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今进行16层螺旋CT冠脉检查的227例患者的图像。对造影图像利用GE公司AW4.2工作站分析软件进行容积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斑块进行分析,并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非钙化性斑块、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不但可以检测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斑块,而且可以判断斑块的性质,并可检测冠状动脉各分支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对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114例患者,肾动脉狭窄发病率18.4%,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26.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2.7%。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7%与26.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治疗冠心病,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痛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得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三维重建,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及引起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管腔狭窄及粥样斑块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网(AMM)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402例疑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行AMM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析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不同程度狭窄情况下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以及不同部位狭窄情况下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当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高度一致;当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时,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高度一致;冠脉不同部位狭窄情况下,AMM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高度一致。结论AMM在重度冠脉狭窄与冠心病定位诊断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无明显或轻度狭窄冠心病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钙化的CT扫描与造影对比研究(附71例分析)刘振春,陈新,关长群,胡为民本文通过71例冠状动脉CT与造影的对比分析,为CT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寻找更可靠、准确的指标。1材料与方法本组71例均行冠状动脉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种检查时间在3周...  相似文献   

6.
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是冠状动脉造影[1]。目前,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定量评价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已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但其是否能够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和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尚无定论。本次研究分析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MSCTA,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56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54例MS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其中28例患者、78支冠状动脉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狭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分支,18例可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征.结论 MSCTA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全部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对临床资料和肾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肾动脉狭窄者27例,占13.5%,其中轻度狭窄者(〈50%)13例,占6.5%,明显狭窄者14例,占7.0%。明显肾动脉狭窄单变量分析,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是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尤其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见于老年合并高血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便及早发现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我院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0例,均采用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轻度狭窄节段数69个,中度狭窄节段数67个,重度狭窄节段数64个;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出轻度狭窄节段数73个,中度狭窄节段数69个,重度狭窄节段数65个;64层螺旋CT诊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特异度99.12%(334/337)、准确性98.75%(396/401)较轻度冠状动脉狭窄95.78%(318/332)、94.01%(377/401)和中度冠状动脉狭窄96.71%(323/334)、95.01%(381/40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有较高准确性和特异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别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形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病人预后、决定药物使用及介入性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标[1].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等特点,其最大缺点在于术后仰卧一段时间,同时要求患肢的制动[2].……  相似文献   

11.
许桂萍  马琳  王丽君  陶映雪 《临床荟萃》2007,22(14):1018-1020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研究表明,因胸痛、胸闷怀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约有10%~30%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提供冠状动脉解剖上的狭窄程度,不足以说明病变是否造成生理功能的障碍,而后者对临床决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判定心肌桥,并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分为3级。 结果 14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共检出心肌桥10例,检出率2.2%,全部位于左前降支。2例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固定狭窄达70%以上,置入支架。其他有症状病例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时收缩期狭窄是判定心肌桥的惟一依据,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事件,对有缺血症状者应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芬  王朝晖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54-1056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发作缺血性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曾有研究显示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有超过一半的女性及17%的男性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虽然胸痛可由非心源性原因引起,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心肌缺血也是引起缺血性胸痛的可能原因。如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无复流现象,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对这些临床现象,目前认为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存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力的下降。目前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以下对因微循环功能障碍引起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与创伤性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探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诊断冠心病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和室壁运动异常者,再进一步有创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35例临床初诊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出20例为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经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了18例冠心病的诊断。结论:用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检查,肯定了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高度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TTDE)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的准确性。方法85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4h内用TTDE探测左前降支血流。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20例患者冠状动脉显著狭窄,其中7例为近、中段高度狭窄(≥95%)。73例患者(85.9%)超声检出左前降支血流,其中5例为逆向血流。该5例患者均为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或完全阻塞。TTDE显示左前降支为逆向血流时,预测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100%。结论TTDE检出左前降支逆向血流是预测左前降支近、中段高度狭窄的一种准确、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10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并对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0%,冠心病中为29%,1支、2支、3支病变肾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10%、69.2%。对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冠脉病变支数及吸烟为肾动脉狭窄的最危险因素。结论 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分析,肾动脉狭窄严重者先干预肾动脉再进一步干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22例初诊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检查后,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阳性例数要多于冠状动脉造影,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准确率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提供了较好的帮助,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都较高,但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更快速的检查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情况,为诊断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式,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与肾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冠心病与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1997年6月 ̄1999年12月,对临床诊断或怀疑冠心病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同时调查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易患因素及血肌酐水平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260例进行造影的患者中,30%(79/260)患者有肾动脉狭窄,其中肾动脉明显狭窄41例(16%),轻度狭窄38例(15%  相似文献   

19.
高璀乡  王育林 《临床荟萃》2008,23(21):1549-1550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有E2、E3、E43种异构体,在脂类的运行、代谢过程及巨噬细胞聚集脂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脂质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载脂蛋白基因型分析及血脂测定,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可能的内在联系,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研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的121例患者进行HRV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正常组。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轻度及重度狭窄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组。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HRV指标显著低于造影正常组(P〈0.05);双支厦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单支病变组相比,SDNN、rMSSD、PNN50、LF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只有LF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HRV指标均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右冠状动脉病变组HRV指标虽低于左冠状动脉病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下降,且与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程度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缺血病变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