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肺痨汗证患者中使用自拟的补虚敛汗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肺痨汗证患者76例,将他们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抗痨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补虚敛汗方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在经过2个月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使用补虚敛汗方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且两组的疗效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患有肺痨汗证的患者来说,除了使用抗痨方法治疗其疾病之外,还要使用补虚敛汗方对其盗汗等症状进行改善,这对于患者疾病的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常怡勇 《家庭医药》2014,(10):42-42
常有朋友因为自己身体毫无缘由地持续出汗而苦恼不已,殊不知出汗可能是疾病到来前的预警。中医称非正常汗出的病症为汗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天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入睡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发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肢冷息微者称为脱汗;汗出色黄或染衣者为黄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为战汗。一般以自汗、盗汗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学强调"不治已病,治末病"。近年来,随着对中医文献的信息挖掘,有很多学者发现单纯"辨证论治"不能全面地概括中医的诊疗模式。提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其中,"辨体"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指出人的体质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对亚健康的干预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一诊疗模式的提出,促进了现代中医学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姚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69-269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早在《内经》中已对汗的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的归属,汗为五种津液之一,并指出生理性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热衣厚,则为汗,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说明津液来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在生理上分为五液,津液在滋养人体过剩之后排出体外,随着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生理上会产生适应性调节,便产生了不同的排出方式。  相似文献   

5.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的临床诊疗主要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来进行逻辑推理的。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大量疾病信息(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骨科术后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骨科术后汗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后采用常规的抗感染、补液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配合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64%),好转lO例(20%),无效8例(16%),总有效率84%;对照组治愈24例(48%),好转8例(16%),无效18(36%),总有效率64%。两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中医治疗法对于治疗骨科术后汗症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汗症患儿应用中成药与自拟中药汤剂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于中医辨证的“虚汗”与“病后多汗”两类汗症患儿分别给予虚汗停、龙牡壮骨颗粒、自拟止汗方及玉屏风散、自拟多汗方分组治疗观察。结果第一类:虚汗停组总有效率84%,龙牡壮骨颗粒总有效率71%,自拟止汗方总有效率94%;第二类:玉屏风散组总有效率80%,自拟多汗方93.5%。两类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自拟多汗方及止汗方治疗小儿汗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8.
汗证临床极为常见,有自汗与盗汗之别,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各种原因所致的汗证其病理变化可归纳为阴阳不调,腠里开合失司,津液外泄及火热夹邪,灼迫营阴,津液外泄二类,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人之气血,尤阴阳水火,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如水热自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如水溢自流。”汗证可出现在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尤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甲亢、结核病等所致者最为多见,西医药对汗证的治疗实无良药,而中医药辩证治疗汗症则有独到之处,疗效远胜一筹。笔者从汗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辩证施治几方面浅论汗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扁平疣、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CT图像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疑诊扁平疣的患者22例,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各20例,进行皮肤CT扫描检查。结果3种疾病皮肤CT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皮肤CT对汗管瘤、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3种疾病具有辅助诊断和提供鉴别诊断线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县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实施超声诊疗规范化管理对基层成员单位中医诊疗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义县中医院医共体6家基层成员单位在实施超声诊疗规范化管理前(2020年1—12月)开展超声检查的1 896例患者为管理前组,实施超声诊疗规范化管理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开展超声检查的1 972例患者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超声诊疗质量、超声检查对中医诊断和治疗帮助情况、中医诊疗满意度及医患纠纷情况。结果 管理后组超声诊断符合率、对中医诊断有帮助率、对中医治疗有帮助率及中医诊疗满意度> 90分者占比明显高于管理前组,中医诊疗相关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县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开展超声诊疗规范化管理,为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提高了基层成员单位超声诊疗质量和患者就医满意度,还降低了中医诊疗相关医患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尽管目前对癌症的发生机制不断从细胞甚至基因层面进行研究,但中医理论的"黑箱"观点是从整体认识分析入手,因而中医思维在肿瘤防治中有着自身的特点或优势。本文围绕中医思维理论及其相关内容,分析了中医思维在肿瘤防治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中医思维的系统特征与现代系统理论的契合,揭示将中医思维运用于肿瘤防治中应当把握的基本思路,同时指出在肿瘤防治中进行中医思维应当避免的误区,这有利于继承中医理论中的宝贵遗产,正确指导肿瘤防治的实践,进而在肿瘤防治中突破现有诊疗水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论治在骨科术后汗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治疗的160例骨科术后出现汗症的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适当中药辅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结果观察组在对症状的各种积分及总积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在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也占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中药辩证分型论治对骨科术后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志坚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型汗证方面,有独特的个人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与变通,汗证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因此,治汗证不可一味敛汗止汗;治当调和营卫,燮理阴阳,益气养血为总原则之下加以敛汗止汗之中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是核心课程, 而肺胀又是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的非常重要的一节, 对于整个肺系疾病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对了解中医学理论与诊疗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经验和思路, 将肺胀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希冀对探索《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汗证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自汗、盗汗、战汗、绝汗。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突然战栗而出汗者为战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脉微者为脱汗。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血不足、阴虚火旺,战汗多由外感热病而致,绝汗乃  相似文献   

16.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由津液所化生,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血汗同源"之说.人是要经常流汗的.气温高会流汗,体力劳动会流汗,吃辛辣的食物会流汗,有时受到惊吓也会发冷汗.上述表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调节人体体温、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平衡的功能.而虚汗是非正常原因的流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术止汗散治疗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小儿汗证患儿均给予白术止汗散煎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7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27例,占50.94%;好转22例,占41.51%;无效4例,占7.55%。总有效率为92.45%。结论白术止汗散治疗小儿汗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疾病阶段与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胁痛"、"鼓胀"、"黄疸"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辨识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1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古籍研究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医学术保存和传承的载体,对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等多种病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甲状腺疾病古人多以"瘿病"概之,早在《吕氏春秋》即有记载,其内容分散于众多医书中。中医古籍文献对甲状腺疾病的描述和论述对甲状腺疾病的辨治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整理古籍中甲状腺疾病的  相似文献   

20.
病治异同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两个方面。是中医的一项重要治疗原则。对其实质的研究,有助于发扬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治异同进行分析,以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