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香如 《安徽医学》2008,29(2):198-200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68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按Lee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各项指标特点并相互比较。结果 青少年组(A组)患者要以镜下血尿、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较少,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成人组(B组)以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小管间质病变较明显,Lee分级以Ⅲ-Ⅳ级为主,A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积分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 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gA肾病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探索IgA肾病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方法:将4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三型,观察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脾肾气虚型Lee氏分级多集中在Ⅱ~Ⅲ级,肝肾阴虚型多集中在Ⅳ~Ⅴ级,气阴两虚型在病理分级上较分散,但各组证型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Katafuchi各项积分均高于脾肾气虚型(P<0.05),其肾小管间质评分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1)脾肾气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轻,肝肾阴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其他两个证型更为严重.(2)MMP-2的表达强度同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中医不同证型与MMP-2表达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探讨不同程度尿检异常的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0例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Lee氏分级标准进行肾脏病理分级,以Katafuch半定量标准评估肾小球、肾血管、肾小管间质病变,以尿检异常程度分为A组(显微镜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1520例、B组(蛋白尿)780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指标差异。结果 A组血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积分、系膜增殖积分、节段损伤积分、球性硬化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均明显低于B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程度尿检异常的肾病患者意味着临床病理分级不同,对于肾病患者要定期进行尿检,特别要关注血尿及蛋白尿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6.
81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清  陈海平  张启东 《中国医刊》2003,38(11):39-41
目的 研究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LGN)患者发病特点及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方法  81例LGN患者分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和血尿蛋白尿三组 ,对其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GN的发病年龄较轻 ,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诱因 ,尤其有肉眼血尿者更为明显 (65.5% )。无肉眼血尿者多因腰酸乏力或常规体检发现尿检异常。病理表现以轻度系膜增生为主。血尿蛋白尿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 ,其肾间质灶状纤维化高于其他两组病例 ,统计学差异显著 (P <0 .0 5)。肉眼血尿组以IgA沉积为主 ,免疫病理诊断为IgA肾病者 88.2 % ,与其他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LGN临床过程隐匿 ,易被忽略漏诊 ,蛋白尿可能是从临床角度判断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特点及临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355例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起病情况进行分析,将其分为镜下血尿组、肉眼血尿组、蛋白尿组;全部病例行肾穿刺活检,分为IgA肾病组及非IgA肾病组。结果:均为青年起病,病程多在3月内,各临床组在免疫球蛋白、补体及血、尿β2微球蛋白上均无差异;IgA肾病188例,血尿明显,以Ⅱ级最多,非IgA肾病167例,以轻细膜最多,两组均为蛋白尿组病理类型偏重。结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青年发病,男性居多,IgA肾病及非IgA肾病发生比例无差异,IgA肾病血尿明显,IgA肾病及非IgA肾病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但部分病例病理表现较重,尤其伴有蛋白尿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月体形成呈局灶节段性损害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8例经肾活检确诊伴局灶节段性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与同期36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肾脏的病理改变按Lee标准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判断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的病变程度,新月体指数参照Fofi C的计算法。结果血尿在两组中分布有差异(P<0.01);两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球性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透明变的Katafuchi半定量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19例新月体呈细胞性和细胞及纤维性改变者新月体指数与其血尿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血尿常见,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血管的病变程度相对严重。建议对单纯血尿不伴有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的患者,只要条件许可,均应接受肾活检检查,以尽早控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中医辨证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分别以Memphis肾活检计分系统指标、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主证及兼夹证作为标准,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选出最能提示中医证型的病理指标及表达证型变化的证候指标,再将这些指标与标准证型作回归分析,建立各证型回归方程。【结果】①依据“肾活检计分系统”对123例IgA肾病的病理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表达肾小球变化大于85%信息的主成分,包括肾小球硬化、新月体、间质、免疫荧光IgA和补体C3因子。依据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标准证候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表达证型大于90%的证候信息,虚证:疲倦乏力;阳虚证:肢冷,舌苔白滑,脉沉细;阴虚证: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肝郁证:急躁易怒,口苦,喜叹息,脉弦;血瘀证:舌质暗,舌有瘀斑点;痰湿证:四肢沉重,苔腻,脘痞纳呆;热毒证:咽痛,脓疮,舌苔黄干;湿热证:口苦口粘,苔黄腻。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阴虚证、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证、痰湿证、肝郁证等回归方程。③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阳虚证与水肿关系最大,有水肿的患者出现阳虚的机率约是无水肿患者的1.6倍;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肉眼尿血越严重阴虚证型表现越明显,肉眼血尿患者出现阴虚证型的机率约为无肉眼血尿患者的1.5倍;而腰背痛则无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均可出现。【结论】肾小球硬化、新月体、肾小管萎缩、血管病变、免疫荧光IgA、C3等指标改变包含了IgA肾病病理改变的大部分信息(>85%)。IgA肾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与中医辨证相关联。阳虚证与水肿、阴虚证与尿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尿的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明确肾穿刺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17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尿分为4组,A组单纯性发作性肉眼血尿45例,B组发作性镜下血尿44例,C组持续性肉眼血尿36例,D组持续性镜下血尿47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对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病理、电镜检查。分析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172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病理分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32.55%)、IgA肾病(40.70%)及轻微病变(9.87%)共计143例(83.13%),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尿的主要类型。本组患者经肾穿刺活检后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46例更正了原诊断。结论: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的诊断正确率远高于单纯临床诊断。对单纯血尿患者,尤其是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尿的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明确肾穿刺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17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尿分为4组,A组单纯性发作性肉眼血尿45例,B组发作性镜下血尿44例,C组持续性肉眼血尿36例,D组持续性镜下血尿47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对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病理、电镜检查.分析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172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病理分型: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32.55%)、IgA肾病(40.70%)及轻微病变(9.87%)共计143例(83.13%),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尿的主要类型.本组患者经肾穿刺活检后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46例更正了原诊断.结论: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的诊断正确率远高于单纯临床诊断.对单纯血尿患者,尤其是持续性肉眼或镜下血尿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IgA 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 IgA 沉积或以 IgA 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以反复发作的肉眼和(或)持续的镜下血尿为特征,确诊依靠肾活检.关于 IgA 肾病的中医卉究在病因病机、证候分析、证型与病理、中医药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就 IgA 肾病中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4月11日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194例。按照血尿酸程度将IgA肾病患者分为正常血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194例IgA肾病患者中,罹患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49.0%。与正常血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中男性患者比例、伴高血压患者比例、身体质量指数、尿素氮、血清肌酐、胱抑素、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反之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明显下降(P<0.05)。另外,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以M1S1E0T0-C0为主,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重,肾小球硬化比例高,肾内动脉病变水平重(P<0.001)。结论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比较,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其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为IgA肾病疾病进展及预后欠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因素。方法将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92例,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IgA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40.54%)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20%),P〈0.05;②与高尿酸血症患者与血尿酸正常患者在肾功能不全与肾功能正常组中分别进行比较,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清IgA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肾脏Katafuch i半定量评分显示在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总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肾小管间质积分、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是血尿酸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肾脏病理损害密切相关,严格控制高尿酸血症及影响因素,可减低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并行肾组织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316例,其中伴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研究组)25例(7.9%),无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对照组)291例(92.1%)。2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其标本分别常规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以及血清HBV感染标志物、肌酐、胆固醇、白蛋白、C3、IgA和24h尿蛋白水平的检测,同时对2组患者肾脏病变按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及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肾组织C1q沉积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抗原在肾组织中沉积与IgA肾病发病并无直接关系,但有可能加重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征.方法 对62例成人紫癜性肾炎回顾性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分布情况.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与血尿伴蛋白尿组、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血比较,肌酐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补体C3、血沉和IgA水平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肾病综合征组与其他两组病理分级比较,病理改变重于血尿伴蛋白尿组和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结论 成人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分型多样,血清肌酐与蛋白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新月体是紫癜性肾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IgM沉积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原发性IgAN的147例患者,分为IgM阴性组和IgM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 与IgM阴性组相比,IgM沉积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例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肌酐、尿总蛋白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增加,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gG明显下降,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更重,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IgM沉积组Lee氏分级Ⅳ级比例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津分类中两组间比较,M、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类中IgM沉积组病理损害更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Katafuchi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gM沉积组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IgM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IgM沉积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的尿蛋白程度更高,临床表现更重,肾小球损伤明显,病理表现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脏总的病理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压与临床及病理的相关关系。方法:182例IgA肾病患者,根据平均动脉压(MAP)的高低分为A组(MAP〈100mmHg)125例,B组(MAP100—129mmHg)46例,C组(MAP≥130mmHg)11例,对3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血压水平与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血肌酐水平、蛋白尿程度、肾脏病理Lee氏分级级别、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血管病变积分、小动脉壁增厚等是血压水平影响因素,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水平、肾脏小动脉壁增厚为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A肾病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血肌酐水平、蛋白尿程度、肾脏整体病变、小动脉壁增厚程度等相关,积极控制血压对减轻肾脏损害,延缓疾病进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71-673
目的:探讨IgA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肾脏活检确诊的19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按照血压分为高血压组(HP),非高血压组(N-HP),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IgA肾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达53.13%;HP组患者BMI、24h蛋白尿定量、胱抑素C显著高于N-HP组(P<0.05);而GFR显著低于N-HP组(P<0.01);男性比例、高尿酸发生率显著高于N-HP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不同肾功能分期、不同病理Lee分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不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HP组肾小球硬化积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血管病变积分均高于N-HP组患者(P<0.01)。结论:IgA肾病伴发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损伤较严重;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发生,避免诱发因素,及时、有效进行干预,可望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gA肾病的临床参数与病理分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对 79例原发性IgA肾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按Lee氏分级及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将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 ,探讨血肌酐水平、尿 β2-MG、尿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9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和复发性肉眼血尿最常见 ,占 74.68%。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硬化最常见 ,占 5 8.2 3 %。血肌酐水平、尿 β2 -MG、尿NAG改变与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一定特点 ,肾活检对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小管间质病变是决定预后因素之一 ,尿 β2 -MG、尿NAG测定有助于了解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