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建  达万明 《白血病》1995,4(4):203-205
报告28例恶性淋巴瘤自体骨髓移植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其中14例发生性腺功能减退,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淋巴管阻塞,2例肌萎缩,分析谇为远期并发症主要与ABMT 预处理中大剂量放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钟建庭  达万明 《肿瘤》1996,16(6):587-589
报告46例恶性血液病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的晚期并发症,其中16例发生性腺功能减退,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淋巴管阻塞,2例肌萎缩。分析认为远期并发症主要与ABMT预处理中大剂量放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高剂量化疗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5例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例。获得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治疗期间5例病人均未发生与移植有关的致命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作为诱导治疗后一线方案确能提高临床近期疗效,可使部分病人得以较长期无病生存或治愈。  相似文献   

4.
自体骨髓移植(ABMT)因供髓者来源困难,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方面,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完成自体骨髓移植5例,其中文例急性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本组4例急性够细胞白血病(AML)均达CR。1例恶性淋巴瘤(IV期)已有骨首浸润。患者年龄12~28岁。中位年龄18岁;男性2例,女性3例。4例AML移植前在我院接受了3~4疗程的大剂量巩固强化治疗,包括阿精胞管1.sg川X3;1例恶性淋巴瘤经用COAP方案5个疗程后达CR,…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高剂量化放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5例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其中何杰金病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2例。获得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治疗期间5例病人均来发生与移植有关的致命毒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作为诱导治疗后一线方案确能提高临床近期疗效,可使部分病人得以较长期无病生存或治愈。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BCAV联合化疗或CTX加全淋巴照射两种预处理方案,治疗10例晚期恶性淋巴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方案疗效相近。CTX加用其他抗癌药,并将TLI剂量提高至7.5~8Gy,会进一步提高该方案的杀伤作用。非何杰金淋巴瘤因结外,骨髓受侵,或合并白血病可能性较高,宜采用全身照射作预处理。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淋巴瘤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明  郑艳华 《白血病》1996,5(2):77-79
近年来,我院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0例晚期,复发,高度恶性型的淋巴瘤,均获完全缓解,现8例仍无病生存,最长者无病生存65月以上。本文从临床实践结合文献探讨了与ABMT治疗淋巴瘤的疗效相关因素,如移植时病人的病情,移植前的病程及化疗疗程次数,移植时机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8.
国外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文伟 《中国肿瘤》1995,4(9):15-17
一、骨髓移植(BM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原理淋巴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且其疗效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临床上所用放/化疗剂量常受骨髓毒性反应限制.在有骨髓支持条件下,则不必考虑骨髓毒性反应,从而可大幅度增加政;比疗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增加治愈的目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受骨髓来源的限制,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环抱菌素A,治疗费用昂贵。自体骨髓移植(ABMT)虽复发率较ALLo—BMT高,但移植相关死亡率低,且无骨髓来源问题,可广泛用于临卜:.其总疗效不低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1例晚期淋巴瘤,获得了良好效果。作者和文献认为,自体骨髓移植不仅是一种有效手段,而且有广泛的适应症。不失时机地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淋巴瘤,可使部分晚期病例,获得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10.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就诊时多数已到晚期,联合化疗效果常不满意,传统化疗无效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用大剂量化、放疗加自体骨髓移植,病人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增加,本文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检测20例正常人和23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糖结合物合物含量。结果表明ML患者血清糖结合物显著增力。Ⅰ、Ⅱ期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而Ⅰ、Ⅱ期患者血清酸溶性蛋白(ASP)含量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Ⅲ、Ⅳ期患者血清LSA和ASP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和正常健康者。治疗后缓解者血清糖结合物含量明显减低,治疗无效者血清糖结合物含量保持在高值,病情恶化者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这些结果表明,血清糖结合物检查有助于ML的诊断,判断疗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恶性淋巴瘤(ML)染色体异常与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及其与ML的发生的关系,采用改良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快速制备淋巴结标本,对42例ML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35例获得满意分裂相。结果显示:所获得的ML实体瘤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数目和/或结构克隆性异常,多涉及1,2,3,5,6,7,8,11,12,13,14,17,18号及Y等染色体改变。不同的染色体畸变与ML的组织学分型有关。多种染色体结构重排涉及14q11、14q32附近,提示14q11、14q32的断裂重排与ML的发生有关系。另外,HD中结构重排易涉及1p13、13q33,提示该部位的断裂重排与HD的发生有关。认为细胞遗传学与组织病理学结合起来,有助于ML的分类,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祁建中  黄筛良 《癌症》1992,11(5):368-371
对32例恶性淋巴瘤(ML)的凝集素受体研究结果表明:ML组织中含有多种特异性糖蛋白,可被多种凝集素标记。刀豆凝集素(ConA),麦胚凝集素(WGA),豌豆凝集素(PSA),蓖麻凝集素(RCA)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作为稳定可靠的标志。凝集素受体不仅有胞浆型、胞膜型定位,尚有核膜型定位。ConA受体在肿瘤组与非肿瘤对照组的核膜型定位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P值<0.01),这具有实际应用意义。PSA的显色反应提示了该种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可能与淋巴瘤分化程度有关。RCA对R—S细胞的标记结果,不支持R—S细胞来源于组织细胞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在治疗后的变化。方法:运用MTT和APAAP法分别检测4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均显著降低,而且治疗后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而在治疗后2a未复发者,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与正常人接近。结论: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恶性淋巴瘤病情的监测、治疗的指导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诊断恶性淋巴瘤骨髓累及并与白血病相鉴别。方法 :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前躯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PL B)、中心小裂细胞性淋巴瘤 (S- FCC)和伴毛细胞的脾淋巴瘤 (SL VC) POX、SBB和 CE均为阴性。PAS:S- FCC和 SL VL 反应弱 ,PL B反应较强。淋巴瘤珠状占 2 2 .2 2 %。AL L 珠状占 70 .5 9%。NAE:S- FCC反应强度以 + +为主 ,SL VL 和 PL B较弱。ACP:S- FCC较 SL VC和 PL B略强 ,S- FCC和 SL VC均可见 + + + +。TRAP:S- FCC阳性率 2 %~ 5 4% ;PL B阳性率 10 %~ 16 % ;SL VC阳性率均为 18%。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THL) ACP4例均为阳性 ,阳性率为 10 0 % ,1例 TRAP阳性。淋巴瘤与 CL L、HCL 和 AL L 相比较发现 ,淋巴瘤较 CL L 和 AL L TRAP明显增高 ,S- FCC和 SL VC的 ACP和 TRAP与 HCL 相同。结论 :细胞化学染色在诊断淋巴瘤骨髓转移 ,并与 AL L 和 CL L 相鉴别上有一定意义 ,淋巴瘤骨髓累及 PAS阳性率和阳性指数较 AL L 弱。ACP阳性较 AL L 和 CL L 强 ,具有较强的抗酒石酸的功能 ,但与 HCL 难鉴别。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71例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组织石蜡切片进行AgNORs定量研究。结果显示:32例淋巴结良性病变平均每个细胞核内AgNORs计数为1.79±0.59,31例恶性淋巴瘤平均每个细胞核内AgNORs计数为6.62±3.02,8例淋巴结内低分化转移癌平均每个细胞核内AgNORs计数高达13.77±5.24,表明良、恶性病变AgNORs计数差别十分显著(P<0.01)。20的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中,低度恶性组AgNORs计数为3.79±1.46,而中、高度恶性组AgNORs计数为平均每个细胞核内AgNORs8.28±2.58,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显示低分化的恶性肿瘤,具有更加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7/21)。IPB检出率为61.9%(13/21);2例霍奇金氏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外周血IPB均阴性;2.Ⅲ、Ⅳ期ML患者IPB检出率显著高于Ⅱ期(P<0.05),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PB有助于估价ML患者克隆起源、病情、疗效,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100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象,了解骨髓侵犯与临床分期、病理、血尿β2-MG、血LDH、外周血象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恶性淋巴癌患者的骨髓象作分类比较。结果 骨髓侵犯率18%,以Ⅲ、Ⅳ期具有B组症状患者为主;病理以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裂-无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多见。初诊时血尿β2-MG、血LDH升高者、外周血象异常者易发生骨髓侵犯。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骨髓侵犯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动态监测46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发现ML患者脑脊液中sIL-2R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01),且6例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者sIL-2R与无CNS浸润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达CR或PR后sIL-2R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人者相比P>0.05,脑脊液sIL-2R水平与血清中sIL-2R水平无显著相关性。认为动态监测ML患者脑脊液sIL-2R水平有助于估价病变严重程度、CNS有无浸润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20.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 ,胃镜、X线表现及治疗结果 ,探讨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复习近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 1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  2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 ,8例均手术病理证实 ,随访病例 2例于手术后一年死亡。结论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胃镜检查必须探挖多取才能得到阳性结果 ,结合 X线及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治疗以手术后化疗 (CHOP方案 )为主 ,清除 HP是治疗的关键 ,其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