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例三角肌病废造成肩外展功能丧失患者,施行胸大肌上半部翻转移位法重建三角肌功能,效果满意。手术时保留血管神经蒂,将胸大肌上半部肌肉起止点完全游离,并向外翻转移位固定于锁骨外端、肩峰及肱骨三角肌粗隆.术后随访功能改善明显肩外展除1例为40°外,另5例为70~90°,前屈上举60~150°,胸大肌大部分功能仍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2.
胸大肌斜方肌联合移位治疗三角肌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大肌斜方肌联合移位治疗三角肌瘫滑利,李保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0医院)儿麻后遗症上肢的肌肉瘫痪中以三角肌瘫痪较为多见。而上肢需要手术治疗者,仅占儿麻矫治手术的1~4%。我院自1989~1991年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胸大肌和斜方肌联合移位代三角肌、肱二...  相似文献   

3.
杨昕  杨晓清  商冠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51-1551,1577
三角肌区软组织肉瘤在广泛切除术后常有较大的组织缺损,单纯修复组织缺损常造成肩关节外展功能丧失.临床常采用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和胸锁乳突肌等肌肉移位替代三角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移位代替瘫痪的三角肌,术后肩外展90°、前屈30°位固定,4~6周后去除外固定。结果:本组1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移位肌肉肌力达3级以上,肩外展90°5例,80°8例,70°4例,60°1例。结论: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移位代替三角肌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治疗老年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三角肌入路组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经三角肌入路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P<0.001);伤口并发症经三角肌入路组1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次日、3d、7d、2周、1个月经三角肌入路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但术后3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次日、3d、7d、2周经三角肌入路组VAS评分均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组,但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近端螺钉松动,但均未出现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切出、复位丢失、肱骨头坏死等.结论 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效果优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胸大肌移位代脓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为臂丛神经损伤中常见手术,注意术前及术后护理能为手术成功提供良好的保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5年8月至今共收治胸大肌移位代肽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患者23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16岁。1.2手术方法胸大肌移位代防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的手术是将胸大肌下半部肋骨附着处切断并与胸壁分离,形成有血管神经相连的肌瓣,用细丝线缝成管状,通过上臂内侧皮下隧道至肘前与肽二头肌键在屈肘90”、前壁充分旋前位缝合固定,恢复屈肘功能。1.3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屈肘肌…  相似文献   

7.
胸肩前区的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该动脉发出三角肌支、胸肌支和锁骨支,均有分支至胸大肌。其中94%的三角肌支发出一个外径平均1.22mm的皮支—胸肩峰皮支,分布于三角肌前部、锁骨下窝和胸大肌上部的皮区,面积平均80.63cm~2,以胸肩峰动脉或其三角肌支为蒂,可设计一个含胸肩峰皮支轴型皮瓣的扩展型胸大肌肌皮瓣。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骨折占骨折总数的4%~5%,对于不稳定骨折,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传统的经三角肌胸大肌人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仍存在剥离范围较广,大结节及后侧显露不佳,血运破坏大等缺点,存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肩袖损伤大结节骨折移位复位固定欠佳,肩关节僵硬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肩部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十分常见,但损伤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应当引起重视。一、肩部软组织解剖要点肩部可分为腋区、三角肌区及肩胛区三个部分。 1.腋区位于胸廓与臂上部之间,由肌肉在此围成的腔隙为腋腔,其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为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路。腋腔有四个壁构成,其中前臂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胸小肌及喙锁胸筋膜。在喙突与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内有头静脉、胸肩蜂动静脉及胸前神经通过,后壁则有肩胛下肌,大圆肌及背阔肌以及其前方的胸背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10.
胸骨恶性肿瘤切除后,常造成巨大的胸廓缺损,如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院利用两侧胸大肌,交叉缝合固定,胸大肌皮瓣旋转复盖修复此类缺损患者3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应用解剖胸大肌根据其起点可分成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分别起于锁骨内侧端1~6胸骨部和腹直肌鞘前叶,三部纤维向外集中,以扁平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止腱分前后两层。前层由锁骨部及胸肋上部纤维组成;后层由腹部及胸肋下部纤维组成,锁骨部和胸肋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肌肉表面和内部电极研究多向不稳定性(M DI)患者肩部肌肉的活动性。方法:在使用等动力肌力计的情况下,受试者(7例M D I患者,11例对照者)重复执行外展/内收、屈曲/伸展和内旋/外旋运动。使用双面不同的表面电极和肌内细金属电极记录受试者三角肌、冈下肌、冈上肌、背阔肌和胸大肌的活动性。采用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评估幅度、起点、终点和肌肉活动性持续时间的组间差异。结果:M D I患者的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后部和胸大肌的活动性参数差异显著。当受试者执行内旋/外旋运动时,肩部回旋肌群和三角肌后部表现出缩短的活动性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面颌颈深度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胸大肌肌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术后肌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 ,创面Ⅰ期愈合。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 采用胸大肌肌皮瓣移位治疗面颌颈深度创面成活率高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7):558-560
<正>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是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5%,严重的胸骨、纵隔感染累及范围较广,可达胸骨、肋软骨、胸骨后间隙、桥血管以及人工血管等,一旦处理不当,死亡率高达25. 7%~52.0%~([1]),目前国内外对此种并发症的处理尚无统一意见。我们目前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移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损伤后三角肌与肱二头肌功能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手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三角肌、肱二头肌的恢复,探索周围神经损伤后影响肌肉恢复的组织形态学因素。通过14例臂丛损伤患者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治疗和随访,及实验室三角肌和肱二头肌各10例标本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发现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肱二头肌的功能恢复优于三角肌。三角肌内Ⅰ型肌纤维的含量多,肌纤维在形态上趋向于动物的慢肌。提示三角肌恢复差的原因与其慢肌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与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5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24例,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入路组)29例。对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评价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72 h 平均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3例,肱骨头内翻4例,肱骨头坏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45.8%;经三角肌入路组出现螺钉切割2例,肱骨头内翻2例,并发症发生率13.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好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  相似文献   

18.
背阔肌移位用来修复肢体功能是 Schott-staedt 氏等人(1955)首先报导的,他们用有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完全移位代替同侧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的屈肘或仲肘功能。SchNeder氏等(1977)报告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皮瓣移位修复同侧胸前部皮肤肌肉缺损。作者通过对新鲜尸体的研究,设计了带血管神经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并于1978年5月及1979年1月,先后成功地修复二例前臂大范围的皮肤和肌肉缺损。现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三角胸皮瓣修复面、颈、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效果满意。手术方法(以修复烧伤后颏胸粘连为例):①按需要设计皮瓣。皮瓣最大范围,其上界为锁骨下线;下界为第五肋骨和第四肋骨,沿前腋褶的尖部向外延伸;内界为第一至第四肋间隙胸骨边缘外侧2Cm;外界为三角肌区。②沿设计线切开皮肤,沿胸大肌和三角肌肌膜层剥离,形成皮瓣,至胸骨缘外侧2cm。供皮瓣区两皮缘皮下游离,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皮瓣近端两缘间断缝合  相似文献   

20.
倪武  林育超 《当代医学》2008,14(23):70-7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