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药物性肝病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9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中药占51.4%(56/109),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主。西药占48.6%(53/109),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女性(56.9%)多于男性(43.1%),潜伏期1—8周为主。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高度重视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根据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对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名称与病例数、临床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占主要地位,同时解热镇痛药、化疗药物也较常见。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有关药物,给予支持治疗,静滴维生素C、甘草酸二铵等药物,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1993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院收治药物性肝病患者5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0~80岁。均符合以下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用药后1~4周(或更长时间)出现肝病表现;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3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6%;4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征象;5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6用药前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抗HEV等)均阴性;7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标准1加2~7中任何2项即可考虑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12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12类药物与药物性肝病有关,前5位依次是抗结核药、中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及抗痛风药。②临床表现不同。③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其中肝细胞损害型为49.6%。④停药后保肝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上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7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我院2007年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70例,参照1997年Maria评分标准和《DDW-J2004》方案分别对这些病例进行评分、诊断,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70例患者中,按Maria评分,10~13分(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24例,14~17分(很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为46例;按《DDW-J2004》方案评分,6~8分(药物性肝病可能性大)者为59例,3~5分(有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为11例;肝细胞型63例(90%),胆汁淤积型6例(8.6%),混合型1例(1.4%);引起肝病的可疑药物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草药汤剂、抗甲状腺药、化疗药物和抗癫痫药物等。结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多种药物可导致肝脏损伤,所以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肝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378例病因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萍 《传染病信息》2006,19(4):212-214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病因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再认识。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药物性肝病患者3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1997年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评价。结果药物性肝病60%以上的患者有乏力、纳差及身目黄染,肝功能损害以ALT、AST、GGT及TB变化为主,且依据Maria评分≥15分的为82.01%(310/378),其中用药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①用药至症状出现或检查异常时间4d~8周占289例(76.46%);②从停药至症状出现时间为0~7d、8~15d、>16d的患者,分别为38例(10.05%)、42例(11.11%)、9例(2.38%);③停药至检查正常的时间,胆汁淤积<6个月,或肝细胞损伤<2个月者达305例(80.69%)。结论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很大差异,且与用药关系较隐蔽,易误诊、漏诊。联合用药或用药加环境因素,以及用药前HBsAg阳性或长期饮酒会加重肝损害,使用中成药保健引起者近年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 ,由药物导致的肝脏损害日益增多。据统计因黄疸而住院的病人 2 %~ 5 %由药物引起 ,药物性肝炎占成人肝炎的 10 % ,5 0岁以上者高达 4 0 % [1] 。本文回顾分析了大坪医院 6 8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大坪医院 1995~ 2 0 0 1年确诊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共 6 8例 ,男 36例 ,女 32例 ,年龄 2 0~ 73岁 ,平均年龄 5 1岁。对所有患者的病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见表 1。表 1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分类药 名n药 名 n抗结…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病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DIL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DILD的诊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48例DILD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进行研究。结果引起DILD的药物以抗生素类药物(12.1%)、中药(23.0%)、抗结核药物(8.0%)、抗肿瘤药物(7.2%)、免疫抑制剂(14.5%)为常见。临床表现以纳差(62.5%)、乏力(55.1%)、恶心(51.3%)、黄疸(37.2%)、腹痛(18.3%)、瘙痒(12.9%)、皮疹(4.6%)等多见;肝性脑病、腹水、凝血酶原时间、黄疸等因素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和加强DIL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雅凡  金宏伟 《肝脏》2005,10(4):341-342
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ADR)等问题而住院,而药物性肝病约占ADR病例的10%~15%。为提高对这类疾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我们回顾性调查了我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病58例。  相似文献   

11.
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肝衰竭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药(共17例,36.17%)、抗结核药(9例,19.15%)、抗菌药物(6例,12.77%);肝衰竭类型以急性(17.02%)、亚急性(80.85%)为主;并发症以肝性脑病、腹水为主;总治愈好转率为26.19%,无效死亡组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发生率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包括成药及汤剂)、抗结核药、抗菌药等,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监测。  相似文献   

12.
670例药物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70例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住院患者,对其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抗肿瘤药物(18.8%)、中草药(13.3%)、抗结核药(12.5%);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型最为常见,占420例(62.7%)。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预后较好,其中治愈和好转率达82.7%。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由于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在有基础肝病者中更为常见,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应加大相关研究力度,重在预防和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药物性肝损害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为最多,占47.7%,其次为中药,占25%;临床以肝细胞型多见,占61.4%,胆汁淤积型占20.1%,混合型占18.2%;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黄疸、恶心、呕吐等;肝功能受损以ALT、GGT和AKP增高为主。临床治愈67例,好转16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过去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也可引起肝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临床表现、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5年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临床表现:ALD以中年女性多见,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PSC的发热症状较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明显,常伴有胆系感染;②实验室检查:AIH表现为球蛋白显著升高,同时AST、ALT及ALP、GGT升高显著,PSC的TB和DB水平最高,IgG在AIH、PSC中的浓度与P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明显增高.同时IgA在PSC中浓度与AIH、PB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ALD,AIH患者ANA阳性检出率为75%,可能存在AIH-PSC重叠综合症,其发生率约占17.6%;③影像学检查:PSC患者100%有肝内、外胆管的僵硬、狭窄、变细或局部扩张;④病理学:共有6例行肝穿刺病理活检,病理结果提出明确诊断者2例(33.3%).结论AL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各有特点,血清免疫学及抗体检测有助于AIH与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ERCP或MRCP有助于PSC的确诊,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4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7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23.4%(11/47),中药及解热镇痛药各占21.3%(10/47)、抗肿瘤药占10.6%(5/47)、抗结核药及H2受体拮抗剂各占8.5%(4/47)、其他占6.4%(3/47)。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44例,慢性肝炎3例(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45例预后良好,1例发展至肝硬化,1例因重症肝炎而死亡。结论 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137例(76.11%),胆汁淤积型24例(14.33%),混合型18例(10.56%)。符合重症肝损伤者6例;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本组最常见的为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草药;85.5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6例发展为重型肝损伤,预后较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草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一般预后较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相似文献   

17.
Suspected drug-induced liver fatalities reported to the WHO databa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drug monitoring started in 1968. No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his databas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ith liver injury associated with fatalities. METHODS: All reports of suspected hepatic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ith a fatal outcome received by 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Drug Monitoring in Uppsala Sweden from 1968 to 2003 were screened. Only those drugs associated with at least 50 suspected cases were analysed. RESULTS: A total of 4,690 reports of suspec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ssociated with fatal outcome were found in the database. 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5 years and 50.4% were females. A total of 21 drugs were suspected to have caused at least 50 fatalities each. Among these 1,808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reporting country in 1,598 (88.3%) of the cases w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most common drugs associated with fatalities were acetaminophen, troglitazone, valproate, stavudine, halothane, lamivudine, didanosine, amiodarone, nevirapine and 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The most common drug types found were analgesics, drugs agains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convulsants and antibacterial drugs. CONCLUSIONS: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drugs were suspected to have caused fatal liver injury. Analgesics, drugs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anticonvulsants were the drug types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fatalit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等分析,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76例药物性肝病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最主要的药物为中药制剂、抗结核药、抗生素、化疗药物、解热镇痛药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一般在用药后1~4周内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后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疗程3周至数月不等。结论药物性肝病尤其要注意中药制剂导致的肝病,主要以肝细胞型最为常见;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前提;绝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药物性肝病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60岁的老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药物性肝病潜伏期为10d~1年。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药(43.3%)、非甾体类消炎药(10.0%)、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0.0%)。主要症状包括:纳差(60.0%)、黄疸(56.7%)、乏力(53.3%)。临床分型为:肝脏检查异常3.3%;肝损伤96.7%,其中包括肝细胞损伤型33.3%、胆汁淤积型40.0%、混合型23.3%。老年组潜伏期≤4周的比例低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老年组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比例低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老年组纳差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认识,重视中草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