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淑  王磊 《中国医药》2013,8(6):856-856,858
例1女,71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力弱、言语不利2h于2011年12月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脂血症、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格检查:精神较差,体温36.1℃,脉搏6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4/68 mmHg(1 mmHg =0.133kPa).神经系统检查:昏睡;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左凝视,无眼球震颤,右侧鼻唇沟略浅.疼痛刺激右侧肢体无活动,左侧肢体可见不自主活动,右侧肢体肌张力偏低,四肢腱反射(+),双侧掌颏反射、Hoffmann征阴性,右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余阴性.急诊头颅CT示右侧枕叶陈旧性梗死灶,脑萎缩.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再通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再通率62.5%,P<0.05.两组E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经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孔雪丽 《云南医药》2021,(3):282-283
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动静脉联合溶栓于机械取栓,但是临床的应用以及预后价值还有待讨论.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溶栓方式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B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C组给予单纯的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三组溶栓效果。结果三组TIMI血流变化、病变狭窄程度以及急性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机械取栓比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并评价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研究。方法自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28例,双盲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机械取栓组两组,各64例,两组患者间于一般资料间并无差异;其中动静脉联合溶栓组采取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而机械取栓组采取机械取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术后10 d NIHSS评分与治疗前出现差异,且机械取栓组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机械取栓组预后效果良好,术后致残率为1.56%,而动静脉联合溶拴组的病死率为3.12%,术后致残率为7.81%,两组患者间存在很大差异。结论就长期临床预后效果来看,机械取栓组治疗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其预后效果良好,且对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益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ACI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试验组实施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治疗后1、3、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灌注分级,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3、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流灌注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动静脉联合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神经损伤程度,促进脑组织血供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预后及转归与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密切相关.目前脑梗死患者大多采用静脉内溶栓和扩溶等治疗,由于溶栓药物很少到达血流缓慢或接近血流停止的闭塞段血管,故疗效不理想[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严重的急性脑梗死多为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 CA)等血管形成血栓,直径较大,而溶栓仅能溶解新形成的血栓,无法改变基础病变,狭窄血管溶栓后常常又出现闭塞。临床上我们采用在溶栓的基础上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再通率、≤30%残余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率与术后3个月病死率之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  相似文献   

10.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确定急性闭塞脑血管后将导管微导管先端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将尿激酶(UK)经导管或微导管泵入行溶栓治疗,动态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0例,闭塞血管再通率76.89%。结论UK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而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ACI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要求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评估,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于12h、48h、1周、4周采用ESS、NIH及BI指数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溶栓后各个时间段ESS、NIH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周基本痊愈35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恶化8例、无变化6例,有效率达82.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是高效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以及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除未使用尿激酶外,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l指数以及Fugl-Meyer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200万U/人次,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以同期住院的30例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结果 溶栓组28例中24h内基本痊愈4例,显效8例,而对照组无1例有效。治疗后14d溶栓组基本痊愈12例,显效6例,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3例。溶栓组不同时间的显效率均经对照组高,有显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英  肖佐才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72-2073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超选择性造影技术,将微导管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将尿激酶(UK)经微导管泵入行溶栓治疗,动态观察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例,闭塞血管再通率68.75%,并发无症状脑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临床治愈。结论:UK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而安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科常规治疗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d内与第15天按改良式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Barthel指数记分法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较常规内科治疗更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胜文  张志彬 《河北医药》2000,22(4):302-30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重症疾病。近年来 ,临床研究表明 ,使用溶栓治疗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时如何选择最佳治疗途径、时间、剂量 ,使疗效最佳 ,并发症减少到最低水平 ,一直是大家探索的关键。现将我院 1996年 3月~1998年 10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脑梗死的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9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并经脑CT证实。发病时间6~ 4 8h ,治疗前均查凝血酶原时间 ,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另外 ,对近半年内有过手术史 ,严…  相似文献   

17.
颜伟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03-10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5例,对照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记录溶栓组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24 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2周静脉溶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颅内出血、颅外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病例分别占8.9%、21.4%、3.6%。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率低,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动脉溶栓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经颅超声溶栓和尿激酶溶栓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颅超声溶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2h、1d及7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CD检查血管再通率,联合组治疗后2h、1d及7d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经颅超声溶栓联合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中风科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7月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