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联合BiPAP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7d后动脉血气(PaOz、PaC02)、肺通气功能(FEVl、FEVl/FVC)、呼吸频率(RR)、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7d后,2组Pa02、PaCL)2、FEVl、FEVl/FVC、RR、MMRC、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in岬联合雾化吸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控制下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在肺部感染控制指导下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FVC)、机械通气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PaC02、Pa02、Sa0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中pH、Pa02、Sa0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02降低,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可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合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以评估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A组)30例,噻托溴铵组(B组)30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C组)30例。采用肺功能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l/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预计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FEVl、FEVl/FVC、FEVl%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患者治疗2周后FEVl、FEVl/FVC、FEVl%预计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c组治疗2周后FEVl、FEVl/FVC、FEVl%预计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能更有效地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辅助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输注,以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明显提高血氧分压,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黏度和红细胞集聚指数(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血氧分压,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血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8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导管常规吸氧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治疗4h后血气分析,治疗组pH明显回升(P〈0.05),24h内持续好转,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照组pH变化不明显。治疗组通气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患者的PaC02均不能降到正常水平。【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应尽早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予以积极的护理,能较快纠正呼吸衰竭、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天数以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H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PASP以及治疗前后PaO2、PaCO2、FEV1及FEV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PaC02、FEV1、FEV1%、HR、LVED、NT—porBNP、PASP,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FEV1、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Pa02EF及PASP明显上升,PaCO,HR、LVED、NT-porBNP及PAS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且在减少比索洛尔用量后消除。结论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比索洛尔,能极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副作用少,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在佐治肺性脑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氧疗、平喘、祛痰、利尿、强心、抗感染、呼吸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静30ml静脉滴注。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5.21%,治疗组9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65.00±28.54h,比对照组的80.12±29.58h平均提前38.57h(P〈0.01);两组治疗后SP02、pH值、Pa02、PaC02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是防治肺性脑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氨溴索、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疏通呼吸道、低流量持续给氧、舒张支气管、发热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氨溴索2mL及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4mL进行混合后雾化吸人治疗,3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施立稳(活性成分为沙美特罗)50斗g吸人治疗,2次·d-1。2组均7d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肺功能指标[-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和用力肺活量(FVC)】、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O:、FEVl及FVC均高于对照组,PaCO: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沙美特罗联合氨溴索及布地奈德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8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霉素肠溶胶囊0.25g/次,2次/d,口服,连续服用1a。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a患者临床症状急性加重次数、每日咳痰量、痰培养阳性率,并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l)、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及用力肺活量指标(forcedvitalcapacity,FVC)、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结果治疗组治疗1a内未发作18例,急性加重1次12例,急性加重2次以上10例,治疗有效率75%;对照组急性加重1次2例,急性加重2次以上38例,治疗总有效率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日咳痰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痰培养阳性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FEV。%,FVC较治疗前增加(P〈0.05),LVEF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可降低支气管扩张症痰培养阳性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全部病例入组前1个月无使用过任何剂型的激素、B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无氧疗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疗程15d。舒利迭组吸入沙关特罗/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两组患者其他治疗均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肺功能、圣一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利迭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值)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l/FFVC)、SGRQ评分(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SGRQ总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丙酸氟替卡松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酸氟替卡松组FEVl/预计值和FEVl/FVC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SGRQ评分中呼吸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活动能力、疾病影响、SGRQ总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吸入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通阳活血汤足部护理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六字诀呼吸操锻炼,观察组采用通阳活血汤足部护理联合六字诀呼吸操锻炼。两组患者治疗14d。比较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PaO2、SaO2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阳活血汤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血气水平、血栓前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于氧合指数指导下的进阶式肺康复训练结合俯卧位通气对重度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重度老年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和肢体被动活动,观察组增加基于氧合指数指导下的进阶式肺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的心功能[右心室舒张末面积/左心室舒张末面积(RV/LV)、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KM-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aO2/FiO2、SaO2和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KM-MB、cTnT、RV/LV和下腔静脉内径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1或P<0.05)。结论基于氧合指数指导下的进阶式肺康复训练结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治疗重度老年ARDS患者,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和血气指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轻机械通气对心功能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下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化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并采用Bi PAP呼吸机进行NIPPV,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测定通气前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通气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和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预测值,记录通气前后呼吸(RR)、心率(HR)变化。结果通气后,观察组p H值、p(O_2)、SaO_2、p(CO_2)、FEV1、FEV1/FVC、FEV1%预测值、RR、H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C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通气、改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硝酸甘油(NTG)注射液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临床疗效。方法把CP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CPHD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微泵泵入NTG和米力农注射液各5 mg/d,均加0.9%氯化钠注射溶液至50ml,分别按5~10μg/min,0.25~1.0μg.min-1.kg-1泵入,疗程一周。对照组27例,为CPHD常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临床疗效,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住院7 d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与78%(P<0.01),治疗组显效率更高(P<0.01)、降低MPAP、PaCO2水平更显著(P<0.01)。结论微量泵入硝酸甘油和米力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二氧化碳(CO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疼痛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50名拟做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体温组(21℃)和等体温组(CO2加温至37℃,WOLF加温气腹机)。测定不同温度CO2气腹LC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2)、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FEV1/FVC比值,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测定结果均有下降,等体温组术后肺功能的测定结果高于低体温组(P〈0.05);等体温组术后的疼痛程度较低体温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为了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手术应采用加温CO2建立气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老年高龄房颤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128例慢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不安装心脏起搏器,起搏组予装·心脏起搏器,入选时及三年后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比较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起搏组CO、CI及HR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LVEF较对照组降低,LVEDD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指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老年高龄的房颤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CO和CI显著增加,费用并不昂贵,且在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患者血液中的BNP、血浆ET-1、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参附治疗组32例。2组均根据2009ACC/AHA心力衰竭指南采用抗心衰治疗。参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1次/d,疗程为10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脑钠肽、血浆内皮素-1指标,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V),心排血量(CO),排指数(CI)],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BNP、血浆ET均有下降,且左心室收缩能力均有增强,同时参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更有效干预心衰患者BNP、血浆ET、左心收缩功能指标,改善心衰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的临床意义.方法:年龄在65岁以上的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45例(第1组)、COPD稳定期患者42例(第2组)及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无症状患者40例(对照组),测定其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计分及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叶酸、维生素Bt2和前白蛋白(PA)浓度.结果:在SGRQ计分、FEV1、FEV1/FVC和PA水平方面,第1组和第2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第1组又显著低于第2组(P<0.05).此外,在tHCY水平方面,第1组和第2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第1组又显著高于第2组(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HCY水平与叶酸、VitB12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血清tHCY显著高于对照组,监测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7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名为正常组.治疗组和观察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周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观察组治疗前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动脉压(PAP)、IL-6、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观察组治疗前及正常组血浆IL-6[(106.61±31.34)、(105.33±30.16)、(73.81±31.12) ng/L]、TNF-α[(19.41±10.21)、(18.25±11.37)、(14.82±4.33)ng/L]浓度及PAP[(58.33±8.95)、(56.04±8.57)、(15.88±7.01)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17、15.43、88.75,P均为0.00),且治疗组、观察组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IL-6[(73.90±27.12) ng/L与(103.00±28.12) ng/L]、TNF-α[(14.91±5.35) ng/L与(17.22±7.17) ng/L]、PAP[(45.96±5.61) mmHg与(53.11±9.21)mmHg]较观察组治疗24周后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25,0.045,0.031).治疗24周后治疗组较观察组FEV1 [(57.85±10.31)%与(43.9±31.33)%]、FEV1/FVC[(57.83±10.38)%与(47.97±14.79)%]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01,0.024).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PAP,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抑制肺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