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非外科手术微创诊治冠心病的方法。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优越性更为突出,本文就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及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的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杰  袁正强  刘霞洪  徐敏  刘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52-165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次经桡动脉人路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手术情况.结果:经桡动脉行CAG手术成功率为96.53%,经桡动脉PCI成功率为98.46%,术后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局部血肿1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CAG和PCI安全有效,创伤及并发症少,局部容易止血,患者术后不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短、花费低,可作为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脉介入患者无法完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66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操作过程和临床资料,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失败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发生动脉并发症13例(1.97%),经桡动脉路径无法完成的患者39例(5.91%)。经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原因包括无法进一步引导导管进入升主动脉,导管长度不足,桡动脉穿刺失败。经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75岁,以往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高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75岁,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材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适'-3的选择患者和术前风险评估是提高经桡动脉路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方钦  邹春莉  陶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28-3629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冠状动脉造影(Cardio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的诊疗中运用日渐广泛,常规有经皮股动脉及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1989年加拿大Campeau曾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心病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通过对我院325例冠心病患者运用该技术治疗的总结分析。手术前后及术中密切有效的医护配合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以供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42)和股动脉组(n=50),对比分析两组的PCI成功率、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0.48%,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0.00%,且从置入支架数、手术时间等方面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术后并发症看,桡动脉组2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股动脉组1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进行CAG和(或)PCI患者115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55例和股动脉组60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CAG和PCI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血肿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静 《贵州医药》2012,36(3):284-285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1].一直以来,冠脉介入穿刺途径多经股动脉进行,但术后并发症成为阻碍该项技术向前发展的瓶颈[2].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股动脉途径的不足之处,已逐渐受到介入医生的重视而被广泛应用[3].本文就我院近二年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术后护理心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刘莉 《黑龙江医药》2012,25(4):635-639
目的:观察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并发症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疑诊和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98%(98/10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局部轻微血肿2例(2%),桡动脉闭塞1例(1%)。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且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100例经皮桡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成立专门的责任小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的身心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42%)。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经皮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穿刺成功72例,成功率96%。其中有6例发生桡动脉痉挛,4例再次穿刺成功,2例致普通导丝无法通过,其中1例改行肱动脉穿刺成功,1例改行股动脉途径成功;1例右锁骨下动脉迂曲1例;有3例撤除导管时发生右上臂酸痛;术中无心脏并发症发生。其中单支血管病18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22例。结论PCI可以获得稳定的闭塞血管开通率,实现完全再灌注,减少了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材料的不断完善,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已日益受到患者及术者的欢迎。我科自2004年11月-2007年1月已开展此项技术11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压力及压迫时间进行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分旧法组(压迫时间长)10例,新法组(压迫时间短)28例。术后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止血,分别在术前、术后行右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了解用不同压力及压迫时间进行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无出血、血肿、夹层并发症。旧法组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50%,新法止血组术后血管闭塞发生率为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短的患者,术后血管闭塞发生率比压迫止血时长的患者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9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92例,成功率达到95.83%,造影成功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其中对62例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置入支架86枚,成功治疗患者60例,成功率达96.77%。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是安全可行的,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观察我院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1例经桡动脉穿刺与32例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在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的成功率相似,前者的并发症较少。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在我国已逐渐开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常规方法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损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术后恢复快,痛苦小,节省费用等优点.我科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对77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与常规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行PCI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行PCI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V、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V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桡动脉行PCI治疗相比,经远端桡动脉行PCI治疗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效果,有利于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术...  相似文献   

19.
5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是种一非外科手术微创诊疗冠心病的方法。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的优越性更为突出。本文就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的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 I的246例患者,观察有无大出血、血管及脏器损伤、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8例,发生率为7.3%,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6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4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发生使介入操作暂时停止或减慢的桡动脉痉挛3例;一过性视力障碍者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