇痛泵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保证镇痛的顺利完成。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对726例术后接受PCA镇痛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丁俊清  陈卫民 《医药导报》1995,14(6):264-265
报道应用恶丙嗪治疗口腔科手术后疼痛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并与阿斯区林对比。结果表明:恶丙嗪对口腔手术后疼痛,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临床上具有广阔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人流的镇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用有效、无副作用的镇痛方式来降低人流时的疼痛成为越来越多妇产科医师关注。我们在手术中应用笑气(氧化亚氮)吸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纳布啡在日间无痛结扎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级、自愿行无痛结扎术的顺产后产妇8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R组)。N组术前2min静注纳布啡0.2mg/kg,R组静注相同容量的盐水。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意识消失后妇科医师予2%利多卡因10mL分层局麻。观察并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混和液用量、平均动脉压(MAP)、术中体动次数、补救次数(SpO2<93%)、改良Aldrete评分(出苏醒室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恶心呕吐(人/次)。结果 N组和R组比较,N组术中血压波动更小,体动次数、补救次数更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随访满意度高。结论 纳布啡应用于日间无痛结扎术临床效果良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常规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加静滴哌替啶等综合方法,在2003年7月-2004年12月共行78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麻醉与镇痛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对不同给药方式将3种镇痛药物用于普外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回顾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院行全麻共896例开腹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地佐辛组、芬太尼组和基础镇痛组。分析患者术后72 h内随访记录,包括6、24、48、72 h的静态和动态疼痛评估、睡眠质量评估、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每组镇痛方案的成本。结果表明,芬太尼组的静态、动态疼痛分数低于地佐辛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地佐辛组的静态、动态疼痛分数与基础镇痛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芬太尼组和基础镇痛组(28.5% vs. 19.7% vs. 11.4%)。在排便时间和接受流质的时间,3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另外,芬太尼组的镇痛成本是3组中最低的。总之,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和成本均较低。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其付费意愿选择最优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