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breast)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应进行提前预防以降低损害后果。目前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均未完全明晰,学术界普遍认为或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兴荣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490-1490
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一种或增生过程中的一个临床阶段。因其病理组织改变表现为囊肿、导管上皮增生、腺管型腺病、大汗腺样化生、乳头状瘤病等,概括为导管扩张成囊和导管上皮增生两种具有主要临床体征的病理学改变,尤其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故手术时机选择比较重要。现对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6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症在中医学中称为“乳癖”。乳腺增生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内分泌失调有关,即雌激素含量相对或绝对增高,黄体酮相对降低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增高,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症的病理组织形态及其分类的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告300例乳腺增生症病理形态学分析。将乳腺增生症分成为单纯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两大类。前者包括4组病变,后者分成3级。观察结果认为该病为多种病变组合,以2~3种病变者居多(占74.3%),多者达到7种,平均2.6种。与美国妇女比较,中国妇女病变中形成囊肿者及大汗腺化生者似较少,非典型增生发生率亦低,小叶非典型增生极少见,而纤维腺瘤变者较多见,发生率达32.7%。分析乳腺增生症发病年龄,手术时病人年龄以纤维腺病变病人最年轻(年龄高峰为20~30岁年龄组),一般增生病变年龄高峰在25~40岁年龄组之间,而非典型增生病例则多在40~60岁之间。结论认为,将乳腺增生症分为单纯性及非典型增生两大类是可行的,形态学标准易于掌握,与Page分类无矛盾,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托瑞米芬联合中药治疗重症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98例重症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平消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瑞米芬,经期停药。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程度、乳腺厚度、肿块大小及硬度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83.67%,显著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5.92%(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乳腺厚度、肿块大小及硬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及乳腺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卵泡刺激素(FSH)及孕酮(P)水平均升高,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泌乳素(PR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各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瑞米芬,可提高重症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激素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一组形态学结构复杂多样、与乳腺癌关系十分密切的病变.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重新诠释了它的概念,将其命名为导管上皮内肿瘤并在后面附上数字以表明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本文着重介绍各类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遗传学改变及其与浸润性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和结块,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病程长,反复发作,有一定的癌变率。2004年7月至2006年4月作者对23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了E2、FT、PRL水平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共45个病灶)经病理学证实为IDC的动态增强MRI及DWI表现,测量肿块的早期强化率、ADC值,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不同病理学分级IDC的早期强化率、TIC曲线分型及ADC值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43例IDC中,Ⅰ级8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不同级别IDC两两比较,早期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IC曲线分型、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C的TIC曲线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40,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79,P<0.01)。正常乳腺组织与不同病理组织分级IDC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的TIC曲线结合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IDC的组织学分级。  相似文献   

9.
王婕  刘霆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23-1725
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不等,其治疗和预后也各异,在临床上易与炎性假瘤、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非典型性淋巴组织增生等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