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伤寒论》是运用恒动整体观与有机辨证论治的典范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据此 ,认为《伤寒论》对刘炳凡影响最深刻的还是恒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刘炳凡通过对《伤寒论》运用整体观指导临床实践的思路、方法的整体分析研究 ,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医疗实践中 ,因而 ,形成了以整体观为指导的临证特色。  相似文献   

2.
3.
胰腺癌在古代医籍文献中并无明确的病名,因其典型表现为腹痛、黄疸、消瘦乏力、腹部包块和腹水,可见诸于"积聚""伏梁""黄疸"等疾病中。通过查阅中医经典古籍文献,结合近代医家的一些临床经验,将本病病因病机归纳为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瘀阻胆道、脾胃虚弱、正虚邪恋。据《黄帝内经》四诊合参加以诊断,确立了相应的治疗原则,概括为六种方法及其代表方剂:清上温下法(乌梅丸)、辛开苦降法(半夏泻心汤)、宣畅气机法(小柴胡汤)、利胆祛湿法(茵陈蒿汤)、暖肝温胃法(吴茱萸汤)、温中补虚法(大建中汤、理中汤)。  相似文献   

4.
5.
症状在中医诊疗方面的权重较大,症状的挖掘是完善诊疗体系的前提.但是,中医的症状学概念相对宽泛,在建立和完善自身症状学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中医学的自身规律,而不是拘泥西医症状学概念.只要是对诊疗有价值的,不论是西医症状,还是非西医症状概念,都应该纳入中医的症状学体系.主要包括:症状的还原、挖掘病机所隐喻的症状、区分病证和症...  相似文献   

6.
中医医籍辑录体目录以《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为代表。对比这3种医籍考不仅可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也能为更好的利用这3种医籍目录提供便利,同时可以为相关目录的著录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写作时间、收书取材、著录目的与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医籍考》为另两本目录书的著录提供了借鉴,《宋以前医籍考》更侧重版本上的记述,而《中国医籍通考》则扩宽了收书时间与范围。从对比中还可以了解到不同中医书籍在所有书籍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医籍分类与材料删减方面同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灸医籍选是高等中医教育中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的唯一经典课程,也是针灸专业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理论课程。该课程摘选了《黄帝内经》《难经》中针灸理论的精华,是针灸专业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熏陶的基础,也是塑造学生中医思维的关键。因此,在针灸推拿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课程设置时间及内容等原因,使得课程并未充分发挥文化熏陶及思维指导的效能,因此建议优化课程设置,改进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的疾病之一,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唐宋以前多认为中风病因外风而致,唐宋以后多主张内风致病。外风致病向内风致病理念的转变是对于早期理论的纠错,还是病因病机理论的延伸,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笔者认为这一观念的转变是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分析的细化,唐宋以后"外风致中"思想与"内风致中"理论并行。本文通过对历代中医古籍文献的梳理,重点分析唐宋以后"外风致中"思想的相关研究,并通过现代相关实验研究的整理证实该理论的发展,为中风病中医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0.
刘炳凡研究员治疗胃脘痛学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炳凡研究员认为胃脘痛的成因多与情志、饮食、瘀血等有关,治疗用药主要从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两个层次着眼,随证加减,并强调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病,源远流长,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出现了“制砭石大小”,多用于痈肿放血及治疗。随着历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完善,针灸术也日益完整,广泛用于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的临床疾病。其中针灸对一些急危重症的治疗,更是一枝独秀,显示出针灸在治疗急症中的重要地位。兹举几例验案以观其貌。1 尸厥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对于此症的治疗见于最早的有记载的针灸文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虢太子暴厥而死,“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闲,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  相似文献   

12.
收集整理了古代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的论述,分析其理论价值、诊疗方案及意义。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的内容,主要散在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涉及病因、辨证、四诊、治疗、禁忌等方面。风寒湿热是头痛的外因,运气、阴阳失调是重要病因;经脉辨证和脏腑辨证是辨证角度;望闻问切是诊断依据;针刺是常见治疗方法;取穴、选经以及针刺手法是治疗关键;治疗与针刺的禁忌内容,保障了诊疗的安全性。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的各种论述,为后世医家对于头痛的认识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并为临床诊治头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抄本医籍对中医临床极具借鉴和应用价值 ,而其中大量的疑难字是研读抄本医籍的最大障碍。本文介绍辨识草书、繁体字、俗体字、异体字及错别字的方法 ,以助利用抄本医籍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对明代江苏妇科医籍进行考证研究,共梳理出相关医籍25部,涉及明代医家16人。其中女科通论14部,产科10部,广嗣1部;现存18部,已佚7部;医籍集中在苏南地区,保存尚好。这一时期江苏妇科的特色鲜明,正处于上升繁盛期,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怡情悦志,精神乃治;顺应四时,延年益寿等方面简要论述中医古典医籍,对护理的观点。认为机体畅通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新安医籍在日本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自唐代迄清代道光初东传日本的新安医籍作了考察,即最早传入日本的新安医籍是唐杨玄操的《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宋代仅见《医说》一种,明清两朝的新安医籍至少有55种流传日本,其中27种为日本国所刊刻或传抄。  相似文献   

18.
19.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他们特别重视脾胃、肝肾和气血的调养,用药平正中和,形成了主张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清代新安名医项天瑞汇纂的<同寿录>就是其中之一.项天瑞在书的自序中说:"夫人寿安有定耶?善养则气充而寿永,不善养则神耗而寿促,<同寿>一书,固欲人遇病知医,欲医知方,先天后天调养滋培,俾神凝气固,寿可延绵,溥天下而皆同也."可见项氏汇纂<同寿录>的目的在于延年益寿,有病治病,无病注重养生,未病先防.所以在<同寿录>卷一首列养生法.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古医籍中的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