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银杏内酯软胶囊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动物ig银杏内酯软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以评估银杏内酯软胶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银杏内酯软胶囊ig昆明种小鼠一次,测定最大耐受量。以高、中、低3个剂量对大鼠进行连续灌胃给药26周,于用药13、26周分别各处死1/3动物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摄食量,血液细胞学及生化学指征,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停药观察4周后再处死剩余1/3动物作相应检查。结果表明:小鼠1d内1次ig银杏内酯软胶囊最大耐受量≥2997mg/kg,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检查指标结果统计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g银杏内酯软胶囊对小鼠、大鼠均无明显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软胶囊的护肝降脂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溶剂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以及葡萄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33、267、800mg/kg)和绞股蓝苷阳性对照组(293mg/kg),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雄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溶剂对照组、四氯化碳(CCl。)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以及葡萄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33、267、800mg/kg)和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225mg/kg),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观察各组小白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葡萄软胶囊中、高剂量组及绞股蓝苷阳性对照组血清TG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明显下降(P〈O.05),葡萄软胶囊高剂量组血清HDL水平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P〈O.05);(2)葡萄软胶囊中、高剂量组与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肝损伤模型组(P〈O.05),但对肝脏病理损伤的改善作用不显著。结论:葡萄软胶囊对高血脂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并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软胶囊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麻软胶囊的毒性。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分别观察了麻软胶囊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结果天麻软胶囊对小鼠经口MTD大于15000mg/kg;大鼠30d喂养试验未观察到中毒表现,天麻软胶囊各剂量组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值,各脏器的脏/体比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主要脏器在外观形态和组织学上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天麻软胶囊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器官组织均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4.
辅酶Q10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辅酶Q10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大鼠30d喂养试验,分别观察辅酶Q10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结果辅酶Q10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30000m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以360、540、720mg/kgBW(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用量的50、75、100倍)3个剂量的样品连续给大鼠灌胃30d,试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重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和生化检测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各实验组大鼠肝、肾、胃肠、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结论辅酶Q10对动物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评价PPARα激动剂类药物毒性时,是否比传统动物更敏感。方法 8周龄PPARα转基因小鼠(Tg)和C57BL/6J小鼠(WT),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成3组,氯贝丁酯高剂量组(400mg/kg)、氯贝丁酯低剂量组(300mg/kg)、溶媒对照组(10%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灌胃一个月,给药结束后检测血生化指标、心肝肾脏器系数及病理改变,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 ①血生化:Tg♂高、低剂量组肌酐(CRE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显著高于各对应的野生型对照组(P<0.01,P<0.05)。②脏器系数:Tg高、低剂量组肾脏系数与Tg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③组织病理:Tg各剂量组肝脏、肾脏病理损伤较WT各剂量组更严重。 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时比常规C57BL/6J野生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评价灵芝蒜颗粒的安全性,为其应用提供毒理学安全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及大鼠30 d喂养实验。结果:灵芝蒜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大于20 000 mg/kg,体内体外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实验,0.84 g/kg,1.67 g/kg,3.33 g/kg(分别相当成人日用量的25、50、100倍)3个剂量组的样品灌胃30 d,实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的动物体重、增重量和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血常规和生化检测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大鼠肝、肾、胃肠、脾、睾丸和卵巢等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结论:灵芝蒜颗粒属实际无毒级,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锌对酒精性肝损害小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白酒对照组和葡萄糖酸锌低、中、高剂量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和白酒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其他各组分别饮用自由溶于水的不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锌溶液。第30天时对小鼠进行空腹白酒灌胃实验,然后处死小鼠,测定肝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白酒对照组AST、ALT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显著性升高、GDH—Px活力显著下降(A,0.01)。与白酒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锌组使ALT显著下降(P〈0.05),中、高剂量锌组使AST显著下降(P〈0.05)。各剂量锌组均可使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酒可造成肝组织酶异常,对于急性酒精性肝损害小鼠,葡萄糖酸锌均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肺炎链球菌自溶酶(LvtA)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为其申报生物制品鉴定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制备纯化的重组表达LytA蛋白,以6.5μg、13.0μg和19.5μg3种剂量黏膜免疫BALB/c小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1994)进行LytA的90d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及遗传毒性试验检测,以分析其生物安全性。结果90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增长趋势一致,且各时间点检测的小鼠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致畸试验检测发现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心脏、肺、肝脏、肾、脾、胃、子宫重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总蛋白、自蛋白及球蛋白等指标均元明显差异(P〉0.0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LytA经鼻腔黏膜免疫小鼠无遗传毒性。结论利用90d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及遗传毒性试验证明LytA鼻腔黏膜免疫BALB/c小鼠安全、毒副作用不明显,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丹参素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注射液,2 mg·kg-1)、丹参素低(10 mg·kg -1)、中(20 mg·kg -1)、高(30 mg·kg -1)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构建血管性痴呆模型。建模成功后,从第1天开始丹参素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28d。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脑损伤相关因子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结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脑组织结构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空泡结构;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脑白质受损,细胞排列紊乱,视野中大量空泡结构;在给予丹参素干预后,随着丹参素给药剂量的增加,可见脑组织细胞排列逐渐变整齐,空泡结构逐渐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丹参素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逃避潜伏期、血清S-100β、NSE含量逐渐降低,脑组织中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量-效关系(P<0.05);丹参素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素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建立小鼠染毒模型并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30只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大豆油组)、SFN组[0.75 mg/(kg·d)]、DBP组[500 mg/(kg·d)]、DBP+SFN低剂量组[0.5 mg/(kg·d)]、DBP+SFN中剂量组[0.75mg/(kg·d)]、DBP+SFN高剂量组[1.00 mg/(kg·d)],每组5只,连续喂药2周后处死,测量睾丸重量、肛殖距(AGD)、AGD/体重、睾丸脏器系数等指标,并观察小鼠睾丸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一侧附睾中精子进行精子计数、精子活力以及精子畸形率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DBP组AGD/体重、精子计数、活力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 < 0.05),睾丸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而DBP+SFN低剂量组各检测指标均优于D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FN能够明显改善DBP 导致的小鼠睾丸组织病变。结论:SFN可显著缓解DBP导致的生殖毒性,为进一步探讨DBP毒性作用和SFN的保护机制提供了合适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中药藤菔降压片般药理学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藤菔降压片主要药效学以外的一般药理学作用和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藤菔降压片高、中、低剂量组和溶媒对照组,观察藤菔降压片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将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以临床人日用量的175倍量予小鼠灌胃,观察藤菔降压片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一般药理学实验表明,藤菔降压片对清醒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麻醉大鼠血压、心率、Q-T间期、P-R间期和QRS波群时间、呼吸频率、呼吸幅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对心律和呼吸节律均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试验两组小鼠状态均正常,体重未见下降,无一死亡。结论:藤菔降压片在药效剂量范围内,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无明显影响,急性毒性试验提示该药临床用药安全,说明本品安全性良好,毒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开发并且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肾康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取40只小鼠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糖肾康丸组(20只)和蒸馏水组(20只),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糖肾康丸按小鼠可灌服的最大体积(0.04 mL/g)灌服最大可灌服浓度的糖肾康丸浓稠液(5.28 g/mL),蒸馏水组小鼠灌服最大体积(0.04 mL/g)。一次性口服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期间动物饮食和活动正常,毛色光泽,生长良好,未见任何中毒表现,无死亡。14 d后处死小鼠,肉眼观察各器官及脏器指数均无异常。结论:小鼠最大耐受量为211.2 g/kg,该量已为临床用量22.50 g的468倍以上,可以认为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血净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0只,实验组用宫血净胶囊粉,采用最大给药法灌胃给药;对照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观察14d,记录小鼠的体重及毒性反应;(2)长期毒性试验:Wistar种大鼠8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20只,3个实验组用宫血净胶囊生药81.6、49.0、24.5g/kg连续灌胃3个月;对照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停药14d后分另q称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宫血净胶囊的最大给药量为生药450g/kg,未见小鼠行为异常,体重增长正常。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间各组大鼠毛色、活动、二便、摄食、饮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剂量组部分大鼠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有异常变化,停药后,上述异常变化指标均恢复正常。给药期和恢复期重要脏器病理组织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宫血净胶囊的最大给药量为生药450g/ks;长期大剂量灌胃给予宫血净胶囊对大鼠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均恢复正常。该药按使用剂量和疗程给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辛芍提取物对大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芍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给药组及对照组,给药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辛芍提取液,对照组给生理盐水,每日腹腔注射,连续3个月;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给药及停药后14 d大鼠的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大鼠给药期和停药后第14天动物的一般状况良好,外观、行为、排泄物未发现明显的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异常变化;个别剂量组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大鼠体重增长、摄食量、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结论:临床剂量的辛芍提取物毒性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心舒软胶囊连续给药后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 SD大鼠分为脑心舒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生药36、18、9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连续灌胃给药13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重和摄食量变化.于末次给药后和停药两周后分别取部分大鼠,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均无显著影响(P>0.05),恢复期未见药物引起的迟发性毒性反应.结论 脑心舒软胶囊相当于临床人用药剂量的15 ~60倍对大鼠长期给药,未见明显毒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富硒虫草胶囊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富硒虫草胶囊的毒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30d喂养实验的研究,观察富硒虫草胶囊的毒理作用。结果:富硒虫草胶囊未呈现致突变作用,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生作用,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结论:富硒虫草胶囊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30d给药毒性试验,观察功劳去火片对SD大鼠所产生的各种毒性反应,以评价功劳去火片的安全性。方法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功劳去火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给药组以功劳去火片按30g、15g、7.5g生药/(kg·d)进行大鼠灌胃(分别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80倍、40倍、20倍),给药30d,于停药次日和停药2w(恢复期)时,各组分别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和脏器组织病理。结果功劳去火片高剂量组对大鼠的摄食量、体质量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各剂量组血液学、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毒性反应。结论功劳去火片临床安全用量为15g生药/(kg·d)以下。  相似文献   

18.
芦丁在正常及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芦丁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静脉给予芦丁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DAD法检测血浆中芦丁的浓度,以矩量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肾病大鼠给予芦丁后体内AUC(0-4)明显增加〔(39.20±12.10)mg.h/L vs.(69.40±24.20)mg.h/L,P〈0.01〕、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显著延长〔(0.726±0.13)h vs.(1.069±0.17)h,P〈0.05〕、血浆消除半衰期显著增大〔(5.413±0.57)h vs.(6.595±0.38)h,P〈0.05〕、血浆清除率显著减小〔(0.424±0.071)L.h-1.kg-1vs.(0.226±0.072)L.h-1.kg-1,P〈0.05〕。结论芦丁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存在明显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和限食干预对食源性肥胖大鼠体脂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方法:肥胖模型建立后将32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限食组、运动组、运动+限食组。各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限食组喂食量为对照组的80%。游泳运动,5周,6 d/周,90 min/d。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60 h宰杀大鼠,测量体重、肾脏周围脂肪重量、附睾周围脂肪重量,血清HDL-C浓度和HL活性。结果:(1)对体重降低的影响:限食(P〈0.01)、运动(P〈0.001)有显著作用;运动与限食之间无协同作用(P〉0.05)。(2)对内脏脂肪重量降低的影响:限食无显著影响(P〉0.05);运动影响作用显著,大鼠肾脏周围脂肪(P〈0.05)和附睾周围脂肪重量(P〈0.01)降低;运动与限食之间无协同作用(P〉0.05)。(3)对于血清HDL-C浓度升高的影响:限食(P〈0.05)、运动(P〈0.01)有显著作用;且运动与限食在大鼠血清HDL-C浓度升高的变化中产生了协同作用(P〈0.01)。(4)对于血清HL活性降低的影响:限食作用不显著(P〉0.05);运动影响作用显著(P〈0.05);运动与限食之间无协同作用(P〉0.05)。结论:在不改变膳食结构的前提下,运动和限食能够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对内脏脂肪的堆积产生抑制作用,提高肥胖大鼠血清HDL-C浓度同时降低HL活性,降低发生动脉硬化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新药复方鞘蕊苏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耐受量(MTD)试验测定法对复方鞘蕊苏颗粒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每天灌胃1次,连续8周灌胃给药,处死半数动物,其余动物停药进行恢复期观察2周.观察大鼠饮食、活动、体重、大小便、进食量、外观体征等情况,并进行血液、生化、病理学等检查.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单日两次给药MTD为160g/kg(折合生药量为300g/kg),相当于推荐临床用药量折合生药量1.125g/kg的267倍.长毒试验结果提示,复方鞘蕊苏颗粒高、中、低各剂量组动物均未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受试药与对照组比较,主要表现为对肝脏代谢功能的可逆性影响,对各脏器无病理性器质变化.结论复方鞘蕊苏颗粒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表明在推荐临床剂量下使用该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