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5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28例,利培酮组27例,共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88.89%,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治疗后2周末起BEHAVE-AD评分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结束后组间BEHAVE-AD评分和MMSE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喹硫平组更低(P<0.01)。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锥体外系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显效率为84.00%、80.00%,总有效率96.00%、94.00%,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喹硫平对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的短期影响。方法 77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分层随机分成齐拉西酮组(n=39)和喹硫平组(n=38),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最低日剂量分别定为40 mg·d~(-1)和100 mg·d~(-1),最高日剂量分别限定为160 mg·d~(-1)和800 mg·d~(-1),每日分2次服用,治疗4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和喹硫平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67%vs.58%,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尿酸水平高于喹硫平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喹硫平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齐拉西酮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均有效;齐拉西酮对氧化应激影响比喹硫平小,两药对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与临床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功能障碍患者1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喹硫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各82例,前者给予喹硫平(145±50)mg/d治疗,后者给予氟哌啶醇(4.5±1.5)mg/d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均明显降低,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喹硫平组患者的痴呆病理性评分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啶醇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35/82),喹硫平组为31.3%(26/82),喹硫平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哌啶醇相比,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促进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李根祥  查显友 《医药导报》2012,31(12):1588-1560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痴呆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25~300 mg.d-1,平均(160.4±135.2)mg.d-1;卡马西平0.3~0.6 g.d-1,平均(0.49±0.25)g.d-1,在1周内联合用药;对照组给予喹硫平25~400 mg.d-1,平均(260.5±235.4)mg.d-1,均口服,共观察8周。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锥体外系反应明显时可使用苯海索1~2 mg.d-1;严重失眠者晚间可短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辅助睡眠。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1,2,4,6,8周末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7.5%。两组疗效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治疗4,6周末BEHAVE-AD总分和攻击行为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喹硫平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可减少喹硫平用量及不良反应,对精神行为控制较快,疗效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哌罗匹隆组和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Cohen-Mansfied激越问卷(CMA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哌罗匹隆组有效率为82.0%,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哌罗匹隆治疗12周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其中在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3个因子的得分明显下降(P〈 0.0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MMSE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哌罗匹隆的不良反应较喹硫平轻,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喹硫平相比,哌罗匹隆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辅助治疗痴呆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1组为奥卡西平联喹硫平组,另1组为喹硫平组,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第1,2,4,6,8周末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联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84.8%,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87.5%,与治疗前比较2组对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有肯定疗效,2组在第4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8周无显著性差异,且2组间治疗4、6周末BEHAVE-AD总分和攻击行为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卡西平联喹硫平治疗BPSD疗效确切,既减少了喹硫平的用量,又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对攻击行为控制较快及疗效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进行治疗,疗程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组对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率93.7%,利培酮组90.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喹硫平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CH)患者血脂代谢及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期间接诊的SCH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喹硫平治疗,持续用药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代谢、激越行为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较对照组的80.00%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激越因子评分表(PANSS-EC)评分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喹硫平治疗SCH可更好地改善激越行为,减小对血脂代谢影响,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和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治疗),每组55例。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前后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得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得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实施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痴呆病理行为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氟哌啶醇组患者显著的高于喹硫平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403,P=0.0018〈0.05)。结论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但是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齐拉西酮组和喹硫平组治疗。每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90%,喹硫平为86.7%,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各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现状,各项分值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很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和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结论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老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利培酮组20例,喹硫平组20例,奥氮平组20例,阿立哌唑组20例,齐拉西酮组20例。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3周均采用运动平板试验进行评估,治疗后的第1、2、3周分别进行B超、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水电解质、血清催乳素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喹硫平、奥氮平组患者体重增加及血糖升高例数多于其他组,喹硫平组患者心动过速例数多于其他组,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过度镇静例数多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55%)、喹硫平组(65%)、奥氮平组(8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30%)和齐拉西酮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用药3周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数、自我疲劳等级较用药前显著增高,达亚极量心率所需时间较用药前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五组引起各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功能改变,齐拉西酮引起的QTc间期延长较突出,喹硫平可引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引起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血管性疾呆(VD)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VD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2、4和8周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患者痴呆状况;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有效率88.6%,利培酮组有效率86.7%,喹硫平组不良反应低于利培酮组。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均能显著改善VD患者BPSD,喹硫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患者75例,随机分组,38例行喹硫平用药治疗,37例采用奥氮平用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在BEHAVE-AD、MMSE、ADL评分均明显改善;奥氮平组的口干、体质量增加、锥体外系反应要明显多于喹硫平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均有确切疗效,结合药物不良反应,喹硫平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结果:两组疾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齐拉西酮对血糖、血脂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性评价并探讨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应用较广的齐拉西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首发和继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铁二局职业病防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10例,分为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及喹硫平组,每组70例,各组包含首发及复发性患者各35例。其中齐拉西酮组:20~80mg/d,2次/d;利培酮组:4~7mg/d,2次/d;喹硫平组:400~1 000mg/d,2次/d,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首发组各类药物使用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中,齐拉西酮组疗效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喹硫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及喹硫平相似;齐拉西酮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和喹硫平相当,总体疗效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推荐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34例)和喹硫平组(33例),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时采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中、后检测泌乳素水平。结果治疗结束时,帕利哌酮组显效率62%,有效率88%;喹硫平组显效率64%,有效率85%,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在第二周末的评分明显低于喹硫平组(P<0.05),余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帕利哌酮组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喹硫平组则无影响,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疗效与喹硫平相当,但起效更早,且耐受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喹硫平、奥氮平治疗6周,用BPRS评定疗效,MMSE评定认知功能,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6周后喹硫平组与奥氮平组BP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喹硫平组有效率为72.5%,奥氮平组为7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奥氮平组嗜睡、便秘出现率高于喹硫平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均有效,两种药物对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均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痴呆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实验组给予喹硫平治疗.[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BEHAVE总分分别为(5.1±1.3)和(5.4±1.5),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PANSS得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锥体外系副反应,实验组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6%:27.3%,X2=4.935,P<0.05),其中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要少.[结论]氟哌啶醇和喹硫平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痴呆患者的生理特点,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考虑,喹硫平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志勇  王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194-3195
目的:探讨国产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喹硫平治疗3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疗程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的平均剂量(136±65.1)mg/d,总体有效率达92.1%,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嗜睡、头晕和锥体外系反应(EPS)等。结论:低剂量国产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