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39岁,自诉右上腹有一肿物,无疼痛及压痛,脉搏 80次/分,体温 36.3℃、血压 16/10kPa、状态良好,右上腹可触及一约5.0cm×6.0cm2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上界不清,移动尚可,化验:血常规正常,转氨酶、总胆红素、乳酸脱氧酶、肌酸激酶、血清淀粉酶、及总胆固醇升高.B超查:肝胆胰腺正常,右下腹可见92mm×64mm肿物,边界清与右肾门血管相邻,下腔静脉受压,B超诊断:腹部囊性肿物.CT检查:平扫时病灶位于后腹膜,胰头下方,右肾前方,大小为6.0cm ×8.0cm肿物,边缘清楚…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4 7岁 ,反复发作阵发性头痛、心悸、胸闷 5 a,近0 .5 a发作频繁 ,逐渐加重 ,无高血压家族史 ,于 2 0 0 1年 9月3日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 :血压 2 6 .6 7/ 16 .0 0 k Pa,心率 90次 /分 ,律齐 ,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糖 6 .8mm ol/ L ,肾功能正常 ,发作时周围血肾上腺素 ( E) 32 9pg/ m L (正常值 <2 0 0 pg/ m L) ,去甲肾上腺素 ( NE) 12 2 4 pg/ m L(正常值 <4 0 0pg/ m L) ,疑诊为嗜铬细胞瘤。彩超 :双肾上腺未见异常 ;CT扫描 :双肾上腺未见异常。遂行介入法分段静脉采血测儿茶酚胺浓度。上腔静脉 E:337pg/ m L,NE:4 6 … 相似文献
3.
报告、分析了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异位嗜细胞瘤,其中2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比较,异位嗜铬细胞中恶性肿瘤者较多,除膀胱嗜铬细胞瘤外,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者相似。异位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诊断无特殊,但定位因素,CT扫描联合超声波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最佳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过去5年间本院收治的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结果病灶部位难以确定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可首选超声来配合实验室检查。结论超声由于灵活方便、重复性强,更易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及大小,能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方法 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5例术前即怀疑为嗜铬细胞瘤,按嗜铬细胞瘤行以酚苄明及扩容为主的术前准备,2例因麻醉或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剧烈而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中止手术,待按正规的术前准备后再行手术.结果 5例经过正规准备的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虽有一定波动,但相对缓和;2例再次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明显趋缓.7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结论 对术前漏诊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最好中止手术,并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 ,2 8岁 ,因阵发性血压升高伴视物模糊、心悸、出汗、头晕 1月入院。患者曾于 10多年前发现阵发性血压升高 (最高达 2 80 /160mmHg) ,当时检查发现左下腹壁有一约 3cm直径包块 ,手术探查于左侧腹直肌下取出直径约为2cm的包块 ,经病检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 ,随访多年血压正常。近 1月来 ,上述症状再发 ,血压波动于 2 4 0~ 160 /90~ 60mmHg。血压升高时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 ,大汗、乏力 ,持续时间数分钟至 10余分钟。体格检查 :腹部未扪及包块。胸、腹部B超、X线、CT ,MRI分别提示右下腹占位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17例。结果 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定性诊断分别为16例(94.2%)和15例(88.2%)131IMIBG显像诊断阳性4例,阳性率100%。B超探及14例(82.4%),CT诊断16例(94.2%),8例进行MRI诊断,阳性率100%。肿瘤平均直径4.6cm。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肾门平面以上5例(29.4%)、以下1例(5.9%),下腔静脉旁肾门平面以上8例(47.1%)、以下2例(11.8%),膀胱壁1例(5.9%),其中肿瘤多发3例。手术切除肿瘤16例,术后高血压缓解15例,术后肿瘤复发3例、伴广泛转移1例。结论 检测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可作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初筛检查,131I-MIBG显像定性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高。B超可作为定位诊断的初筛,CT定位诊断准确可靠,MRI可很好地显示肿瘤毗邻和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9.
10.
12.
我院1993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3例,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7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30%,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6~47岁,平均(36±9)岁。肿瘤均为单发,其中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95 8年至 1998年 12月共完成嗜铬细胞瘤手术 2 86例 ,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6 6例(占 2 3 1% ) ,均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 ,其中有完整CT资料者 33例。现总结本组资料 ,以探讨CT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 ,男 19例 ,女 14例。年龄 17~ 6 0岁 ,平均 33 6岁。肿瘤部位 :腹主动脉旁 12例 ,肾门旁 6例 ,下腔静脉旁 5例 ,髂动脉分叉处 3例 ,膀胱内 3例 ,肠系膜根部 1例 ,胰腺旁 1例 ,2例为多发灶 ,其中 1例 3病灶分别位于膈脚 ,脾静脉后方和肾门旁 ,另 1例 2病灶分别位于下腔静脉内和…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 嗜铬细胞瘤可引起阵发性高血压,其发作急骤凶险,频繁而严重的发作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1987年~1989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本病患者3例,现分析报告3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线索。病例报告例1,男,54岁。反复发作性头痛、心慌10年。常在劳累、生气后出现发作性头痛、心慌,大汗淋漓、流涎,持续10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曾晕厥一次。头痛心慌发作时伴血压升高30.59/21.28kPa,血糖升高11.8mmol/L,尿VMA22.1mg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30001)兰晓煦武进峰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梁建红1974年~1994年我们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41例,均经手术和病检证实,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近年来尸检报道,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很多患者生前得不到正确诊断,死后才发现有嗜铬细胞瘤,获得诊断时的平均年龄,生前为48.5岁,尸检为65.8岁,说明临床对嗜铬细胞瘤的了解还很不全面,往往仅注意到典型症状而对其它的病理生理改变,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患者得不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0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有关文献并回顾分析其CT征象。结果瘤体通常较大,多大于5cm,呈圆形或类圆形,中等密度,常伴有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