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感染灶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 年12 月间,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感染灶的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石及感染灶分布于双侧肝内胆管者12例(19.4%),局限分布于左外叶10例(16.1%),左半肝23例(37.1%),右前叶1例(1.6%),右后叶8例(12.9%)及右半肝8例(12.9%)。对脓肿直径>3 cm,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穿刺置PTCD管引流。病情稳定,全身情况改善后行确定性手术,包括肝胆管结石病灶及脓肿切除或引流。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9例(17.3%)、粘连性肠梗阻4例(6.5%)、胆漏2例(3.2%)、胆道出血1例(1.6%)、肝断面及膈下感染1例(1.6%)、严重腹腔感染1例(1.6%),无肝功能衰竭。术后因为严重腹腔感染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1.6%)。随访6个月至5年,随访率80.7%(50/62)。5年内疗效优良者占88.7%(55/62),8.1%(5/62)病例因未行规则性肝切除,遗留病变的胆管,结石再发、胆道反复感染而需进一步手术处理。结论 遵循个体化原则,充分引流感染灶,同时或择期进行肝胆管结石并感染病灶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感染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尿细菌谱及其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54例患者围手术期清洁中段尿培养的多重耐药感染细菌谱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报告。 结果15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有148例,占96.1%(148/154),阴性菌中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145例,占97.97%(145/148),阴性中大肠埃希菌127例,占第一位为82.47%(127/154),其中ESBLs阳性125例,占98.43%(125/127);革兰氏阳性菌有6例,其中屎肠球菌4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多重耐药菌在疾病分布中泌尿系结石占69.48%(107/154),其次为泌尿系梗阻占21.43%(33/154);人群分布中以中老年组最多,占80.52%(124/154),青年组占15.58%(24/154)。对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分别是:羧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高抗菌药为: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羧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 结论围手术期尿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最多,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为产生ESBLs。在进行经验性治疗时可选择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6年来行肝切除术的21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感染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7例肝癌肝切除病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并发症分为感染组(n=33)与非感染组(n=184).33例中,手术部位感染15例(占45.45%)、肝脏周围感染4例(占12.12%)、远处部位感染14例(占42.42%);术后死亡3例(占1.38%).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6,0R=2.564)、糖尿病史(P=0.02,OR=1.996)、手术时间(F=0.005,0R=2.237)及胆漏发生率(P<0.001,0R=7.325)是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及胆漏发生率是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病因,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认识和预防AKI、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AKI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AKI患者275例,男181例,女94例,中位年龄为57岁,其中青年组(≤40岁)54例(占 19.6%),中年组(40~60岁)97例(占 35.3%),老年组(≥61岁)124例(占 45.1%).275例患者的AKI分期中1期88例(占32%),2期83例(占 30.2%),3期104例(占 37.8%).肾前性病因最常见,153例(占 55.6%),其中感染相关性疾病最多,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肾性病因中以药物性因素最多,其次为肿瘤相关性肾病.肾后性因素以尿路结石最常见,其次为肿瘤转移或浸润.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低蛋白血症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 2.445、43.530、2.801和3.118(均P<0.01).结论 AKI患者中,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肾前性病因引起的AKI较常见,要及早诊断并积极干预.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MODS、低蛋白血症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方法:采用体质量相近雄性SD大鼠,分别采用体内切除肝脏左叶、中叶,保留尾状叶、右叶和三角叶获取小体积供肝,采用”二袖套”法植入肝脏,测定供肝占全肝湿重比率以及观察术后2、7 d生存率。 结果:共完成80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供肝重(4.02±0.64)g,全肝重(11.84±1.36)g,供肝占全肝湿重比率为33.81%,95%可信区间为33.22%~34.40%。受体2、7 d生存率分别为84%、66%,死亡原因主要为腹腔出血、胆汁漏、腹腔感染、慢性供肝失功能、肺部感染等。 结论:采用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的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残存无功能肝脏,保留的肝叶重量比率接近30%,可以稳定地建立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中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求。方法 回顾性分析DM并发肝脓肿45例。结果 DM并发肝脓肿多见于男性(66.7%)。发生部位在右叶者占62%,多数培养阳性率较低(35%)。诊断首选B超,经内,外科治疗,41例康复,4例死亡,此病死因主要为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DM合并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对DM伴有发热者应高度重视,控制血糖,及时治疗胆道感染,是预防此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2-2006年灼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上海瑞金医院灼伤科2002-2006年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上海瑞金医院2002-2006年灼伤病房细菌的流行病学,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变化。结果:①病房分离的主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9.48%-41.06%)和铜绿假单胞菌(15.59%-23.39%)。②头孢拉定(80.45-286.34DDDs/100住院人天)、头孢哌酮(11.64-238.97 DDDs/100住院人天)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病房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万古霉素(43.19-82.18 DDDs/100住院人天)、阿米卡星(38.99-125.52 DDDs/100住院人天)、环丙沙星(1.96-163.41 DDDs/100住院人天)的使用量也比较大。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研究显示,青霉素(98.0%-100.0%)、阿米卡星(72.4%-86.1%)、头孢唑啉(68.5%-85.1%)、环丙沙星(51.5%-81.2%)、苯唑西林(72.7%-85.1%)耐药率都比较高,而万古霉素尚未发现耐药菌株。青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情况较严重,使用量也有相应减少。环丙沙星的耐药情况有所缓解,使用量则相应增加。结论: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临床必须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通过联合用药、选择不常用的敏感抗菌药物、减少耐药严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手段来缓解细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死亡事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感染死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8年在本院血透中心登记透析并随访死亡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分析感染作为直接死因及促进因素在死亡患者中的作用。 结果 共252例死亡,其中男性162例(64.29%),女性90例(35.71%),死亡年龄为(63.48±14.77)岁,紧急透析者占59.52%。首位基础疾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7.2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90%)和高血压肾病(14.55%)。17.4%患者直接死因为感染,17.4%患者为感染促进死亡。首位死因为脑血管事件,占23.6%,心血管事件占13.4%。在老年患者组(≥65岁),感染作为直接死因和促进因素者分别占18.63%和21.57%。与感染有关死亡者年龄显著高于非感染相关死亡者。因感染死亡患者及因感染促进死亡患者中存活<3个月者分别占48.15% 和38.71%,高于非感染相关死亡患者的30.34%。存活>2年者中,前两者比例分别为22.22%和32.26%,低于非感染相关死亡患者中比例(37.93%)。死亡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感染(77.59%),其次为血行感染(10.34%),导管相关性感染(5.17%)。58.62%感染有关死亡者病原检出阳性,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38.24%),50%检出者合并真菌感染。 结论 感染是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重要直接死因及死亡促进因素,且是老年患者和透析开始3个月内的主要死因。引起血透患者死亡的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半数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应重视血透患者感染的防治,尤其在老年患者和透析初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86例患儿资料,对确诊为院内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6例新生儿患者中有85例患儿存在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3/85,62.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8/85,21.2%)、鲍曼不动杆菌(12/85,14.1%)、铜绿假单胞菌(7/85,8.2%)和大肠埃希菌(5/85,5.9%)。本组病例院内感染的临床表现以肺炎(35/85,41.2%)最为常见,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所有肺炎的68.6%(24/35);其次为败血症(22/85,25.9%)和腹泻(12/85,14.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OR=1.921)、脐静脉置管(OR=1.301)、住院时间(OR=1.076)、胎龄(OR=1.125)和胎膜早破(OR=1.207)等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静脉置管可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急性肝衰竭(ALF)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转归,为ALF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32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为21~52岁(81.25%),男性19例,女性13例,男性高发于女性.药物性肝衰竭为主要病因,占h46.9%(15/32例),其中以蒙药及中药所致多见,占药物性肝衰竭的80.00%(12/15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ALF8例(占25.0%);酒精性肝衰竭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2例;病因未明4例.临床治愈和好转4例(12.5%),死亡28例(87.5%),出现ALF至死亡时间为2~13态d.27例(86.7%)凝血酶原时间〉30 s,29例(91.2%)凝血酶原活动度〈20%;ALF患者前3位并发症是肝性脑病、感染及脑水肿.结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蒙药和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衰竭为ALF的首要病因.医生选用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毒不良反应,特别是肝脏毒性,减少药物所致ALF的发病;关注PT和PTA严重异常,及时发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分析其耐药情况。 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00例,分析其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细菌种类和其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100株致病菌中,真菌2株(2%),革兰阳性菌(G+菌)35株(占35%),革兰阴性菌(G-菌)63株(占63%)。G+菌中以葡萄球菌最多(30株,占30%);G-菌以肠杆菌科细菌最多(53株,占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36.7%(11/30);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占17.31%(9/52)。对两种及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菌有92株,占总致病菌的92%。G-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及氨曲南等耐药率较高,G+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以及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 结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治疗G-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作为临床用药选择;治疗G+菌感染,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等可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中HBV及HCV隐匿性感染所占的比例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1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血清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RT-PCR法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HCV抗原,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肝组织HBV抗原阳性者11例(35.5%);HBV、HCV抗原均阳性者10例(32.3%),全阴性者10例(32.3%)。存在HBV隐匿性感染的21例患者中,慢性肝炎患者7例,肝硬化患者12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2例。结论HBV、HCV感染为不明原因肝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BV感染。HBV隐匿性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产科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共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以呼吸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发生感染率最高(占44.03%),其次是手术切口(占23.85%)和泌尿道(占12.84%);剖宫产感染者36例(占33.03%),顺产未侧切感染者24例(占22.02%),顺产侧切感染者19例(占17.43%),宫外孕感染者17例(占15.60%),计划生育感染者13例(占11.93%)。实验室检出病原菌52株(47.71%),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最高16株(占30.77%)。 结论患者抵抗力降低以及较少活动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剖宫产术后导尿留置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和产科患者均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实施无菌流程操作和有效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医院内发生感染的主要措施,保证产妇在住院过程当中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能够减少产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97%左右。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实约20%-40%的患者的病情呈慢性进行性经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3家单位接受TACE术肝癌患者3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术后并发感染患者25例,观察和研究肝癌患者TACE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性情况。结果 感染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62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2株,占35.48%;革兰氏阴性菌33株,占53.23%;真菌7株,占11.29%;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主要菌种有:大肠埃希菌13株(39.39%)、肺炎克雷伯菌10株(30.33%)、铜绿假单胞菌5株(15.15%)、鲍氏不动杆菌2株(6.06%);革兰氏阳性菌中的主要菌种有:粪肠球菌8株(36.36%)、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18.18%)、表皮葡萄球菌3株(13.64%)、无乳链球菌1株(4.55%)。真菌主要有:浅部真菌2株(28.57%)、白假丝酵母菌1株(14.2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肝移植受者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DDCN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肝移植受者继发DDCNS相关病例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2000—2011年12家移植中心发表的13篇文献,共报道44例肝移植受者继发DDCNS。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及术前存在肝性脑病史者分别占全部病例的77.4%和45.2%,与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相关(P〈0.05);合并感染及肾衰竭者分别占71.0%和38.7%,与临床结局有关(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继发DDCNS与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及术前存在肝性脑病有关。感染和肾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需要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7.
胆肠吻合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1~1985年,全国调查419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1]:胆肠吻合术占44%(1837/4197),胆肠吻合与肝部分切除术联用占13%(539/4197),以上二者共占57%。与肝部分切除联用的539例在肝部分切除术的728例中占74%(539/728)。汪谦等[2]报告426例,胆肠吻合术中因肝内胆管结石而行手术者占56%(236/426)。足见胆管肠吻合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不同类型胆肠吻合术的特点1.胆总管肠吻合适用于胆总管出口的梗阻但无肝内胆管狭窄和结石者。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开腹经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临床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7 579例,其中多药耐药菌共3 223株,其中ESBLs-ECO占40.83%,其次为MDR-PA占19.45%。多药耐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2 056株,63.79%),其次是分泌物标本(1 414株12.85%)和尿液(369株,11.45%);痰液标本中检出最多的是MDR-AB(550株,26.75%),在尿液标本、血液、分泌物以及脓液标准中检出最多的均为ESBLs-ECO。多药耐药菌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各种类型ICU病房中(53.94%),其次为神经内科(14.96%)和呼吸内科(8.75%)。 结论本院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各ICU,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重耐药菌株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42例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术后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9.6%),胆漏2例(占4.7%),肺部感染3例(占7.1%)。手术后疗效优良者35例,优良率86.8%。结石复发3例(13.2%)。结论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的使用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可减低术后残石及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探讨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肝胆管结石病在我院进行再次手术的病例136例,其中男60例,女76例,平均年龄55.3岁。肝胆管结石分型:Ⅰ型101例(74.3%),Ⅱa型5例(3.7%),Ⅱb型27例(19.8%),Ⅱc型3例(2.2%)。结果再次手术的原因为:①前次手术时结石残留31例(22.8%);②结石再生52例(38.2%);③肝内胆管狭窄未纠正23例(16.9%);④肝外胆管囊状扩张未处理18例(13.2%);⑤初次手术为急诊手术12例(8.8%)。再次手术方式分别为:①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3例(24.3%);②单纯肝叶(肝段)切除术3例(2.2%);③胆管切开取石+胆道口括约肌成形术5例(3.7%);④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T管引流术29例(21.3%);⑤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40例(29.4%);⑥胆管切开取石+肝叶(肝段)切除+胆肠吻合术26例(19.1%)。手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6例(4.4%),膈下脓肿形成3例(2.2%),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0.7%),肺部感染2例(1.5%),切口感染7例(5.1%)。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术后结石残留14例(10.3%)。再次手术后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18.8%。结论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前应对疾病状态进行充分评估和准备,尽可能选择以肝叶(肝段)切除为基础的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