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慧敏  易村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70-3072
目的:探讨宫颈癌ⅠB~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以及转移途径,了解盆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0月的子宫颈癌ⅠB~ⅡB期291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91例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64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2.0%。转移部位以闭孔最多,占18.2%(53/291),其余依次为髂内4.8%(14/291)、髂总3.4%(10/291)、髂外3.1%(9/291)、腹股沟深淋巴结1.7%(5/291),宫旁淋巴结0.7%(2/291)。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相关,而患者组织学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闭孔淋巴结是子宫颈癌最常见转移部位,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而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湘雅附二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手术治疗3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55例,转移率为17.9%,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33例,髂内淋巴结转移31例,髂外淋巴结转移15例,髂总淋巴结转移10例.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及术前予以新辅助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灶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受临床与病理多种因素的影响,闭孔淋巴结是子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可以认为前哨淋巴结,是否能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21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患者中,4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6%。其中,31例(14.5%)闭孔淋巴结转移,23例(10.7%)髂内淋巴结转移,12例(5.6%)髂外淋巴结转移,7例(3.3%)髂总淋巴结转移,6例(2.8%)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6例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患者中,ⅠB1期、ⅠB2期及ⅡA2期各2例,5例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伴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1例为孤立性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及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低。如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低分化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应系统清扫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末端淋巴结。如果ⅠA期患者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未转移,可考虑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李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84-3586
目的:分析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高危因素,为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手术治疗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2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盆腔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2例早期宫颈癌有3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3.9% (34/142),其中30例(21.1%)闭孔组淋巴结阳性,8例(5.6%)髂内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外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总组淋巴结阳性.24例孤立性淋巴结转移,10例多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5年生存率为51.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侵犯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易受累,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不同转移模式的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7月在广西柳州工人医院初治、病历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宫颈癌为研究对象,行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纳入研究病例共100例。所有病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模式分为阶梯式转移和跳跃式转移组,再进一步研究不同淋巴结转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中淋巴结阶梯式转移的比率为68%,跳跃式转移的比率为32%,两组病例比较平均年龄、临床分期占比、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及LVSI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宫旁转移率在跳跃式转移组明显高于阶梯式转移组(P=0. 003)。阶梯式转移组SCC平均值显著高于跳跃式转移组(P=0. 043)。所有病例进行随访12~60个月,平均23个月,失访6例,2年内复发32例。其5年生存率为57. 29%。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组死亡19例,5年生存率为36. 7%;阶梯式转移组死亡25例,5年生存率为59.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传统意义上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大多数遵循着阶梯式转移模式,故对于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辨识及检测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比例会相应增高,其与宫旁转移及高SCC有关。因其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应引起重视,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预后,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就诊治疗的年轻宫颈癌患者(≤40岁)110例,对其临床表现、宫颈形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脉管瘤栓等病理因素与年轻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不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的转移、脉管瘤栓、COX-2、HPV16-E6患者之间的5年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不同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健康教育状况患者之间的5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淋巴结的转移、脉管瘤栓、COX-2、HPV16-E6这些因素与预后有关(P值均0.5),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肿块的大小与预后无关(P值均0.05)。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的转移、脉管瘤栓、COX-2、HPV16-E6等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鳞癌、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用单因素和COX回归生存模型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宫颈鳞、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70 2例宫颈癌组织中 ,鳞癌 6 30例 ,占 89.7%,腺癌 72例 ,占 10 .3%;宫颈癌 5年生存率为 5 7.4 %,其中鳞癌 5 8.3%,腺癌 5 7.3%,差异无显著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鳞、腺癌预后因素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分化程度 ;多因素分析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进入鳞、腺癌Cox回归方程。 [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可作为独立的评价宫颈鳞、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A2-ⅡA。观察术后病理LVSI,随访终点为死亡。分析LVSI与临床、病理及总生存率关系。结果:98例中LVSI阳性48例,LVSI阳性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患者失访7例(LVSI阳性3例、阴性4例),随访率92.9%,随访中位时间68个月(50~86个月),5年生存率71.4%,LVS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60.0%)低于LVSI阴性者(82.6%)(P0.05)。Kaplan-Meier分析,LVSI阳性患者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P0.05)。LVSI、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LVS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LVSI阳性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LVSI可能成为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IA2-IIB期)84例,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盆腹腔腔内淋巴结情况,术后对切除的子宫及清扫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最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84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其中均为阳性者60例,均为阴性者15例,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0.90%,特异性为83.33%,漏诊率为9.1%;误诊率为16.67%;Youden指数为0.7423。且检测盆腔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84.93%,特异度为81.18%,均低于检测髂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灵敏度94.11%及特异度10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转移的淋巴结,对宫颈癌病情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对髂总动脉旁和/或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检测更具灵敏度及特异度,需引起临床医师警惕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桂玲  周萍  江宁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149-150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因素、病理类型与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肿瘤病医院1997-1999年间收治的151例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并与大于35岁患者的进行病理类型、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理类型、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轻妇女宫颈癌组磷癌80.7%,腺癌19.2%,生存率53.6%,淋巴结转移率21.2%;对照组,磷癌92.5%,腺癌7.5%,生存率66.6%,淋巴结转移率8.3%。结论不健康性行为是年轻妇女宫颈癌的重要诱因,年轻妇女宫颈癌腺癌比例高,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较年长妇女的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因素与其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复发间的相关性,并运用COX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患者的发病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低分化、非鳞癌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肌层浸润深度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13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其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和定量检测.分析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明确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  相似文献   

13.
叶青  黄剑飞  陈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89-4991
目的:用活性染料美兰定位进行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了解SLN的分布特点,探索SLN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对45例术前确诊宫颈癌、FIGO分期Ia2-Ⅱb的患者行经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术中美兰识别SLN,将最先蓝染的淋巴结定为SLN,切除SLN送病理检查。SLN病理学评估包括连续切片中的病理诊断和广谱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所有数据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①宫颈癌中识别和检获SLN41例占91.11(41/45),由SLN发现转移率的灵敏度为85.71(6/7);②闭孔淋巴结是宫颈癌SLN最常见部位,占检获SLN的55.04,其次髂内和髂外淋巴结分别为20.18和14.67;③癌转移SLN平均直径为(2.87±0.17)cm,显著大于无癌转移的SLN(1.57±0.05)cm;④SLN阳性检出率与宫颈癌FIGO分期、宫颈肌层浸润深度、颈管浸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SLN能反映宫颈癌盆腔LN的转移情况与常见部位,并可作为确定手术范围的依据之一,有利于患者预后的评价。但染料注射时间、部位还需进一步探究与改进,以提高宫颈癌术中对SLN的判别检出率。宫颈癌根治术美兰定位检测SLN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1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宫颈浸润、附件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在设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时应重视患者的病理分级、附件转移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D1(PK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48例宫颈癌(宫颈癌组)、4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及38例正常宫颈者(对照组)宫颈组织标本,检测标本PKD1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相关性。结果:3组宫颈标本PKD1阳性表达率及免疫组化评分均为宫颈癌组(81.3%、4.7±0.8分)>CINⅢ组(61.9%、3.1±0.6分)>对照组(7.9%、0.9±0.3分)(P<0.05)。宫颈癌组中,PKD1阳性39例、PKD1阴性9例,PKD1阳性组FIGO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PKD1阴性组(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宫颈癌组织PKD1免疫组化评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免疫组化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9、0.411、0.517,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5)。结论:PKD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宫颈癌诊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检测239例首次治疗的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研究组)、1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良性对照组),154例正常体检对照组的SAA水平,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A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的分期标准.结果 研究组SAA水平为25.47 (9.74,36.42) mg/L,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Z=-6.146、-9.782,P均<0.05).宫颈癌患者SAA水平在癌症分期Ⅲ-Ⅳ者及有淋巴转移者中较低分期水平和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升高(Z=-4.138、-3,842,P<0.05).研究组SAA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Cut-off值为16.38mg/L,灵敏度为89.15%,特异性为90.55%.结论 SAA测定在诊断宫颈癌,判断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其分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收治的116例子宫颈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P=0.022)、病理类型(P=0.003)、组织学分级(P=0.000)、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8)与宫颈癌预后显著相关;年龄(P=0.236)、肿瘤直径(≤4 cm vs>4 cm)(P=0.491)、宫颈肌层浸润深度(P=0.270)与预后无显著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提示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evidence that 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with chemotherapy or endocrine therapy results in better survival for all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breast cancer. The absolute 10-year survival advantage however varies for the different patient groups. Therefore, for each individual patient the choice of adjuvant therapy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the possible side effects. A group of medical oncologists from the Dutch National Breast Cancer Platform (NABON) and the Dutch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NVMO) prepared a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esectable breast cancer. The criterium for choosing 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for the individual patient is an expected increase in 10-year survival of 5% or more. In the guideline a difference is made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choice for 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depends on the following prognostic factors: menopausal status, age, and the presence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the tumour. In patients without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choice depends also on the following prognostic factors: the size of the tumour, the mitotic activity index, or the histopathologic grade of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CK)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微转移的意义及影响其检出率的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经一般病理诊断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无转移的淋巴结240枚(实验组1)和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转移的淋巴结440枚(实验组2)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阳性的淋巴结CK检测全部阳性,病理诊断阴性的淋巴结CK检测并非全部阴性,阳性率提高了19.2%(46/240),经单因素分析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及手术分期均影响其检查的因素(P0.05)。结论:CK能够提高淋巴结阳性的检出率,从而正确行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级,指导子宫内膜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第3年生存状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性。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患者5年生存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死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微血管密度(MVD)、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4(Tim-4)、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水平。结果复发组患者在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分级、颈管受累、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方面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状态、FIGO分期、颈管受累、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均P<0.05);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神经侵犯、术后放疗及术后化疗与宫颈癌患者预后无相关性(均P>0.05)。生存组MVD、SCC-Ag、MMP-9、Tim-4及PD-L1分别为:(49.87±9.33)个/mm2、(0.75±0.31)ng/ml、(810.34±177.7)ng/ml、(14.37±6.26)ng/ml及(3.91±1.35)%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58.58±10.13)个/mm2、(9.16±3.33)ng/ml、(929.14±193.06)ng/ml、(18.80±9.21)ng/ml及(10.02±3.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GO分期、颈管受累、淋巴结转移、MVD、SCC-Ag、MMP-9、Tim-4及PD-L1水平均可独立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模型的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相似,且构建的风险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高。结论FIGO分期、颈管受累、淋巴结转移、MVD、SCC-Ag、MMP-9、Tim-4及PD-L1水平均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