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7例VMC患者(VMC组)及27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左心室短轴切面图像后,使用VVI技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参数,并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含量,分析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的变化与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扭转角度和速度下降程度与射血分数的改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VMC患者左心室扭转参数的变化与其血浆NT-proBNP浓度测值呈负相关。 结论 VMC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变化与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变化明显相关。测量扭转运动参数可为临床评定VMC患者心功能、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节段心肌运动的同步性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单支病变患者68例分为缺血Ⅰ组(38例),狭窄率50%~75%;缺血Ⅱ组(30例),狭窄率≥75%;选取造影结果阴性者(狭窄率〈50%或无狭窄者)28例为对照组。在QTVI曲线上测量LAD支配的左室心肌5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Ⅰ组V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和Ve/Va比值减低,Te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Ⅱ组与对照组比较Vs、Ve、Va、Ts、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分析缺血心肌节段收缩、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功能下降和时间延迟程度与局部室壁缺血程度有关,并且舒张期特性指标早于收缩期指标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6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Δ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Δ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Δ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心肌梗死组EDV、ESV均明显升高,心肌梗死组EF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Inter-ΔTQ-E、Intra-ΔTQ-E、Max-Δ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中,Max-Δ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DV及ESV呈显著正相关;与EF呈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2例健康者及临床确诊的2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容积法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球形指数,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心脏左室长轴方向上心梗组前壁,侧壁,下壁各节段,后间隔心尖段Vs明显下降(P<0.01),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Vs无明显差异(P>0.05);心梗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节段平均VS与左室射血分数,球形指数等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9,0.68,P<0.0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62,P<0.01).心梗组LVEDVI和LVESVI明显增大(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 (QTVI)评价正常人左、右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各节段心肌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 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 ,应用 QTVI获得 4 0例正常人右心室侧壁基底段及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 ,分别测量各节段自 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收缩期同步性指标 (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 (Te)。结果 正常人左室内各节段心肌运动 Ts和 Te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右心室侧壁基底段心肌 Ts较左室 Ts延迟 2 7ms(P<0 .0 5 ) ,左右心室之间 Te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正常人左室内各节段心肌舒缩运动是同步的 ;右心室收缩稍晚于左心室 ,舒张运动两心室之间无差异。 QTVI可快速、无创、定量地评价心肌的同步性运动 ,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心导管测量左室压力上升速度最大值( dp/dtmax)为标准,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室收缩功能。方法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水平4个心室壁处(左室间隔、下壁、侧壁、前壁)心肌收缩速度,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 dp/dtmax。结果使用V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与左室 dp/dtmax呈正相关(r=0.883),P<0.001;使用QTV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处心肌收缩速度与 dp/dtmax呈正相关(r=0.715),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981,P=0.0028。结论VVI或QTV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水平心肌收缩速度均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好方法。相对于QTVI而言,VVI与 dp/dtmax的相关性更高,可能更加适用于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获标准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应用QTVI技术分析17例HCM患者和18例健康者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各节段心肌运动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左室二尖瓣环、基底段、中段水平的平均Ve、平均Va。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率(E)、舒张晚期速率(A)、计算E/A。结果HCM组左室各节段Ve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部分P〈0.001),肥厚节段Va低于正常组(P〈0.05),而非肥厚节段Va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同一水平平均Ve、Va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CM组与正常组二尖瓣口E、A、E/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HCM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心肌松弛性显著降低,肥厚节段的心肌顺应性受损。  相似文献   

8.
郑霄云  郑知刚  张小平  钱端  王勇 《临床荟萃》2006,21(15):1078-1080
目的与左心导管法对比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超声心动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21例高血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束后24小时内行左心导管检查。QTVI测量左室壁(侧壁和后间隔、前壁和下壁、前间隔和后壁)二尖辩环6个位点处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期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计算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处的平均峰值S即MSm与(dp/dt)max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分别为(r=0.77,P〈0.01;r=0.61,P〈0.05)。左心室壁二尖瓣环6个位点处的平均峰值Em即MEm与(dp/dt)min和T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r=-0.68和r=-0.76,P〈0.01);E/A与(dp/dt)min和T以及Em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QTVI所测MSm及MEm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简便、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患者左室壁收缩的非同步性。方法 应用 QTVI分析 16例慢性心衰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左室壁运动速度曲线 ,并对其中 4例右室双灶起搏和 1例双心室起搏患者起搏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基底段的收缩期速度峰均明显减低 (P<0 .0 0 1) ,两节段的收缩期速度峰延迟明显 (P<0 .0 0 1)。5例患者起搏后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基底部收缩期速度峰均较起搏前稍增大 ,两节段的收缩期速度峰延迟较起搏前明显缩短。结论  QTVI能够评价左室壁收缩的非同步性 ,并能够评估起搏治疗再同步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法(TT)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切面,两腔切面及四项切面,分别应用QTVI和TT技术分析30例正常人和20例DCM患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即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前间隔和后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下移距离(Don);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计算E/A值。结果 DCM患左室不同室壁节段Vs,Ve,Va和Ds以及LVEF均比正常人显减低。在DCM患中,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测量的二尖瓣环水平Ds与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Dm显相关(r=0.64,P=0.005),二尖瓣环水平的平均Vs(r=0.73,P=0.001)、平均Ds(r=0.64,P=0.005)与LVEF分别显相关。正常人与DCM患两组间E/A值无显统计学差异,而DCM患二尖瓣环平均Ve/Va较正常人显减低;正常人中二尖瓣环平均Ve/Va与E/A显相关(r=0.63,P=0.008),而DCM患二尖瓣环平均Va与E/A无显相关。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技术可快速、直观、元创性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评价及其非同步性分析。方法选择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6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0%,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65例。二维超声采集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和左室心尖长轴3个切面,左心6个室壁,利用QTVI分别测量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18个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以及6个壁基底段从心电图QRS波群起始到最大收缩峰值时限(Q-Ts),计算其最大差值(Max-△Ts)。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左室心肌各节段Vs规律均表现为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除CHF组后间隔心尖段>基底段>中间段外)。CHF组左室心肌各节段V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基底段达57%,中间段次之为50%,心尖段最少是43%。18个节段中除后间隔的心尖段平均Vs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7个节段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F6个壁基底段Q-Ts均延长,Max-△Ts平均83.08±40.19m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QTVI技术能准确、同时显示CHF患者室壁多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和时相,从而了解心肌整体和局部功能,有效评估心肌运动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心室的舒缩功能,观察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应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MC组)及正常儿童(N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ⅧC组左室壁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即Tmsv 16-SD,Tmsv16-Dif,Tmsv 12-SD,Tmsv12-Dif,Tmsv6-SD和Tmsv6-Dif)及其心率校正值均高于N组(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可早期发现左室壁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减低及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心肌的非同步性运动及其与左心功能、QRS间期的关系。方法 正常人和CHF患者各40例,利用QTVI技术,获取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获得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各位点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和T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S和TE的最大差值(Inter ΔTS和Inter ΔT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S和TE的最大差值(Intra ΔTS和Intra ΔT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S和TE的最大差值(Max ΔTS和Max ΔTE)。同时计算二尖瓣环6个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均值(MeanVs和MeanVe)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Inter ΔTS、Inter ΔTE、Intra ΔTS、Intra ΔTE、Max ΔTS和Max ΔTE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均P<0. 05 );CHF组Max ΔTs与LVEF、MeanVs负相关(r= -0. 761, P<0. 01; r= -0. 738, P<0. 01),与QRS间期不相关; Max ΔTE与QRS间期正相关(r=0. 470,P<0. 01),与MeanVe负相关(r=-0. 656,P<0. 01)。结论 CHF患者左心室同一节段及同一壁内均存在非同步运动,且与左心功能、QRS间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不同房室 (AV)间期对DDD双腔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AV间期。方法  3 0例植入DDD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在DDD起搏方式下将AV间期程控为 10 0ms、13 0ms、15 0ms、170ms、2 0 0ms ,测定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六个部位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及从QTVI曲线上A波结束到S波开始的时间 (TA -S) ,并将Vs与二维法所测的心输出量 (CO )作相关分析。结果 QTVI所测定的二尖瓣环的Vs与CO呈正相关 (r =0 .62 ,P <0 .0 1)。不同的AV间期明显影响Vs的值 ,TA -S则随AV间期的延长而增大。以Vs为标准 ,DDD起搏方式下最佳AV间期为 ( 15 4± 2 4)ms ,相应的TA -S 的平均值为 ( 7.6±2 .3 )s- 2 。结论 DDD双腔起搏时房室 (AV)间期影响左室收缩功能。QTVI可用于选择DDD双腔起搏的最佳AV间期。  相似文献   

1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尿毒症性心肌病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尿毒症患者不同节段心肌运动,定量分析其左室心肌舒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48例尿毒症患者(不伴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的为1组,伴有两者增厚的为2组)分别进行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测量,即收缩期S波,舒张期E、A波,同时测定其相应的时间-速度积分(S-TVI)即位移的大小。结果尿毒症1组患者E波与对照组比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毒症2组患者S及S-TVI均低于正常组的相应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显示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舒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对不同程度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进行评估,以期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 方法: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及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血糖、血压升高的不同程度,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MS I组和MS II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测量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PW测量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TDI模式下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内侧环频谱(e’);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室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峰值应变率(SRe)。 结果: 1.1 MS I组和MS II组二尖瓣口血流E/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S I组与MS II组E/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MS I组和MS II组二尖瓣内侧环E/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S I组E/e’值亦显著高于MS II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MS I组左室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S II组Ve除了室间隔心尖段阴性外,其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2 MS I组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均低于对照组(p<0.05),MS II组SRe除了后间隔中间段、下壁中间段及前壁中间段阴性外,其余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MS I组及MS II组左室长轴二尖瓣环水平室间隔组织E/Ve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MS I组E/Ve值亦显著高于MS II组(p<0.01),三组间呈递减趋势。 结论:1.通过VVI技术测定左室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峰值应变率(SRe),能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2.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左室结构改变之前,通过VVI技术结合频谱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测定E/Ve值,可早期评估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并能区分舒张功能的异常程度;3.VVI技术是一项无创、简便的心脏超声检查新技术,能够为准确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26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特征,探求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合理量化指标。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10例前壁心梗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计算平均峰值收缩速度(Vs)、收缩加速度(a)、长轴收缩速度增加率(Rvi)等反映收缩功能的参数。结果 正常人左室长轴a由基底段到心尖逐渐减低,心肌梗死时这一规律丧失,梗死区a显著减小;包含梗死区的室壁Rvi与非梗死区及正常人相应室壁Rvi对比显著增大或减小。结论 (1)RTVI可全定量同步对比分析多室壁节段的运动。(2)a可直观反映心肌收缩性。(3)Rvi对比显著增大或减小。结论 (1)QTVI可全定量同步对比分析多室壁节段的运动。(2)a可直观反映心肌收缩性。(3)Rvi可人微言轻反映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纵向心肌运动速度的变化。 方法 应用QTVI测量40例CHF患者和40例正常人于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及心尖左室长轴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计算各室壁心肌相邻节段间的速度差(△V1=基底段速度-中间段速度、ΔV2=中间段速度-心尖段速度)。 结果(1)正常组左室各室壁间心肌运动速度存在差异,其中侧壁速度最高,后壁次之,前间隔速度最低,而6个室壁间△V1、△V2无明显差异;(2)CHF患者左心室各室壁Vs及△V1、△V2明显降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室壁间△V1、△V2无差异,CHF组左室后间隔△V1、△V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4(P〈0.01)和r=0.687(P〈0.01)。 结论 CHF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各个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及速度差明显降低,速度差与LVEF值具有明显相关性;各室壁间心肌运动速度差无差异,因此在利用速度差评价心功能时,仅测量一个室壁的指标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