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少人对老年抑郁症存在轻视心理,认为只不过是不高兴而已,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其实,没有得到积极关注和有效治疗的抑郁症老人,实际上往往已陷入到自杀的危险之中.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潍坊某高校一教师今年45岁,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获得过许多荣誉。然而让他夫人陈女士想不到的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丈夫竟然痴迷上了一个叫“开心农场”的网络游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陈女士清晰地记得,变化是从一个多月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人进入中年后,就会渐渐地陷入猜疑的泥潭,让自己身心俱损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我们先来看以下三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王阿姨的老伴两年前去世,她心里非常难受,一想起这么多年来,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如今只留下自己形单影只,就忍不住天天以泪洗面……两年过去了,王阿姨仍然无法从悲伤中摆脱出来,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来,既不看自己喜欢的戏曲节目,也不和老朋友聊天、活动,整天唉声叹气,有时甚至想一死了之。子女提出带她出去旅游散散心,她说心烦,想一个人在家清静。  相似文献   

5.
吴强 《健康世界》2008,(9):58-59
当我们揭开“抑郁”神秘的面纱一步步将它看清楚的同时,却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即对抑郁的过分关注与放大。情绪周期、生活中遇到麻烦、甚至无缘无故有点抑郁本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却和它较上了劲,为了抑郁而抑郁。  相似文献   

6.
《家庭健康》2009,(2):54-54
我于2008年6月取环后,月经开始不规律。量很少,当时没在意。但12月份以后发现每次月经都提前5天,量非常少,而且两天就干净了。我今年36岁,请问我是不是更年期提前,需要治疗吗?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红斑狼疮患者,听说怀孕会加重病情,所以不敢贸然怀孕。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生活与健康》2012,(7):4-4
老年性白内障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晶状体的营养和代谢关系密切。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发生脱水或患严重腹泻,就容易罹患白内障。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表明,曾发生过一次脱水的老年人,其患白内障的几率高出正常人4倍;曾有两次脱水或严重腹泻者,其患白内障的几率高出正常人21倍。医学家们认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营养素,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报道,瑞典最新研究指出,男性在工作上和同事或主管意见不同时,心生闷气,长久下来,心脏病发作或死亡的几率,是经常发泄情绪者的两倍以上。研究者表示,在工作上互动,在职场外及时宣泄压抑的情绪,都可以舒缓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看了第7期的《突围抑郁门》后,很有感触,因为我就曾经有过从抑郁到抑郁症的经历。在这里希望编辑老师不要嫌我哆嗦,因为我曾经深受其害,我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给广大读者提个醒——抑郁不能轻视!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后,历经曲折的择业过程,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我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兢兢业业。但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我的努力,同事关系也不像我希望的那样好,令我很郁闷,也很失望,为什么我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那段时间上班时我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但情况没有多大改观,我很焦虑。  相似文献   

11.
刘华 《现代养生》2009,(11):41-41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除了年龄、相貌、身高、性别、语言、声音、行为、气质、性格、身份、工作岗位等等的不同以外,还有一点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每个人的想法。这些许许多多的不同,便于我们对他人与自己的差别作出区分,更便于我们不断地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2.
刘琦 《祝您健康》2014,(2):32-33
“灰色减压”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往往是常用的,但却是危险的,长久沉迷于其中,不但难以减压,反而会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富有哲理的寓言: 有四位老人怀着不同的愿望去朝拜神仙。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畏险阻,不怕困难,诚心终于感动了神仙,于是神仙接见了他们。  相似文献   

14.
袁睿 《现代养生》2010,(11):44-45
自寻烦恼是人的本性,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动物,人常为情绪所困扰,而困扰的原因多半是内生自取的,很少是外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与人》2008,(11):14-14
如果你快乐,而且你知道自己快乐,就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更健康。一项对9,981位澳洲人所做的最新研究发现,非常幸福和对生活满意的人,比较容易在几年后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  相似文献   

16.
杨文 《健康文摘》2009,(11):10-11
在电梯里看见一个男孩哭,妈妈很凶地训斥他:“行了。别哭了。没完没了了你!”孩子一边抽搭着。一边咕哝着辩解,但显然屈服于妈妈的强势.不敢出声了。  相似文献   

17.
发呆到底好不好?暂时的无意识发呆对身体好吗?当发呆处于不可控时该怎么办?心理专家告诉你有意识地发呆是放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与人》2009,(7):9-9
近日.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读者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书中对“中国式孤独”的深刻描述激发了许多共鸣: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在很多场合表现矜持,而这正是“中国式孤独”的体现。专家指出.要摆脱“中国式孤独”.最关键的是要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9.
呆,是一种身体和表情的平静、自然、停顿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家庭医生》2008,(16):32-32
柯大夫:我是酒楼服务生.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工作任务繁重、琐碎、刻板、乏味。虽说入职已一年多,但我好像还没有完全适应。身体消瘦,抵抗力比较差,经常感冒、不过,最主要的是觉得很累.而且还是心理上的累。请问我该如何调整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