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STc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c变化对冠心病诊断意义。方法:对5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为阳性组(A组),50例平板运动试验为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间有两组内运动前,运动终止后不同时段ST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A组运动后各时段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P<0.001),B组运动后各时段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2)两组运动前STc值差异有显性(P<0.05)但两组运动前均值为<120ms;两组运动后STc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且A组运动后STc均值>130ms,B组运动后均值<120ms.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后STc延长>120ms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近期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少数心肌炎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酶成倍增高,类似心肌梗死,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现就笔者诊治的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入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4例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6例。详细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冠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危险因素组成及肌钙蛋白峰值情况。结果NSTEMI组冠脉多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左主干多见,侧支循环开放率高(P〈0.05),而STEMI组急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肌钙蛋白Ⅰ峰值NSTEMI组明显低于STEMI组(P〈0.05)。在危险因素方面,两组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STEMI组中,心梗、心绞痛病史等高危因素明显多于STEMI组(P〈0.05)。结论NSTEMI患者病变严重复杂,但梗死范围及CTnⅠ峰值较STEMI患者小,并且易合并心绞痛、心梗病史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了8例无心肌梗死病史而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3589例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者中,有14例无心肌梗死病史而运动试验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其中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70%-99%。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结论无心肌梗死患者平板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运动试验时一过性ST段抬高见于2-8%的患者,然而,这些患者多为患过心肌梗塞,梗塞部位导联的ST段抬高,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室壁运动或心肌缺血有关。而对无心肌梗塞的患者,ST段抬高多与血管严重狭窄和血管痉挛有关,其发生率尚不清楚。本文报告6例运动试验时出现ST段抬高的非心肌梗塞患者,旨在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品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静脉推注阿托品,剂量0.03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2.0 mg,1 min内注射完毕,给药后于1、3、5、10、15、20 min分别记录心电图,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结果心电图出现频发房早5例,短阵房速持续4 min后恢复为窦性1例,房室交接逸搏心律5例,均能自行转为窦性心律,房颤2例,频发室早2例。其中5例伴发有ST-T改变。结论阿托品试验中诱发心律失常,无论心率是否超过90次/min均诊断为阳性,高度提示窦房结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运动试验对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8例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结果54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34.2%),104例平板运动试验为阴性(65.8%)。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者36例(22.7%)。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33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占冠状动脉狭窄病例91.6%。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并非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而绝大多数即是由其他原因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报告10例无心肌梗死(MI)病史而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伴或不伴胸痛症状者与10例ST段压低者对比,并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结果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20例,运动中诱发ST段抬高10例(S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电话咨询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延迟的影响。方法根据院前是否电话咨询,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173例STEMI患者分为咨询组(72例)和未咨询组(101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延迟时间。结果咨询组患者中曾住院比例高于未咨询组(P<0.01),未咨询组患者院前延迟、患者延迟、急诊-入院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心电图-入院时间、入院-知情同意时间明显长于咨询组(P<0.05),两组患者的转运延迟时间及知情同意-溶栓/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电话咨询能缩短治疗延迟时间、缩短发病至再灌注的时间,从而尽早开通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心电ST段与T波及心率变化情况.方法 分析疑似心肌缺血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心电图ST段变化和T波变化进行分组和分型.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对其分组:Ⅰ组:ST段压低<2.0 mm组;Ⅱ组:ST段压低≥2.0 mm组;Ⅲ组:ST-T异常变化组;Ⅳ组:ST段水平延长组;Ⅴ组:ST段抬高组.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率,Ⅰ组为79%;Ⅱ组为100%;Ⅲ组为100%;Ⅳ组为40%;Ⅴ组为20%.相比较,t=5.9,P<0.05;冠脉造影阳性率,Ⅰ组与Ⅱ组相比较,t=3.2,P<0.05;Ⅰ组与Ⅲ组相比较,t=3.2,P<0.05;Ⅰ组与Ⅳ组相比较,t=3.7,P<0.05;Ⅰ组与Ⅴ组相比较,t=5.9,P<0.05.T波分型和ST段变化、心率变化组间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缺血和心电ST段和心率关系较为密切,但是与T波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ST段抬高形态的心肌梗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初发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2例,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分为凸面向上组(A组)24例,凹面向上组(B组)18例,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及对心肌梗死范围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B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高于A组,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显著低于A组(44%vs71%,P<0.05),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低于A组(11%vs25%,P<0.05),心肌酶峰值均较A组显著降低,病理性Q波导联数和ST段抬高导联数较A组显著减少分别为[(2.5±1.0)vs(3.7±1.7)和(4.0±0.9)vs(5.2±1.3),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A组[(59±11)%vs(45±9)%,P<0.05],前降支侧支循环建立优于A组。结论ST段凹面向上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与经典的凸面向上抬高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其机制与缺血预适应及侧支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4岁,于近半月偶感胸闷、胸痛就诊,血压、心肌酶正常,遂行踏车试验。运动前心电图与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Ⅰ、aVL呈qRs型,q〈0.04s,Ⅰ、aVL、V4-V6 ST段斜升型轻度抬高,aVR、Ⅱ、Ⅲ、aVFST段无移位,T波无异常。运动中4min时,患者自觉胸闷、胸痛、恶心、呕吐,立即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4.
张瑞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94-95
目的 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检测.对比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101例,正常患者56例;根据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患者91例,不符合ST段下移标准的患者66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ST段下移78例,其他患者(对照组)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ST段下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标准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67.5%,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74.2%,假阳性率32.5%,假阴性率39.3%,且单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与双支、多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ST段下移形态学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敏感度较双支、多支病变高,但从整体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柏晓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9):26-26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中,47例存在有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87例表现为V1导联ST段压低或无改变。在V1导联ST段抬高组合并右室梗死31例(68%),显著高于非V1导联ST段抬高20例(21%)。结论 V1导联ST段抬高是诊断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下壁梗死常常合并后壁梗死,损伤电流趋向于消除对右室梗死前向电流的影响,因而使这一诊断指标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1)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检测"金标准",评估并对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7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30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敏感度为61%(23/38),特异度为82%(33/40),准确率为72%(56/78);平板运动试验敏感度为73%(27/37),特异度为73%(30/41),准确率为73%(57/78);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的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及总诊断率(71%和73%)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诊断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5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段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病人中,有5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T波倒置和ST段回落指标对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意义。方法:ST段抬高AMI患者86例,均接受再灌注治疗,ECG监测T波、ST段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构(LVRM),临床观察住院时间、住院期间、0.5a内心功能及病死率;以ECG早期T波倒置和(或)ST段回落分组,对比分析两项指标单用与联用判断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单用ECG早期T波倒置或ST段回落指标对LVRM、心衰、病死率等判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项指标联用时敏感度、约登指数均明显提高。结论:联用ECG早期T波倒置和ST段回落两项指标较单用能提高对AMI预后的预测,有助于临床干预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行心电图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女性疑似冠心病患者108例临床资料,将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为57.64% (49/85),特异性为73.46%(36/49),阳性预测值为79.03%(49/62),阴性预测值为78.26%(36/46),准确性为78.70%(85/108).假阳性组运动时间、ST段下移幅度、持续时间、导联数均低于真阳性组(t =2.49、6.08、4.68、8.00,均P<0.05).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越严重,心电图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出现的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压低的幅度越大.结论 女性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是较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诊断女性冠心病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