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3例34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2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5例5髋,感染4例4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5髋,1~2年1髋,5~10年18髋,10~13年10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20髋,混合型假体7髋,骨水泥型假体7髋。结果平均随访3.5年。1例术后半年发生股骨柄松动进行再翻修,其余病例假体保留,优良率为82.4%。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髋臼磨损也是翻修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松林  吴宇黎  周维江  张穹 《中国骨伤》2002,15(12):712-7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20例(244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远端血栓33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11例,DVT发生率26.4%,未发生1例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蒋竞杭  李衡山  谢友明 《骨科》2011,2(3):152-153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行半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尽早恢复半坐卧位,常规抗感染及原发病的治疗。麻醉失效后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运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1周。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16例髋关节功能在术后2~4.5月(平均3个月)恢复至近似于受伤前的状态,4例髋关节功能较之前稍减退,1例死亡。结论对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掌握好适应证,选择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取得比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风险"人群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低风险"人群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准备行选择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低风险"患者13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76髋,全膝关节置换术63例72膝,年龄46~84岁,平均68.5岁。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患者术后均未采用任何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于术后6~8天行静脉造影或根据临床表现急诊行静脉造影。怀疑肺栓塞的患者摄胸部X线片及CT加以确诊。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73例76髋中,22髋(28.95%)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近端栓塞14髋,远端栓塞8髋;全膝关节置换术63例72膝中,33膝(45.83%)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9膝为近端栓塞,24膝为远端栓塞。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全膝关节置换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15,P<0.05);两组间近端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88,P>0.05);两组间远端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48,P<0.05)。发生肺栓塞1例(0.74%)。临床症状对深静脉血栓的阳性预测值为52%。结论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风险"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7.16%,而临床表现并不能作为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依据。临床上应建立起一套安全有效的方法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全髋关节置换组(110例)和半髋关节置换组(11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全髋关节置换组均长(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 0. 05)。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全髋关节置换组为91. 82%,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82. 73%(P 0. 05)。并发症发生率全髋关节置换组为18. 18%,半髋关节置换组为5.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为理想,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7.
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徐斌  徐洪港 《中国骨伤》2008,21(11):855-857
目的:研究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下肢手术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6-82岁,平均49.5岁。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可能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24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10例,全膝置换术后14例。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分别为9、6、7和12例。结论:研究发现高龄、深静脉血栓既往史、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骨水泥、止血带的使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对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平均年龄70岁以上,X线平片Singh指数在Ⅱ~Ⅳ度),均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深静脉血栓症状全部缓解,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4分,术后提高到88.4分,其中优2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2%(37/41).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确保股骨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型柄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价Zweymii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6年11月~2001年1月,对55例56髋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男26例.女29例;年龄30~80岁,平均59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18例19髋,其中骨水泥固定3例3髋,非骨水泥固定15例16髋;全髋关节置换37例37髋,其中骨水泥固定25髋,非骨水泥固定12髋。术后20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36髓因无菌性假体松动行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16髋行髋臼植骨术,其中自体碎屑植骨15髋.异体大块植骨1髋。所有病例均使用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系统固定。术后随访时间为5~63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2例33髓.所有患者髓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处愈合良好。3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Ⅰ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6分(10~7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对于髋臼环完整需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病例,使用Zweymiiller双锥面螺旋臼及加长矩形柄系统固定牢固,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4.4%(34/36)。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