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对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争免疫固定电泳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在M蛋白血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球蛋白定量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kappa,lambda轻链的浓度;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采用Helena公司的Spire3000全自动电泳仪及扫描仪进行.结果 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38例血清蛋白电泳有M带,免疫固定电泳150例全部检出M带;分型结果显示以IgGλ型最多(58例,占38.7%);12例经血清蛋白电泳未检出M带而免疫固定电泳检出M带的患者中,有10例为轻链病患者.结论 免瘦固定电泳特异度和敏感度较血清蛋白电泳高.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特别是轻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中的应用,并对M蛋白的特性进行分型鉴定。方法对39例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分析。结果3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gG型20例(51.3%),其中κ轻链型9例,λ轻链型11例;IgA型11例(28.2%),其中κ轻链型5例,λ轻链型6例;IgM型2例(5.1%),均为λ轻链型,单纯轻链型6例(15.4%),λ轻链型3例,κ轻链型3例。血清总蛋白升高者20例,球蛋白升高者24例。免疫球蛋白和轻链检测表明同型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其含量多明显升高并常伴有其他组份的异常。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M蛋白进行分型鉴定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免疫固定电泳、尿液轻链定量及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轻链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重链、轻链及游离轻链定量,用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法对M成份做定性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轻链型21例,完整型29例(其中IgGI、gA型19例;IgD型10例)标本分别做免疫固定电泳,尿轻链定量及游离轻链检测,然后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对于轻链型骨髓瘤患者,免疫固定电泳、尿轻链定量及血清游离轻链检测三种方法的轻链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5%(19/21);80.9%(17/21);100%(21/21)。对于完整型骨髓瘤患者三种方法的游离轻链检测(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与重链结合的单克隆轻链的阳性率100%)阳性率分别为20.7%(6/29);41.4%(12/29);82.7%(24/29)。结论血清游离轻链检测较另外两种方法检测游离轻链更为灵敏,其与免疫固定电泳法结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明确诊断、疗效观察及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在少见型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2015年该院31例少见型MM瘤患者,其中λ轻链型22例,κ轻链型7例,λ轻链及IgDλ双克隆型2例。空腹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检测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评价其在少见型MM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到M蛋白的阳性率29.03%,Durie-Salmon分期临床Ⅱ期与Ⅲ期M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见型MM与IgGκ型的IgG及Ig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gAκ型的IgA及Ig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可作为少见型MM患者M蛋白的筛查方法,血清蛋白电泳则可对MM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起到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免疫比浊法对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77例检出M蛋白,阳性率为88.5%,免疫固定电泳均为阳性,免疫分型IgGκ29例,占33.3%;IgGλ22例,占25.3%;IgAκ10例,占11.5%;IgAλ12例,占13.8%;IgMκ4例,占4.6%;IgMλ3例,占3.4%;κ轻链2例,占2.3%;λ轻链5例,占5.7%;同时相应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增高伴其它组分降低。结论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尿轻链κ、λ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例MM患者38例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升高;55例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显著升高;血清蛋白电泳56例检出M带,而免疫固定电泳中89例均为阳性结果。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检是MM诊断的敏感方法 ,应作为MM的常规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65例经本院血液科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并对其中6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跟踪检测。结果 59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可检测出M蛋白带,6例未检测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IgG型45例(69.2%),其中κ轻链型28例,λ轻链型17例;IgA型10例(15.4%),其中κ轻链型4例,λ轻链型6例;IgM型2例(3.1%),游离轻链型4例(6.2%),双克隆型4例(6.2%)。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持续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特异性好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定量和κ、λ比值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实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453例经血清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尿κ、λ轻链ELISA测定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定量和κ、λ比值及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IgG类患者212例,占46.8%,IgA类90例(19.9%),IgM类35例(7.7%),IgD类36例(7.9%),游离κ链36例(7.9%),游离λ链44例(9.7%). 结论 IgM,IgG及IgA型MM患者中以κ型轻链为主,而IgD类以λ型轻链为主.在IgG类中,IgG1亚类最多见,IgG2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实验室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探讨M蛋白免疫球蛋白类型改变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l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球蛋白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免疫球蛋白类型改变。结论综合各实验室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误诊,分析Ig类型的改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IgD型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出率。方法 对27例IgD型骨髓瘤标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分析。结果 此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55.6%都有典型M带,18.5%的病例中有极不明显M带,另有25.9%的病例中没有M带,但在免疫固定电泳图中均可见与IgD抗血清形成的致密条带。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法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对10例轻链型MM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链型MM的RBC、HB、UREA、CRE、IgG与IgG型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轻链型MM的WBC、PLT、IgA、IgM、骨髓浆细胞比例、骨髓原幼浆细胞比例、骨髓成熟浆细胞比例以及溶骨性损害比例与IgG型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轻链κ型MM和IgG、κ型MM血清、尿液游离轻链大部分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轻链λ型MM和IgG、λ型MM血清、尿液游离轻链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链型MM的贫血、肾功能损害较突出,完整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类型的MM。血清、尿液游离轻链定量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MM的诊断及分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康懿  刘华  王蕾  高锋 《检验医学》2011,26(10):675-678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轻链(sLC)κ/λ比值及血清蛋白电泳(SPE)在M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282例MM患者及521例健康对照人群sLC水平并计算κ/λ比值,同时做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以临床已确诊为MM的患者分型结果为标准,评价sLC比值联合SPE检测对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蛋白电泳(SPE)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符合MM诊断标准的MM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MM患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2例MM患者有120例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带,检出率为62.5%; 免疫固定电泳174例检出M带,检出率为90.6%; 分型结果显示以IgG型最多(106例,55.2%),其中IgG-λ型66例(34.4%); IgA型次之(36例,18.8%),轻链型最低(24例,12.5%)。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各型MM患者血清中出现相应免疫球蛋白及轻链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为67.7%(130/192)。无论是κ型还是λ型M蛋白,κ/λ比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检出率为85.4%(164/192)。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κ/λ比值测定等免疫学检测在MM诊断中有较好的检出率,能及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疗指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郑伟  陆捷  桂清荣  王东云 《检验医学》2020,35(3):224-228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方法对28例IgD型M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IgG型M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8例IgD型MM患者中,IgD-κ亚型3例、IgD-λ亚型25例。IgD型MM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钙与IgG型MM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MM患者的尿素、肌酐和白蛋白均高于IgG型MM患者(P<0.05),总蛋白、IgA、IgG和IgM均低于IgG型MM患者(P<0.05)。IgD型MM患者血清总轻链、游离轻链、游离κ/λ比值及尿液总轻链、总κ/λ比值与IgG型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IgD型MM患者中,有21例(75%)尿液中检出本-周蛋白。IgD型MM基因型多表现为1q21扩增。结论IgD型MM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基因检测等,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电泳及免疫球蛋白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M蛋白、MM型别分布及其在MM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血清蛋白和免疫电泳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进行电泳和扫描;免疫球蛋白定量采用Beckman CS-免疫化学分析仪,以全自动方式进行速率散射比浊分析,测各样本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 M)含量。结果38例MM全部检出M带,22例MM尿液检出本-周氏蛋白,检出阳性率为57.90%。血清免疫电泳分型IgGκ型14例,占36.84%;IgGλ型10例,占26.32%;IgAκ型5例,占13.16%;IgAλ型6例,占15.79%;Ig Mλ型3例,占7.89%,为最少。结论血清蛋白及免疫电泳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对MM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的血清免疫学特征。 方法 对28例MM患者的血清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电泳扫描,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定量,以及免疫固定电泳。 结果 27例(96.4%)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可显示M带,IgG型、IgM型多在γ区,IgA型多在β区。不同型别MM免疫固定电泳图谱各异,IgG、IgA、IgM和单纯游离轻链的比例分别为46.4%、21.4%、17.9%、10.7%。在轻链型别中,IgG、IgM类M蛋白以κ型为主,单纯轻链型以λ型为主。免疫球蛋白定量显示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部分显著增高,非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显著降低。 结论 通过上述四种免疫化学综合实验对MM进行免疫分型,可对MM作出准确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 53例病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出单克隆蛋白带(M带)的比例分别为IgG占55%;IgA型占19%;IgM型占13%;轻链型占13%,免疫球蛋白定量显示:相应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部分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显著降低.结论 血清蛋白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鉴定,对MM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公司生产的Hydarsys2琼脂糖凝胶电泳仪,对临床上有检测需求的患者血清进行IFE,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155例患者的血清IFE检测结果中,67例阳性,其中经临床诊断证实的MM51例。IFE对MM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9%、80.5%。51例IFE阳性的MM患者中,以免疫球蛋白(Ig)Gκ型和λ型为主,分别占19.61%、27.45%,但其余各型均有分布。51例IFE阳性MM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原发疾病被贫血、骨痛等首发症状掩盖,患者常会就诊于其他科室。结论IFE对MM的准确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256例 M 蛋白阳性病例的分析,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1256例M 蛋白阳性的初诊患者相关资料,分析病例的病种分布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与非MM的首发症状,分析MM 的M蛋白类型和M 蛋白水平。结果1256例M蛋白阳性病例中,M M 1215例(96.7%),良性或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疾病41例(3.3%)。患者男女比例1.34∶1,平均年龄63.1岁,50岁以下初诊患者306例(25.2%)。M M 首发症状以腰痛、骨痛为主,非M M 以发热、贫血、乏力为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 M 患者中 IgG 型742例(61.2%),IgA型280例(23.0%),IgM型81例(6.7%),IgD型36例(3.6%),轻链型53例(4.4%),双克隆M 蛋白型12例(1.0%),非分泌型1例(0.1%),其中IgG、A、M、D型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结论 M 蛋白阳性主要见于M M ,男性多于女性,且近两年发病更趋于年轻化,以IgG型为主。当患者出现腰痛、骨痛,且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或降低时,应及时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必要时进行骨髓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