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统一、有序、高效地对患者就诊信息进行处理,对就诊资料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找出和发现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提高常规手工管理作业效率。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南京理工大学医院开展的支气管哮喘社区干预研究项目为背景,在近2年的实践和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完成面向社区服务的呼吸科辅助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果所实现的辅助诊疗系统采用先进的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 XML)技术,应用JSP(Java Service Page)技术开发,后台数据库使用MS-SQL Server。系统由病例资料录入、字典维护、就诊预约、数据库操作、查询统计、疾病危险因素智能分析、权限管理和系统设置八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结论实现了社区呼吸科诊疗工作的简单化、程序化、智能化,显著减少医师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本系统的特色之处在于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疾病危险因素智能分析功能,能给医师诊断病情、总结病因提供智能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书选择了呼吸系统典型和疑难的19类疾病,共100例进行临床分析。每个病例介绍了病历摘要、临床分析与讨论,并由国内呼吸科权威专家对这些病例进行点评。提出诊断分析思路,防范误诊、误治,阐明对治疗的看法及该学科的新进展。本书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呼吸疾病的诊疗思维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是呼吸科医师的重要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3.
孙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39-40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呼吸科出院患者1381例,合并医院感染者78例,对其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科医院感染率为5.65%,居全院(医院感染率为2.70%)的第1位,以真菌感染为主,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与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有直接关系,而病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经常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易感因素。结论:呼吸科医院感染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强对呼吸科医院感染高危患者易感因素和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呼吸科慢性咳嗽临床症状及致病因素进行探究,指出呼吸科医师在治疗慢性咳嗽症状时面临的新挑战。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63例慢性咳嗽患者,对其诊疗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做好详细分析。结果:慢性咳嗽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喘息、反流症状、咽部发痒,其中以咳嗽症状最为明显(P0.05);慢性咳嗽致病因素为胃食管反流、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结论:慢性咳嗽临床症状复杂,且致病因素较多,给呼吸科医师带来更多挑战。临床应明确病因,根据病情及主要临床表现,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慢性咳嗽的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了由胡成平主编的"湘雅名医心得丛书"之分册《呼吸科临床心得》,旨在总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科医师多年的临床工作积累的经验,促进临床医生的经验交流,从而减少医疗差错和不必要损失的发生,好的临床经验能启发临床医师反思自己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该书密切结合呼吸科临床实践,对"气道疾病"、"肺部疾病"、"胸膜、纵膈疾病"及"其他"等四大块内容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6.
栾淼 《吉林医学》2010,31(28):4967-4968
<正>随着人们医疗条件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住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医院感染发生机会增多。根据我院呼吸科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精神,增进广大呼吸科医师对呼吸道疾病规范化诊疗操作的认识,科学合理制定呼吸道疾病雾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操作安全性,增进彼此间治疗经验的互相交流,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呼吸道疾病雾化疗法知识竞赛"活动,分为网络海选和实地竞赛两部分,全国海选活动即将全面展开。一、  相似文献   

8.
房丽  蒋田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06-1107
目的探讨呼吸科护士在护理中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方法对呼吸科护士在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汇总,了解护士的防护意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呼吸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众多,而护士防护意识薄弱。结论对护士进行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有助于护士减少职业风险,保护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9.
刘彬  刘磊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96-1100
目的 研究患者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和呼吸科6 0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解其AB院内交叉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呼吸科共5 002例,呼吸科感染率是0.59%(30例),ICU共1 015例,ICU感染率是19.70%(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气道开放”、“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AB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开放”是独立危险因素。“气道开放”使得两科患者感染率显著增加,但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基础疾病与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在ICU与呼吸科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是否有基础疾病,在ICU感染率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开放”是院内感染AB的关键环节,“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应针对性管理,尤其是ICU。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了"基于HL7协议的健康信息智能咨询系统"设计方案。[方法]通过对现代社会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研究,运用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B/S模型,net技术实现系统。[结果]建立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保健专家知识库,开发了健康信息智能化咨询系统;研究健康体检数据的标准化传输,开发基于HL7协议的接口引擎;构建了健康体检数据库,以及健康体检信息分析系统,跟踪分析个体体检数据;构建了健康状况评估系统以及疾病危险因素模型动态生成系统,通过健康评估,可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危险因素。[结论]建立基于Web的开放式健康保健咨询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健康保健咨询服务,是健康保健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创伤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214例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者,6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153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14例创伤患者有61例发生ARF,发生率为28.5%(61/2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创伤后极易发生ARF,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及时判断出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71例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对2016年12月-2017年5月的226例住院患者干预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统计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分析提示年龄、病程、有相关合并症、心功能分级等是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上、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并发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上、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并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选取同期未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发现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慢性肺部疾病史、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机械通气时间是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231、5.301、7.447、4.379,t=3.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旱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ICU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利用C4.5决策树分类方法,定量分析空气污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成按性别、年龄分组的分类器模型,探索基于分类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9组人群中各自危险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程度。该方法能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也可应用于其他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谭清武  李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472-1475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1-2006年因肺部感染在我院住院或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驻石家庄地区60岁以上的师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39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是否诱发MODSE将393例患者分为MODSE组(169例)和非MODSE组(224例).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危险因素,再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颈椎病、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红蛋白、清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红蛋白、低清蛋白、高血尿素氮和高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红蛋白、低血清清蛋白,高血尿素氮和高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永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34-36,3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74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83%,经治疗处理死亡18例。年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侵人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其中死亡组和对照组年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抗菌药物种类、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症、治疗性操作和用药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合并症多和营养状况差的患者预后差,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将有助于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MPO-AAV)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肺部受累患者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2月至2013年12月初诊入院的MPO-AAV患者基线时临床资料,截至2014年8月或死亡,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肺部受累患者不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98例确诊的MPO-AAV患者,早期系统型13例,全身型50例,重型28例,难治型7例。呼吸系统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要表现;胸部X线和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示以渗出 (36例)、肺间质改变 (35例)常见;肺活检示8例肺组织病理学见肺泡间隔破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92例,免疫抑制剂治疗79例,两种球蛋白治疗19例,免疫吸附5例。治疗后改善者71例,复发者17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者16例,死亡9例,肺部感染者35例;分别以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和肺部感染为终点,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受累患者临床资料发现:肺部感染、肺间质病变、Scr>500 μmol/L以及ALB<30 g/L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65岁、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急性呼吸衰竭是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MPO-AAV患者多有肺部受累,同时伴有全身及血液、肾脏等其他系统受累的异常表现。肺部感染是MPO-AAV肺部受累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且二者相互促进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发病年龄>65岁是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65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心血管、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并选择未接受风险管理的6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患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控制评分,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投诉率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24%、0.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9.45%,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为99.3%,护理质量控制评分为(98.9±1.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管、呼吸内科疾病因素、药品因素、人为因素、风险事件易感人群、管理因素是心血管、呼吸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的治疗和操作熟练程度及患者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48-51+5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患者病毒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AECOPD患者107例。PCR病毒检测阳性例数41例(38.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患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为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P=0.035)、烟草暴露(P=0.032)、糖尿病(P=0.001)、呼吸衰竭(P=0.075)四种因素。结论 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以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最为常见。AE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是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烟草暴露、糖尿病及呼吸衰竭,对于危险因素的识别及预防可降低AECO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感染与新生儿呼吸窒迫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和70例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回归分析后筛选出高危因素包括:感染、窒息缺氧、胎粪吸入以及择期剖宫产;其中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最大的为感染因素,其次依次为缺氧窒息、胎粪吸入和择期剖宫产。结论:感染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切相关,是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