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定 《华夏医学》2000,13(4):500-501
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78例,用奥曲肽治疗40例,用垂体后叶素治疗38例,在疗效、再出血率及副作用方面作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有呕血或黑便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共78例。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1~76岁,平均(52.3±4.6)岁,其中肝硬化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36例,肝硬化型肝癌4例;对照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9~77岁,平均(51±5.6)岁,其中肝硬化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使行圈套结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病人手术成功、早日康复。方法 :我们分期分段地给这类病人做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以及针对各种并发症行必要的治疗、护理。结果 :2 5例行圈套结扎术的病人 ,2 1例出现并发症 ,通过我们精心的护理、治疗 ,3天内症状消失。最终 ,经胃镜复查 ,手术均全部成功。结论 :加强专业护士的知识结构 ,密切观察病情 ,合理进食 ,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40%左右,目前内科治疗(包括胃镜下硬化剂注射及橡皮圈套扎)只能暂时性的止血,再次复发出血率高。外科手术治疗因病人全身情况差,损伤大等原因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经皮穿刺肝  相似文献   

4.
刘慧 《当代医学》2013,(27):127-128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病情,并进行相应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 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中,17例患者出血停止,2例转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未出现患者死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卢积良 《浙江医学》2001,23(2):121-122
食管胃底曲线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我们1997年1月-1998年12月对入住我院的5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奥曲肽(Octretide,又称善得它)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选择性门奇断流加贲门周围腹膜化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21例。手术方法为脾切除和仅切断进入胃和食管的出血性门静脉分支,对食管、胃外的门奇交通支予以保护,断流后利用胃底部包绕贲门和食管下段,使贲门周围腹膜化以阻止新生血管重新长入和避免再出血。经3个月至3.5a随访,仅1例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提示该方法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和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目前常用的断流和分流手术均属对症治疗。我院自2004年8月~2008年8月,对64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在 3 0 %~ 40 % ,复发性出血病死率高达 60 %以上。因此 ,对于出血病人能及时控制、防止复发性出血 ,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我科从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善得定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6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有呕血和 /或黑便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56例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41例 ,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 5例 ;男性 43例 ,女…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常依其不同病程 ,将其治疗分为预防首次出血、治疗活动性出血和再出血的预防三阶段。在不同病期 ,据病人状况及对治疗反应和医院条件等 ,选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称之食管胃曲张静脉各阶段的“内外科程序治疗”。现结合国外文献〔1,2〕介绍如下。1 首次出血的预防1 .1 出血危险性的估计 研究表明 ,有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危险性为 2 5 %~33% ,首次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危险性高达70 % ,患者首次出血后病死率明显增加 ,2周生存率 6…  相似文献   

11.
杜凌 《医学文选》2000,19(4):487-487
1996年 1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采用 5 %鱼肝油酸钠对 33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 97次血管内注射硬化剂治疗 (EVS) ,并随访观察 ,其中对治疗 2年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紧急内镜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EVS后 19例患者出现 2 8例次上消化道出血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 42岁。肝炎后肝硬化 15例 ,酒精性肝硬化 4例。肝功能按 Child分级 :A级 6例 ,B级 11例 ,C级 2例。1.2 出血情况及距首次 EVS时间  19例患者除 2例仅注射 1次外 ,其余 17例硬化剂平均注射 3.5 5次。1次…  相似文献   

12.
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常见,约30%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20%~30%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首次出血后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80%,每次出血的死亡率约20%,是消化道出血死亡主要致死病因之一。经内镜下套扎疗法(EVL)和内镜下注射硬化疗法(EIS)是今年来开展的预防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疗法,现将两种方法治疗的106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些病人同时有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的内镜治疗。方法 选1999年1月~2000年7月的我院住院病人,急诊止血12例,择期治疗9例,均采取食道胃底曲张静脉联合套扎治疗。结果 12例急诊病人有3例为食道曲张静脉渗血,9例为胃底曲张静脉喷血,经食道胃底联合套扎治疗均成功止血,9例择期治疗病人,食道胃底联合套扎术后内镜检查食道胃底静脉基本消失。结论 在GEV1型和GEV2型病人的内镜治疗,适当的选择联合套扎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黏膜层加固硬化疗法对闭塞的食管曲张静脉再通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36例经过硬化、结扎治疗使食管静脉曲张闭塞和消失的患者进行黏膜层加固硬化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通过内镜及内镜超声观察曲张静脉变化.对128例相同病情的患者行非加固治疗作对照组.随访1~13年.结果:加固治疗组无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及再出血,而对照组有25例(19.5%)出现孤立状或条状曲张静脉伴有红色征,21例(16.4%)细小静脉变粗、局部黏膜充血明显,6例(4.7%)再出血,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黏膜层加固硬化疗法对已闭塞的食管曲张静脉有防止曲张静脉复发和再出血的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门奇断流术治疗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32例,其中急诊手术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择期手术22例均治愈。结果表明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术式。手术时机的选择与病情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镜下单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间接受单纯EVL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EVL治疗的曲张静脉消失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曲张静脉总体消失率为54.17%,1年内再出血率为33.3%,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的胸骨后烧灼样不适及吞咽困难,可自行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套扎治疗曲张静脉安全、有效,但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硬化治疗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门脉高压病人断流、分流术后的再出血 ,则更是棘手的临床问题。我科常规对此类病人术后 2~ 3周行食管镜检查 ,其治疗标准以日本评判标准为原则 ,针对性进行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 ,疗效甚佳。我院自 1 986年至 1 999年收治 1 5 1例患者 ,现将治疗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86~ 1 999年共收治 1 5 1例 ,男 99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43岁 (7~ 74岁 )。全组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者 ,行脾切 断流术 1 2 0例 ,脾切 分流术 31例 ,均于术后 2~ 3周行食管镜检查 ,其中 1 2 …  相似文献   

19.
贺晓娟  董玮  王莎莎  彭芳丽  鲁秀梅 《吉林医学》2010,31(27):4653-4654
目的:评价国产组织黏合剂内镜下注射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8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于出血72h内行国产组织黏合剂注射联合套扎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急诊止血率达100%,胃底静脉曲张消失16例(57.1%),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总有效率78.6%,其中显效8例(28.6%),有效15例(53.6%),无效5例(17.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组织黏合剂内镜下注射联合套扎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