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部分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偶氮偶取法(Kaplow法),选取120例已经确诊的四类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4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骨髓象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采集手指末梢血涂片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并分别统计四组白血病在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阳性积分值。结果 ALL组和CLL组在治疗前NAP染色积分较高,治疗后NAP染色积分明显下降;AML组和CML组治疗前NAP染色积分较低,治疗后NAP染色积分明显上升,四组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NAP染色积分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除了可以帮助诊断鉴别部分白血病,还可以作为判断部分白血病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在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BC-AP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白血病细胞14种抗原标记,结合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对白血病进行诊断及分型。结果 58例初发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7例(45.0%),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18例(30.0%),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5例(8.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例(10.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3.3%),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系变(CML-ALL变)2例(3.3%)。结论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为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尿细胞管型的组织化学染色及鉴别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讨论了组织化学染色对尿细胞管型鉴别的意义及方法.21例有核细胞管型中有12例(57.1%)粒细胞管型过氧化酶染色阳性;10例(47.6%)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4例(19%)单核细胞管型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其中粒细胞管型合并有单核细胞管型2例,合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2例.管型中既有粒细胞又有单核细胞2例,既有粒细胞又有肾小管上皮细胞1例。另有2例管型中的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无明显阳性反应.初步实验表明,组化染色能较好地区别出管型中的白细胞和肾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前应用的免疫组化技术主要包括免疫酶组化、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其定位精准、快速特异、灵敏简便的特点,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如果处理不当或操作过程出现差错,可能出现人为的非特异性染色结果,这将直接影响结果的真实性。笔者总结了10多年来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类型不同,其发病机制、治疗反应及予后亦不同。因此,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正确分型,不仅有利于白血病病因研究,也有利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和予后判断。最近,我们根据1980年全国血液学会通过的关于白血病的分型建议,和1976年 FAB 协作组提出的分型方案,对我院已确诊,骨髓片及临床资料保存完好的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下称急淋)80例,进行了髓片的复习和分型,籍此了解这种分型、治疗及予后之间的关系。现将分型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铁染色与急性白血病化疗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显微镜计数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百分比、骨髓铁染色内外铁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组、部分缓解组、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分别为73.73±20.59%、12.13±4.12%、2.27±1.36%、1.33±0.59%,细胞外铁平均等级分别为2.8、2.125、1.167、1.4,内铁积分分别为85.28±15.92分、50.69±11.05分、32.47±7.06分、20.80±8.52分。结论急性白血病骨髓铁染色含量和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效果之间呈正相关,由此可用骨髓铁染色作为观察急性白血病疗效的又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铁染色与急性白血病化疗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显微镜计数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百分比、骨髓铁染色内外铁含量.结果 急性白血病初治组、部分缓解组、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分别为73.73±20.59%、12.13±4.12%、2.27±1.36%、1.33±0.59%,细胞外铁平均等级分别为2.8、2.125、1.167、1.4,内铁积分分别为85.28±15.92分、50.69±11.05分、32.47±7.06分、20.80±8.52分.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铁染色含量和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效果之间呈正相关,由此可用骨髓铁染色作为观察急性白血病疗效的又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α-乙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是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时的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对单核细胞白血病与粒细胞白血病鉴别意义较大。α-NAE染色方法简单,但染色失败的情况较常见,假阴性常与固定技术有关。为探讨固定方法对α-NAE染色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固定技术和不同固定时间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FAB分类的准确率。方法:骨髓穿刺涂片、瑞氏及细胞化学染色镜检。结果:瑞氏染色后阅片,按FAB分类诊断准确率达81.6%。配合四种细胞化学染色诊断准确率可达95.4%。结论:对不能开展M IC分型及血液病少的医院,用瑞氏染色及四种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白血病进行FAB分类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0.
王颖  张蕾  赵成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56-285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各种恶性肿瘤患者NAP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237例多种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进行NAP活性和阳性指数检测,并分组配对与正常组进行参比检测,经统计学处理,算出相关性.结果 白血病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毛细胞白血病(HCL)、浆细胞白血病(PCL)酶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M2、M4、全髓性白血病(PMS)酶的活性最低;肿瘤组中,骨髓瘤(MM)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而恶性组织细胞病(MH) 酶的活性消失为零,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P对不同恶性肿瘤治疗前后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可作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彩云  马宝富 《临床荟萃》1997,12(17):800-801
浆细胞白血病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为罕见的血液病。徐瑞荣等综合国内浆细胞白血病47例进行了文献报道,主要是临床资料和形态学特点,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尚未介绍。我们最近收集3例浆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对其进行了15种细胞化学染色,现将染色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选自我院血液病研究室确诊的3例浆细胞白血病(男1例,女2例,年龄38~58岁)骨髓片,按染色要求固定染色。 1.2 染色 1.2.1 酶类:过氧化物酶染色、氯乙酸AS-D萘酯酶染色、。-乙酸萘酯酶染色、酸性。-乙酸萘酯酶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5′-核苷酸酶染色。 1.2.2 糖类:过碘酸——Schiff反应、阿利新蓝染色、罗丹尼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未染色大细胞比率(LUC%)检测对白血病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7例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时对其在ADVIA120血液分析仪上进行未染色大细胞比率(LUC%)检测、外周血片行POX染色、流式细胞仪进行CD34+测定。统计数据分析与各种类型白血病关系,分析未染色大细胞比率与POX阴性率及CD34+细胞的关系。结果未染色大细胞比率与POX阴性率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未发现未染色大细胞与CD34+细胞有相关性。结论未染色大细胞比率检测是临床白血病诊疗中临床价值较大的临床指标,但尚不能替代流式技术分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在各类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各类血液病患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APAAP法染色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 多(双)核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双)圆核小巨核均可不同程度见于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病人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仅见于MDS.结论 用APAAP法检查各类血液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有助于各类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是美国LABVISLON公司产品,由组化染色主机和控制电脑等组成,操作完全由电脑控制,可供多模式程序操作,精确度高、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易掌握,染色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急性白血病(AL)中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区别开来,FAB 协作组在形态学的基础上提出以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阳性细胞占3%为诊断界值。但 MPO 染色需用致癌原联苯胺或其衍生物作为废物,因而逐渐被淘汰。为寻找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对正常外周血白细胞、骨髓细胞及78例 AL 的骨髓涂片进行了 MPO 和嗜苏丹染色(SBB),结果表明 SBB 染色无论在正常或病理性血细胞中,其染色的易视性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均优于 MPO。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对初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1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予TA方案化疗[吡柔比星(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予VTLP方案化疗[THP联合长春新碱(VC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强的松(Pred)];对照组,53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中ANLL 36例,予DA方案化疗,ALL 17例,予VDLP方案化疗[两方案均以柔红霉素(DNR)代替THP].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疗程的完全缓解(CR)率(81.97%)明显高于对照组(50.94%)(P<0.05),但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作为初治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送检标本中常见肿瘤100例,行常规包埋、切片。选择较为常用的30种诊断用抗体,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机与手工操作两种染色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下的组织穿透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染色信号放大,表达清晰、背景非特异性染色浅,最大限度降低假阳性可能,提高了诊断的质量;而手工染色颜色深浅不一,非特异性背景染色不清晰。结论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免疫组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和质量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是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类型的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之一。MPO染色有多种方法,常用的Washburn联苯胺法毒性大,致癌性强,废液往往造成实验室污染。我们选用5种MPO染色法对68例急性白血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AL)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种常见恶性疾病,对急性白血病正确诊断、细胞学的正确分类、分型,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101例AL借助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进行了形态学的分类、分型,对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血液细胞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资料.结果 患者因头痛7d,发热4d入院,经骨髓象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予维A酸、亚砷酸治疗后,骨髓象未见好转.后经专家会诊,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检查等,诊断为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结论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白血病,对于形态不典型者诊断需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