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 HP )抢救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在给予早期积极彻底洗胃、抗心律失常、维持血压及其他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行HP治疗。结果在常规乌头碱中毒治疗基础上,及早行HP治疗后,23例急性重症乌头碱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恢复良好。结论早期、积极充分联合应用HP治疗抢救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刘完素应用附子、乌头的经验,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 [方法] 通过外用和内服两个角度对刘完素的著作进行分析,梳理其应用附子、乌头的特点。 [结果] 刘完素用药善寒凉,但不废温补,在附子、乌头等温热药的使用上有独到之处,在外治法中使用深敷法治疔疮,擦牙法治牙痛,塞耳法治耳鸣,装袜法治小儿脚冻疮,油膏法治丹毒,作粉扑治湿癣;内服法中配伍补肾药以引火归元治疗喑痱,配伍麻桂以温通玄府治疗中风,配伍半夏相反相激治疗暴泻。 [结论] 刘完素突破了附子、乌头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传统用法,丰富了其在外治法中的应用,为现代临床附子、乌头的制剂与用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药乌头中含有极毒的乌头生物碱,常用加热(水解)、蒸、浸泡等炮灸方法使之传变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供临床使用。然而上述处理方法不是标准化了的,致使处理后的乌头原只根中的毒性和临床治疗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抢救办法。方法:分析6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心电图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2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36例(含致命性心律失常2例),经应用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等治疗后,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乌头碱中毒通常会引起心律失常,有时可出现致命性严重的心律失常。早期及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等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乌头类药物性味辛,热,有毒;具有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历节风痛,半身不遂及一切沉寒痼冷等病症。常用品种分为生品与炮制品。乌头类药物的生品毒副作用大,临床使用较为少见,绝大多数都是使用其炮制品。炮制过的乌头类药物因加工炮制  相似文献   

6.
<正>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其主根为乌头,乌头之独生者(乌头不生出附子的块根)称为天雄。附子、乌头和天雄同出一本。但因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亦有差异,天雄性味功用与乌、附基本相同,但比附子作用和毒性都大。此类植物多有支根,故天雄稀少。乌头镇痛首屈一指,而强心和驱寒作用不及附子,且乌头碱含量高、毒性大,临床投用需慎重。附子虽镇痛效力不及乌头,但回阳、驱寒作用显著,且其毒性低于乌头,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7.
<正>乌头碱是川乌、草乌等乌头类植物所含的有毒成分,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常用来泡制药酒以治疗关节痛、腰腿痛、外伤等疾患。该类药物常因使用不当而中毒。因此,人们在使用含有乌头碱的中草药物时,一定要注意用量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39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在6-72小时之内心律失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心衰与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乌头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属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按结构可分为C-18 型、C-19 型、C-20 型和双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活性。本文旨在综述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乌头属药物中几种主要二萜生物碱,包括草乌甲素(C-19 型)、雪上一枝蒿甲素(C-20 型)、高乌甲素(C-18 型)及乌头碱(C-19 型)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乌头炮制的药理学依据。草乌甲素、雪上一枝蒿甲素、高乌甲素和乌头碱在多种疼痛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系通过Gs/cAMP/PKA/p38β/CREB 信号通路,刺激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强啡肽,随后作用于神经突触后膜神经元上的κ- 阿片受体而产生。乌头碱经炮制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降低,治疗指数增加。此外,多种乌头属二萜生物碱和乌头提取物均不产生镇痛耐受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吗啡的镇痛耐受,亦与它们的镇痛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乌头碱中毒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5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方法对5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进行分析,从临床表现、体征、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救治要点是及时、彻底的洗胃和正确、合理、及时地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防治并发症。结论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最重要、最多见的危险因素和救治重点,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同时使用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抢救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点、体征及中毒机制,并总结出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抢救措施.结果 急性乌头碱中毒中致心律失常42例,以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每例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全部患者治愈出院,住院天数2~12 d.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多见、最危险的因素及救治重点,及时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必要时使用电复律,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6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出乌头碱中毒的损害特点和治疗要点.结果:62例患者6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6.87%.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种经兴奋和心脏损伤的表现,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是最多见、最致命的危险因素和救治重点,使用阿托品、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治疗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风湿痹症治疗中乌头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40例风湿痹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使用乌头汤加味治疗,西药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改善上,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风湿痹症患者,采用乌头汤加味治疗,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小板计数、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具有广泛应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抢救重度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32例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在给予给予早期积极彻底洗胃、药物抗心律失常、紧急电复律及其他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行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在常规中毒治疗基础上,32例重症乌头碱中毒患者中2例死亡,29例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均治愈出院,平均急诊就诊至血液净化治疗开始时间为3.1小时 结论 早期、积极充分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抢救重度乌头碱中毒,疗效确切,可提高中毒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保乌头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乌头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献进行统计,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提出防止乌头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对策。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乌头类药物不良反应是可以防止或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灌流(HDP)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方法:在常规内科抢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DP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从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原因、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抢救要点。结果: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救治要点是尽快采用HDP,正确、及时地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并防治并发症。结论:采用HDP加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同瓶静滴,可显著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乌头是临床上治疗痹证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性热味辛,有大毒,功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对于乌头的使用,现多主张先煎或与蜂蜜配伍以祛其毒,其用量多为6~9克。但笔者经过几年临床实践,观察到乌头与生姜配伍,一则可解乌头之毒,二则可以把乌头的用量增至50~60克,不仅无毒性反应,而且可使疗效明显增强。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乌头反半夏”,附子为川乌的子根,据此《药典》将其列入“乌头类”配伍禁忌。然而自《金匮要略》至今,临证附子与半夏同用者又多不胜举。为寻求其应用根据,从附子与半夏基源、临床配伍应用、现代信息化研究及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乌头赤石脂汤为代表的温阳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入组病例及实验大鼠均分为乌头赤石脂汤组及中药安慰剂组,大鼠运用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造模,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候及心电图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乌头赤石脂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并且临床使用安全;动物实验表明,急性期中药干预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结论:温阳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乌头为茛科植物 ,药用其块根 ,主根名乌头、旁根为附子 ,别名五毒根 ,雪上一枝蒿等 ,含有乌头碱及中乌头碱 ,水解后产生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其毒性很强 ,一般外用治疗风湿关节疼 ,内服 0 .2 mg即可中毒 ,3~ 4mg可致死 ,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故含乌头的药酒吸收快 ,主要经唾液和肾脏排泄。乌头碱中毒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的报告已较多 ,但重症的抢救成活率不很高 ,用炭肾血液灌流吸附方法抢救的报道也很少。我院使用活性炭吸附器作血液灌流 ,抢救乌头碱中毒 4例获得显著疗效。1 资料临床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例 ,男 3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