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公司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同源性。结果 2016年6月2~17日,广州市某公司共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34例,罹患率为15.25%(34/223)。所有病例症状均为轻症,临床表现以呕吐(64.71%)、腹泻(47.06%)为主,病程为2~144 h,中位数为45 h。发病高峰主要在6月7~8日(97.06%,33/34)。公司不同部门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6、7日中餐是危险因素(OR=3.045,95%CI:1.04~8.90;OR=11.63,95%CI:2.98~45.45)。采集30份样本(病例肛拭子25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3份)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常规食物中毒致病菌,22份(病例肛拭子19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1份)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厨工感染的诺如病毒与病人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隐性感染厨工工作时未戴手套、口罩。通过停止供餐、隔离病人、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结论广州市某公司暴发的疫情为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建议完善诺如病毒疾病监测与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发生在某企业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结果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5例,其中厨师1例、员工24例,罹患率为7.14%,平均潜伏期为14.9 h,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红烧猪肉增加发病风险(OR=9.471,95%CI:1.895~47.321)。采集标本共15份,其中6份粪便标本诺如病毒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于厨师感染诺如病毒通过食物传染给员工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高校腹泻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此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对学校食堂开展卫生学调查。运用RT-PCR进行诺如病毒的核酸检测,并进行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持续4 d 5 h,病例共62名,罹患率0.89%。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57例(91.94%)],平均年龄23岁,男36名,女26名。病例对照研究示:第五食堂就餐可能是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χ~2=45.69,P0.05],24份病例粪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检测,9份标本诺如GⅡ型阳性;20份厨工(无症状)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5份标本诺如GⅡ型阳性。结论这是一起诺如GⅡ型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源性传播后出现人传人,可能是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病毒基因型别,探讨可能传播途径,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病例定义,开展主动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集发病学生和老师粪便或肛拭子,食堂员工肛拭子及食堂环境样本,发病班级环境样本,运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常规RT-PCR扩增诺如病毒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N/S区,PCR产物纯化、测序,序列经核酸比对确认,应用MEGA 7.0软件编辑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Excel2017软件建立数据库,OpenEpi3.03在线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5月4—13日,本起疫情报告病例44例,罹患率为5.42%(44/812),学生41例,教师3例;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70.45%),腹泻(36.36%);流行曲线提示同源暴露后继之以接触模式传播,五(2)班罹患率(38.46%)高于其他9个班级;发病前3日接触类似病例(RR=6.43,95%CI=3.69~11.21)及近距离暴露呕吐物(RR=5.26,95%CI=3.20~8.65)均为本起疫情危险因素。检测证实:10份学生、3份老师及1份厨工粪便或肛拭子样本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随机测序样本序列比对:Jinshan|xingtaschool01|2019、Jinshan|xingtaschool02|2019等7株同属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指示病毒同源。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疫情为由隐性感染厨工污染饭盒后继之以接触传播导致的GⅡ.P7-GⅡ.6型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小学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3月28~31日,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27例,罹患率为3.31%(27/816)。3月28日14:00~22:00时为发病高峰,病例有班级聚集性,病例对照结果显示饭前洗手(OR=0.13,95%CI:0.03~0.63)和每天洗手次数≥5次(OR=0.26,95%CI:0.10~0.72)为保护因素。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环境涂抹样等85份标本,其中5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4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带毒厨工污染部分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大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疫情原因,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疫情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9 d内累计发现病例133例,临床症状以腹泻(84.96%)、恶心(70.68%)、腹痛(59.40%)为主,无重症、死亡病例。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0.73%),散在分布于16栋宿舍,发病年龄17~24岁,各年级均有发病;男生罹患率0.87%,女生罹患率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病例对照结果表明,去M村就餐(OR=6.53,95%CI:1.98~21.55)、同宿舍有病例(OR=3.47,95%CI:1.11~10.82)是危险因素。实验室检出病例标本阳性12份(12/15),环境标本阳性1份(1/14)。结论此事件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病例集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去M村就餐,中后期不排除接触传播。应加强学生教职工健康教育,监督执法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本次学校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病例,健康人对照和外环境进行采样,用核酸检测试剂进行病毒检测;SPSS 20.0软件进行差异性统计,不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生是高危人群(RR=29.84,95%CI:7.44~119.63);实验室病毒学检测在291份样本中分离到诺如GⅡ型病毒阳性45份,其中病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χ2=10.811,P=0.001),提示诺如GⅡ型病毒为本次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外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提示同宿舍居住为可疑危险因素。结论本次疫情为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学生是高危人群,同宿舍居住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情况和可能的传播途径等信息,采集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报告59例病例,罹患率19.72‰,主要集中在10月16~17日。男女性别比1.19∶1;病例集中在四(1)班和五(1)班,占总病例数的55.93%。3份病例肛拭子和2份呕吐物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暴发疫情,密切接触为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学校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疫情的暴露因素和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分析,比较对照组与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喝生水及卫生习惯的差异,探查病例暴露因素。结果该学校为一次共同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确诊病例147名,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42名,确诊病例5名,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5.64%(147/940):自备井水源被污染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喝生水是主要的危险因素(OR=79.115,95%CI=38.95-160.70)。结论加强自备井水源日常管理、改善防护设施,是预防水源性传染病暴发的主要措施,同时应定期对水源进行氯化消毒,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养成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习惯,避免水源性传染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以及细菌分离培养常规方法。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病例156例,采集病人的呕吐物2份、排泄物1份、肛拭子5份、饮用水4份、剩余食物10份和食品原料7份,所检标本在5份肛拭子中检出3株诺如病毒GⅠ型。结论确定本次事件是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的暴发疫情,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本次疫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一起社区感染性腹泻爆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2月11日至18日,该社区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73例,罹患率为2.40%,病例最小1岁,最大89岁,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最多的为40~49岁组,所有病例均为居住或工作在该社区的人员,工厂、居家均有病例出现,居家病例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为主,大部分症状较轻,病程1~3 d。从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采取改善饮用水、隔离治疗病人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爆发原因可能是该社区水厂供水系统被污染。社区小水厂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议完善水厂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水质消毒措施,尽快改用市政自来水供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宁波市2011年5月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查明危险因素并控制疫情蔓延。方法描述此次疫情三间分布的流行特征,电话调查暴发期间报告的88例病例和88例对照,对调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和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宁波市2011年5月19~26日出现腹泻暴发疫情,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鄞州和海曙区,年龄以20~5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和散居儿童;食用紫贻贝是引起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11.33,95%CI:5.18~25.14),发病随着暴露水平增强而增加(χ2=43.81,P<0.01)。结论此次腹泻暴发疫情可能因食用含有贝类毒素的紫贻贝引起,应加强监测,阻止有毒贝类上市是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减少赤潮发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某小区一起二次供水污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和暴发区域,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和可能存在的传播因素;采用平皿倾注、多管发酵、RT-PCR等方法对人体排泄物和水样进行检测,确定传染源和致病因素。结果:本次疫情从2011年12月7日发现首例病例开始,临床诊断病例109人,确诊病例16人,到12月16日所有水样检测诺如病毒阴性结束,其中12月8日至9日是发病高峰期。结论:本次事件是地下水池被诺如病毒污染,居民饮用污染水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停止饮用污染水,并对其采取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本起疫情发生及迅速控制的原因,为控制同类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人的症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PCR方法检验结果确定本起疫情。采取隔离病人,加强病房消毒,限制探视等方法控制疾病的流行。结果累计发生19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平均罹患率为5·67%(19/335),其中住院老人为6·69%(16/239),护理人员为3·13%(3/96)。疫情历时11d,高峰期在1月16日,病例分布在三、四和八楼,患者全部是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泻100%,恶心占89·47%,呕吐占78·95%,腹胀占84·21%,腹痛占52·63%,没有人出现寒战、咳嗽以及卡他症状。结论该病例为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日常生活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式。及时报告疫情、病房消毒和病人隔离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方法 选择每日排便≥3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大便细菌病原学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17份标本,检出病原菌133株,阳性率为13.07%.133株病原菌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产毒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分离出43株(32.34%)、37株(27.82%)、19株(14.28%)、18株(13.54%)和13株(9.77%).夏秋季检出肠道致病菌90株(67.66%),高于春冬季节的43株(32.34%).结论 不仅要针对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在不同季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还要结合地域的特点对特定的病原菌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一起工厂细菌性痢疾(菌痢)爆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积累对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病原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并结合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该厂发生细菌性痢疾70例,罹患率为1.00%,发病均为工厂民工,年龄16~42岁,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宿舍及工种聚集性,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从病人粪便和肛拭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5株福氏2b型志贺氏菌。病例对照研究食用凉拌粉丝的OR值为7.75,经采取隔离治疗病人、食品卫生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终止。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菌痢爆发,爆发原因初步排除水源和接触因素,凉拌粉丝为可疑食物。集体食堂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加强集体食堂的管理是遏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情况及原因。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幼儿园的卫生状况、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7例病例,其中儿童15例、老师2例,幼儿园总罹患率为4.86%(17/350)。检测病例肛拭子3份、粪便4份、呕吐物2份,9份样本均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检测未患病儿童肛拭子2份,均为诺如病毒阴性;采集幼儿园两批次剩余桶装水,其中部分(5/7)桶装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结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方法:对发热、腹泻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采样和疫点环境卫生学调查,将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病199例,以学生病例为主,总发病率为24.94%。男生罹患率(31.81%)明显高于女生(20.33%)(P<0.01>)。表现为水型传播的流行特征,但中学与幼儿园不同。结论:加强学校水源管理,改善学生卫生习惯是防止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措施,同时对诊断标准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事件的处置措施与效果,为相关事件的处置提供指导。方法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通过采取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介水传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知识宣传等手段控制疫情。结果共发病314例,在维持了3天发病高峰后被有效控制。结论这是一起引用水污染引起的腹泻暴发事件,事件能够快速正确处理的关键在于能够及时定性为介水传播,并迅速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病因、感染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病情蔓延。方法:对涉疫地区的现住居民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自2009年7月26日以来所有有腹泻或呕吐症状之一者;对涉疫地区的供水系统及部分患者家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面访部分患者。结果:2009年7月26日至8月3日某地区共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651例,罹患率为7.45%;病例分布在同一供水系统的19个居民小区,发病人数最多的是A17小区(91例),最少的是A5和A16小区(分别为8例);发病时间集中在25-29日,占86.6%;发病人群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82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采集32份患者吐泻物、肛拭子,在2份中检出沙门氏菌E4群,9号井水源水样检出沙门氏菌E4群,1-9号井水质检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不合格;采取消毒饮用水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细菌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是因某水厂受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